基于丹纳“三因素”理论的后印象派绘画研究

2020-05-29 08:13何琲田晓冬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1期

何琲 田晓冬

摘 要: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因素理论。西方后印象派绘画艺术的出现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伟大革新。后印象派的出现,与当时西方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结合“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理论尝试进行后印象派绘画的研究。

关键词:丹纳;三因素理论;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又称后印象主义,是印象主义之后法国美术史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艺术流派。后印象派是以凡·高、高更、塞尚等人为代表的一些重要画家的艺术活动与成就的总体称谓。后印象派画家受到印象主义的影响,不满足现状,重新开辟道路,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探索艺术的本质,可以说后印象主义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

一、丹纳的“三因素”理论

丹纳,被誉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他的《艺术哲学》通过大量分析艺术文艺史实并加以比较和深入探讨,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1]

种族因素:由于种族之间存在差异,艺术特征也有很大的区别。一个民族最原始的特征很少受到环境迁移和时代变迁的影响,单独从外貌特征就能看出来,这是生物学特征中遗留下来的显性方面,而性格作为隐性方面或多或少也会随着时间保留下来。

环境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们可以主观地选择,这些环境因素为对性格的塑造有着无可厚非的影响。人在社会上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会不断受到外部自然环境以及周边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的影响。

时代因素:包括精神文化、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当时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精神气候”时代。由于时代不同,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会被打上所处时代的烙印,风格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2]“国家不幸诗家幸”,因此,这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将载入史册。

二、“三因素”理论与后印象派绘画

画派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潮流的产物,是画家群体在地域性特征中绘画风格的整体展现。后印象派艺术家为了更充分地反映主观意图和自我表达,放弃光线下微妙的色彩变化,将纯净的色彩融入画面。虽然他们同属后印象派,但是由于所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个性不同以及文化氛围不同,形成的艺术风格也各不相同。

(一)种族因素与后印象派绘画

保罗·塞尚,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生于法国一个殷实的家庭。法国人属于拉丁民族,在塞尚的身上,有着拉丁民族的感性,也有理性的一面。塞尚的一生孤独且执着,早年按照父亲的遗愿学习法律,却没有因此放弃在美术学校的学习。几年后来到巴黎继续学习美术,塞尚与印象主义画家分开之后,专心于自己的艺术探索,最终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

保罗·高更,出生于巴黎,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被世人称为“原始性的狂人”。他拥有非凡的血统和高贵的家族历史。他放弃家庭,全身心投入充满阳光的热带原始岛屿,希望创造出一种更自由、更具幻想的艺术。对于高更这样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艺术的理想而四处游走,不如说他的天性就是向往远方,向往游荡与颠簸的生活,不是做一个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的人。

凡·高,生于荷兰,在后印象派画家中,近乎疯狂的他最为世人所熟知。日耳曼人善良,朴实,凡·高是典型的日耳曼民族,他虽然秉性孤僻,急躁易怒,但心地善良。凡·高的一生都在贫困和痛苦中挣扎,这种贫穷和宗教信仰使他对生活和艺术有着独特的理解。

(二)环境因素与后印象派绘画

埃斯克是塞尚的故乡,是一个阳光明媚、气候温和的小城。塞尚的性格形成一部分受父母的影响。生活环境造就了他阴郁的气质和孤僻坚忍的性格。塞尚早期的绘画作品,画面紧凑,结实,笔触粗狂有力,但是色彩幽暗,给人可怕的感觉,这或许与他孤僻的性格有着不可描述的关系。[4]遇到毕沙罗之后,他开始走到自然中,去观察,去探索。塞尚通过反复的实践,在自然中对光进行观察、对色彩进行“翻译”,逐渐从阴暗中解放出来。

《圣维克多山》(图1)是塞尚晚期的作品,山脉位于塞尚的故乡埃克斯,他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山脉美丽,宏伟,壮观,当地人称它为“土地守护神”。塞尚晚年的时候,父亲与世长辞,他精神上的支柱轰然倒塌。这时,有着宏伟、稳定形态的圣维克多山取代父亲成了他新的精神寄托。

塞尚认为,线是一种人为的区分和界限,线在色彩缤纷的自然中并不存在,线是一种因袭下来的东西。他意识到,要获得稳固坚实的画面效果,必须放弃模仿自然的成规,应将色彩和形状纳入属于绘画自身的结构秩序。使“再现原则服从于绘画的平面结构”, 重新呈现出符合绘画特性的本真。

高更童年随母亲流亡于秘鲁,几年之后又回到法国。可能正是因为他在异国的童年经历,以至于后来那样疯狂迷恋热带原始岛屿的风光。中年,高更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妻子和家庭,去到热带岛屿投入他的绘画创作之中。在大溪地,高更的艺术创作达到他艺术生涯的最高峰。他的作品受到人们的关注,粗犷的形体、单纯的色彩以及构图的装饰性和平面化,引来了不少年轻的追随者。[5]在高更看来,绘画的本质独立于自然而单独存在,是画家心灵记忆和绘画经验的结合,而不是对外部世界的主观表现。

