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实体经济重要思想的启示

2020-05-29 09:05陈建兵张海林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虚拟经济中国方案实体经济

陈建兵 张海林

摘 要: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新生行业倍增。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人类的衣、食、住、行依然要靠实体经济来创造。虚拟经济可以融入实体经济,可以助推实体经济,但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单独存在。鉴于国际环境和中国国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防止中国经济“过度向虚”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核心竞争力;中国方案

有学者认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这是相对于目前社会在经济发展模式、方向、业态等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根基。”这充分说明实体经济的根本性作用。人类离开虚拟经济,失去的可能是不便捷、效率低等问题,但如果离开实体经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就会出现问题。离开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从哲学思考和政治经济发展战略上看,虚拟经济实际上仅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切不可把虚拟经济看作与实体经济同等重要,更不能有一味追求虚擬经济、淡化实体经济的思维,要防止中国社会经济过度脱实向虚、资本过度向虚转移。

一、高瞻远瞩,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防止经济“过度向虚”是一种战略眼光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经济想要长期稳定的良性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占主导地位,否则国民经济的基础就不稳定。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4月20日在广西考察时强调,“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这就是要告诫我们,绝不能走日本、冰岛等一些国家的老路,发展到某种程度时,在外力影响下,瞬间让别人卡住脖子,输的没有还手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经济不论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人迷恋虚拟经济,许多青年人甚至不愿意到实体经济企业里工作,怕苦怕累,这实际是经济向虚化的倾向性表现。有人说“脱实向虚”是当下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的问题,虚拟经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不可否认,新时代背景下虚拟经济不能回避,因为虚拟经济创造的价值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必须提防经济过度向虚化、泡沫化,以防止整体经济发展“头重脚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把实体经济看成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种战略眼光,他时刻强调经济工业化、信息化的重要性;强调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强调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当年冰岛就是因为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大,因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后几乎导致“国家破产”。

(一)抓住质量这个“牛鼻子”,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要想稳固发展、不断壮大,靠的是质量、品牌和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振兴实体经济必须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这一论述,一是要号召大小实体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二是要鼓励、引导企业努力打造自己的特有品牌,大力发挥品牌效益,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让“百年老店”在实体经济中绽放更多光彩;三是要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不断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四是要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国有、私营大企业整体素质;五是要创造市场要素配置条件,千方百计让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六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七是要确保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占主要份额,国家经济长期稳定良性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宣传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要扭转人人都想当“马云”,人人都想打造网络平台坐享其成,过度追求虚拟经济的不现实思想。要把那些经常坐在电脑旁边想在短期内发大财的“多余人才”,拉回到实体经济中来,为壮大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智力支持。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也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如同皮和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客观看待虚拟经济的高回报,防止经济过度向虚化

目前,中国经济在发展中为什么很多人青睐虚拟经济?主要原因是虚拟经济的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往往发展周期长、效益不高,还随时可能出现产能过剩、资金链断裂、成本增加等问题。虚拟经济投资回报高、工作环境舒适,然而风险也较高,常常被投资主体、管理主体暗箱操作。例如股票、期货、网络销售等,不法分子利用虚拟经济实施诈骗行为屡见不鲜。因此,人们必须对虚拟经济有清醒认识。在经济发展中,合理运用好虚拟经济平台和手段能为大量实体经济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获取高回报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例如,一个国家多数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去搞粮食期货,少数人搞实体粮食加工,那么这样的国家的生存问题就无形中被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情况所限制,也可以说国家命运被外国所掌控。当前,中美贸易战仍在持续,美国就要求我国开放更大粮食进口市场,其用心不得不细思掂量。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中国必须牢牢掌控“粮食主产品”的进口数量,严防“粮食主产品”依赖趋势发生,以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中国古代的《范子计然》中“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和《齐民要术》中“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均为此道理。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清醒认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者的关系,正确客观看待拥有高回报的虚拟经济。防止经济过度向虚化,对国家战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创新引领,竭力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军民融合发展是一种战略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创新引领是经济发展的“正途”,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本”。经济学所讲的创新通常是人们为了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特定环境中,利用现有知识和物质,采取不同以往的方法、模式、理念、制度等各类手段改造、代替、覆盖原有旧事物,归根结底是人的思维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引领深刻阐述为经济发展之“正途”。所谓正途,就是正确的方法、路子,就是说经济发展走正确的途径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靠什么创新引领,靠的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来自企业的各方面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各类创新靠什么,靠的是人才。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指出,“国有企业要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必须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新旧转换,提供优质的创新环境,构筑更有活力的创新产业支柱体系,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力量。

