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淡水渔业病害研究 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2020-05-29 08:11程宁宁
农村百事通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水生动物淡水鱼苗种

程宁宁

受访者介绍

欧阳敏,江西省大宗淡水渔业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岗首席专家,现任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水产研究一线工作,先后主持了农业部重大建设项目4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6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培育水产新品种1个(赣昌鲤鲫,登记号GS-02-001-2015;通过国家级审定);申报发明专利8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8项;撰写出版了《江西水产经济动物图谱》等专著20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创立与研发养殖水质调控理论与应用产品7个。他的这些成果在生產实际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记者:限制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病虫害,请问江西省大宗淡水鱼病害流行有什么特点?

欧阳敏:江西省大宗淡水鱼病害流行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总体上疫情状况较为平稳。2019年,大宗淡水鱼未发生大规模疫情,病害流行情况与往年相似,受气温的变化影响较大,6—9月为发病高峰期,总体上病害种类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而增多。重大、新发疫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目前江西省尚未发现锦鲤疱疹病毒病、鲤浮肿病的病情发生。但一些养殖区域已存在鲤春病毒血症、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病原分布。这些供种基地苗种携带疫病病原,是疫病传播和发生的重要隐患。二是致病因子日趋复杂。致病因子涉及水域环境、苗种、饲料、管理、渔药使用等,导致病虫害发病的时间越来越早。往年在水温比较低的1—4月,通常只发生少量的水霉病和寄生虫病,而最近几年,还伴有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在6—9月鱼病综合发病高峰期,出现一些不明病因的病害。三是渔药品种繁杂,同时劣质药充斥、扰乱市场,给渔民造成用药困难,乱用、滥用药物,盲目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产品质量安全。四是老病难根除,新病不断增加。对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等,多年来各地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未造成较大危害,但这些病年年都会监测到,很难根除。同时,一些新发现的疫病还在不断出现,如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等,近年来通过疫病专项监测,已确认传入江西省境内。

记者:从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的原因上来看,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通常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欧阳敏:从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的原因上来看,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通常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养殖动物自身的体质强弱;二是病原体的侵袭;三是水环境胁迫。只有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才会造成养殖对象的发病。在增强养殖对象体质方面,可注射疫苗,但由于鱼类等水生动物多为变温动物,免疫能力相对哺乳动物有限,且鱼类的疫苗开发存在较大的难度,多数停留在中试阶段。因此,加大放苗时的检疫与消毒,特别是抓好水环境的水质尤其重要。

记者:针对江西省大宗淡水渔业病害的发生特点,你们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

欧阳敏:针对疫病发生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重视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目前,一些苗种场的种苗携带了疫病病原,为从源头上切断疾病的传播,江西省正在全面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建立健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制定规范化、可操作的江西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规范,加强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因此,引进种苗时要选择无病史的种苗,有条件的应选择经过苗种检疫的种苗。同时,积极推进苗种阶段疫苗注射工作,以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第二,加强基础疫情监测和重大专项疫病的监测工作。制定省级专项疫病监控计划及安排工作经费,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全省各级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站(实验室)的作用。逐步扩大监测的种类和范围,将江西省各级水产原、良种场及苗种生产单位纳入专项疫病监控范围,摸清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分布情况,及时发布监测情况报告,为水生动物防疫、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及时掌握江西省水生动物疫病情况,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风险预警和防控,以防止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避免发生区域性水生动物疫情,推动江西省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大对重大、新发、疑难水生动物疾病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水生动物病害的基础研究,找出病原,建立诊断技术,进而完善检疫标准,使得检疫工作有据可依,促进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标准化。

第四,大力开展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基层水产技术人员疾病防控水平;加强病害防治技术服务人员队伍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研讨活动,掌握病害发生状况和防治方法,解决养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减少产业损失。

记者:草鱼是江西省目前水产养殖产量最大的品种,据了解,全省各地草鱼免疫防疫示范与推广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那么,现在都有哪些防疫模式值得养殖户借鉴呢?

欧阳敏:草鱼免疫防疫示范与推广工作在江西省开展了数十年,广大养殖户基本上都能接受和实施,进展顺利、效果明显,我们在此项目的推广应用中,创新了几种比较成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泰和模式: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为核心,免费给示范户赠送疫苗、注射;经常组织养殖户参观、交流草鱼免疫方法,在鱼种投放季节(11月底至次年3月)开通“渔民热线110”;做到有求必应,以周到、细致的服务促进草鱼免疫工作的开展。这些工作使该站疫苗及渔需物资的销量年年递增,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年年上台阶,与渔民的感情年年加深。泰和县草鱼免疫率已达85%以上。

金溪模式:草鱼免疫以金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依托,实行“六统一”的办法,即:统一疫苗调运,统一免疫操作规程,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县水产站指导、联户免疫注射操作,统一免疫后造册登记,统一养殖过程防病消毒。通过实行“六统一”的服务办法,使金溪县草鱼免疫率达到80%以上。

上饶模式:以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盛水集团公司为核心,以种草养鱼、草鱼免疫为养殖理念,带动周边520户农民从事种草养鱼,种草面积10000多亩,全县草鱼免疫率达到57%。

记者:据我了解,江西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治岗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研发出了双“5+1”精准调水防控水产养殖对象疾病发生与流行的技术方案。您能简要介绍这一方案吗?