《雅各与天使搏斗》(图2)是一个宗教象征性的题材,高更通过这幅作品实践了自己的艺术主张:抛开自然物象的束缚,自由运用各种造型元素是艺术家的权利。高更以环境和人物为背景,创作了这幅圣经题材的作品。高更将现实与幻想放到同一个时空环境里,构图中倾斜的树干是现实与幻想的分界。這里并没有用传统的方法强调空间深度,相反以单调的红色强化平面效果。画面中几乎看不到阴影,农妇的白色帽子与黑色衣服形成单纯的黑白对比,加上平涂的红色背景,极具装饰效果。通过上述手段,高更将绘画带入了更加自由与抽象的境地。

凡·高的童年,父亲的牧师职业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致力于对艺术的热爱,就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不断在散发他的热情。而他后来经历的挫折不断打击他的热情,或许只有通过绘画才能抒发出来。1886年,他来到巴黎,印象派勾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不得不说,在凡·高绘画风格的转变中,印象派的色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许,纯净鲜明的色彩唤起了他对光的自然渴望,他的画作渐渐告别沉闷暗淡的色调,变得明亮和多彩。[6]

凡·高渴望灿烂的阳光,渴望温暖明亮的色调,就像浮世绘呈现出来的靓丽色彩。于是他来到南方阳光灿烂的阿尔。在那里,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喜爱的炽烈阳光、平原、田野、运河,还有渔民的茅屋。自从凡高来到阿尔,他的绘画中蕴含的情感表现意图愈加明显。他用强烈的色彩和充满激情的笔触来歌唱灿烂的阳光,赞美富饶的土地。

凡·高是一位充满激情的画家。即使受到其他画家的影响,他仍然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未泯灭。鲜明的笔触特点是他独有的印记,永远充满热情,就像燃烧的火焰。

(三)时代因素与后印象派绘画

随着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新艺术概念的投入和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打击了一直以模仿为最高追求的绘画理念。当时的艺术家们都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优美的色调和画法带给当时的欧洲画家新的启示与灵感,版画的形式与色彩也使得当时很多艺术家的借鉴,为他们日后的个人风格留下这个时期的印记。受19世纪末象征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后印象派绘画具有明显的象征意识,强调内在和心理因素而不是描述客观表象。在形式上,它借鉴了东方绘画的平面和装饰色彩的特征,并结合原始艺术的一些元素,构成了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7]

艺术家认为应当遵从内心的真实性。他们各自对画面审美的主观都有着不同角度的变形是其创作的手法,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运用一些新的画法呈现出来,打破常规,赋予作品鲜活的表现力,重新焕发生机。他们所处的时代所带来的印记,也都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法展现在笔下的画布中。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是能够与同时代对话的语言关系。[8]不管在什么时代,艺术家们站在了时代的前沿,艺术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深深根植于他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并记录和传播着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三、结语

艺术是人类情感表现的最高成就。后印象派的出现开启了现代艺术之旅,不同程度上打开了艺术更广阔的道路。它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艺术家个人精神和绘画实践的产物。[9]不仅有艺术家本身的种族和人格因素,也有宏观环境因素和时代特定因素。

這是一个自我抒发的时代,后印象派画家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他们对这个社会想要表达和抒发的情感。通过色彩语言成功完成了再现到表现的转变,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色彩观念,而这条路走得十分艰难。后印象派的艺术家们凭着自己的力量,开启了后来无数艺术家找寻自身表达创造力的阀门。现代艺术的首要内容即艺术家以怎样的方式理解、面对和回应这个世界,无论以后怎样增减,各类流派怎样此消彼长,各自都有着其时代所赋予的表达方式,追寻着各自的意识再觉醒、价值再判断。

参考文献:

[1]刘艳华.论丹纳艺术社会学理论[D].河北大学,2008.

[2]赵其烨,王锐涵.浅谈设计下的色彩与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9(19):119-120.

[3]许璐璐.后印象主义主观性色彩下的情感世界[D].青岛大学,2008.

[4]胡静.独特的空间塞尚绘画语言再认识[D].南京艺术学院,2007.

[5]谷红.探析塔希提之旅对高更绘画风格转变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5.

[6]庄强,温再骞.浅析巴洛克艺术:荷兰小画派[J].大众文艺,2019(21):118-119.

[7]耿立新.理性的色彩:后印象派[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45.

[8]苏家正,孙献华.图像学分析法对米勒《拾穗者》的解读[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32-33.

[9]杨永康,孙献华.用图像学研究方法浅析《格尔尼卡》[J].大众文艺,2019(22):116-117.

作者简介:

何琲,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通讯作者:

田晓冬,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