(一)实体经济需要工业化、信息化助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工业化、信息化等叠加发展的过程”。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经济业态,也对传统技术和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这就倒逼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也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引领新一轮经济的繁荣。实体经济面对中国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服务化的未来发展,也可以借助大发展时期,瞄准重点领域,通过新模式、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对实体经济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但我们还是要认识到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多是用在产品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想使企业长期处于不败之地,还要靠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来获得或捍卫企业的殊荣和地位。

(二)实体经济与军民融合发展意义非凡

自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到中共中央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再到军民融合发展列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并写入党章,成为国家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等一系列举措,足以证明新时代提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大众常常把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通过军民深度融合可将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才、物、科技、知识产权等在不影响国防安全的情况下高效资源整合,形成互推互助、共享共用的良性发展局面。一段时间以来,军工企业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长期占据着政策、资源、订货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使民营企业根本无法比拟,由于“政策禁区”等规定,合作空间也十分有限。然而,民营企业的优势也十分突出,越来越多的创新科技领跑世界。许多民营企业的高端技术,军工企业也想使用,但受专利、知识产权和保密等影响,长期处于资源浪费状态。例如,2018年深圳民营企业的800架无人机在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时组成天幕,操控自如,让世界震撼。国内不少军事评论家认为,如果这项技术用于国防军工领域,将极大提高我军的无人机作战能力,构成强大军事打击能力。军民融合发展为中国的实体经济拓展了平台,更多实体企业要把握住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时机,在助力军工企业发展的同时,开拓更多军民融合市场,利用国防项目有偿投资、成果有偿使用和新的政策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民营实体经济,实现军工企业实体经济和民营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早就把军民融合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把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论断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三、转型升级,不断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实体经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一种全球责任担当

不可否认,当代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许多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相当一部分领域的产量规模世界第一。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讲到制造业时指出,“‘大和‘全有了,高精尖方面还有不少短板,要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把国家的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首先要求市场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企业为了找到“畅销产品”,必然也要求产业转型升级,接下来才是企业价值链的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则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

(一)不断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实体经济发展道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然而,发展低碳环保的实体经济并非易事,因为实体经济往往是加工制造业,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人类生存的地球资源有限,有的可以再生,有的不可以再生,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不断创新,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逐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使用率,因此中国就要不断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实体经济发展道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寻找绿色发展新途径,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结构、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解放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力提倡和宣传节约环保理念,从而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健康发展。实体经济要倾注所有力量,紧紧围绕人类需要的,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原则和目标,研发新的替代产品或低能耗产品,推动中国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着大国风范和责任担当

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是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然而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又在破坏生态环境,反过来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生活,得不偿失。全球的石油能用多久,我们这代人可能看不到结果,但我们的后代怎么办?无限开采石油会不会使地壳构造变化,对我们生存的星球造成危害?目前,全球在变暖,冰川、雪山在融化,白色垃圾到处漂移,生物多样性骤减,空气污染严重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峻挑战,但西方有些国家的方案只考虑自身利益,根本不在乎他国利益,根本不在乎世界环境保护问题,根本不考虑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必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是生态文明的真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前進的道路上面临着许多复杂多变的问题,但中国勇于担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0%~45%”,这个承诺于2017年提前三年超额完成。中国负责任的大国风范体现在坚定不移加快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中国对全球生态环境改善作出的贡献实实在在,世界人民举世瞩目,中国绿色发展主张和全球治理方案及行动,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

参考文献:

[1]袁辉,吴三来.金融的天职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论述[J].经济,2018(Z2):98-101.

[2]习近平.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姜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04.

[4]王竹泉、王苑琢、王舒慧.中国实体经济资金效率与财务风险真实水平透析[J].管理世界.2019.02.

[5]张怡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N]学习时报.2019-02-27.

作者简介:陈建兵,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海林,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生。

猜你喜欢
虚拟经济中国方案实体经济
浅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
我认为中国“虚拟经济”过火了(当事者说)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