欧阳敏:双“5+1”精准调水就是基于“养鱼就是养水”的生态养殖理念开发而来的,它构建了水生态平衡的5个机理(藻相平衡、菌相平衡、底质改良、水质改良、科学饲养)和1项标准(水质诊断标准)作为调水指导的理论依据,同时研发5条途径(提供外源营养素、分解内源营养素、提供外源分解菌与藻源、调控水质、调整饲养管理)和1种手段(快检设备1套)来指导养殖生产实践,并开发相应的调水产品,来开展整个养殖周期中水体的科学调控服务,达到养殖水体适应养殖对象生活,促进生长,养殖周期内致病菌繁殖得到抑制,病害发生情况减少,用药量减少;培养的藻类增加了鱼类等的天然饵料,可弥补投放饲料量的不足和饲料营养的不平衡,增加出鱼量;整个水体的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得到畅通,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得到维持。

通过近几年在抚州、上饶、九江、南昌等地推广实施该技术,推广面积50多万亩。养殖场在技术人员全程的监测服务下,以维持池塘中藻相(叶绿素a)为核心,监控池塘中的有毒参数(氨氮、亚硝酸盐氮)和营养参数(碱度、生物耗氧量)变化,结合条件参数(水温、溶氧量、pH值),实施水体诊断,给养殖户提供养殖水体调控处方单,维持养殖周期内水体的生态平衡,使整个养殖周期内饲养顺畅、养殖风险大大降低,深受养殖户的欢迎。

实践结果表明,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全程调水池塘的发病率下降80%以上,渔药使用量下降80%以上,大大提升了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投饲量可减少10%,增加出鱼量5%~8%;降低动保、减少增氧机开机时间等成本费用,增加出鱼量,提升收益。通过调水从内源上控制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和蓝藻的暴发,使养殖水体达标,维护了养殖环境友好,生态效益明显。

记者:淡水养殖病害的流行有哪些趋势?针对这些趋势,应该采取哪些方法防治?

欧阳敏:现在淡水养殖病害流行的趋势是暴发性、季节性流行疾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病毒性疾病呈现严重性趋势,寄生虫病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混合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多,病害流行时间越来越长,病原体耐药性越来越强,非病原性疾病也常有发生。针对这些趋势,建议采取增强养殖动物免疫力,改善水体质量,投饲营养平衡、适口、适量、易消化吸收的配合饲料,提高药物防治效果的绿色生态防病技术来防治。

记者:目前,江西省大宗淡水鱼产业都面临哪些问题?

欧阳敏:从近几年来大宗淡水鱼市场行情分析来看,大宗淡水鱼产业面临着下列几个问题。

一是产业基本面仍然是以量争市场的态势。近年来,大宗淡水鱼市场需求量较大,总体产量增幅也大,但价格相对稳定,呈现出以量争市场的态势。一方面,由于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量持续增加,在保证市场有效供给、稳定“菜篮子”价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剧烈,拼成本、抢市场的态势仍将持续。只有产业规模化、集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市场价格才会趋向合理,养殖户也才能获得合理的利润。小养殖户要获得较高的利润比较困难。二是大宗淡水鱼的加工仍是短板。目前,江西省大宗淡水鱼加工能力不够、产业链短,大多数通过鲜销方式销售,市场容量难以扩大,鱼价难以提高,在加工、流通环节获得的增值利润少。三是产业发展仍依赖于饲料业、病害防治。饲料工业的发展与降低成本是维持高产的基础,病害防治等饲养管理技术是维护高产的技术保障。当前,饲料价格较高、饲料转化率不高,病害损失呈上升态势。同时,由于渔药市场缺乏有效监管,非渔药产品泛滥,给水产品安全带来较大隐患。四是水产良种选育、新品种的替代滞后。良种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四大家鱼”选育时间长、投入大,需要稳定的支持和科技人员的持续努力,才能有成效。同时,近年来江西省水产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开发力度不够、投入不足、步伐较慢,尤其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较为缺乏,使大宗淡水鱼养殖转型缺乏良种支持。

记者:针对以上问题,您对江西省大宗淡水渔业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建议?

欧阳敏:目前,江西省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仍处于转型期,在较为艰难中前行。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与要求下,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要以提质增效、绿色健康为发展方向,从餐饮品牌上开发鱼品品牌为切入点,推动大宗淡水鱼产业提质升级。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走好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之路,完善产业上下游,增强产业议价权的能力。江西省大宗淡水鱼的养殖,应加快池塘养殖水面的集中与流转,培养大规模、有实力的企業。因此,布局产业发展,培育有规模有实力的养殖企业以及上下游服务支配企业集群化发展是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方向。二是要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之路。要结合水域滩涂规划,布局好优质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区域。引导散户、小规模养殖户转型升级。散户、小规模养殖户可饲养高产值品种或创新养殖模式,如专门分级饲养大宗淡水鱼苗(种)或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当期养殖密度,提升品质实现优质优价。要加大功能性饲料、高效低毒渔药、高效环保养殖模式、病害绿色防控、养水保水等新技术的研发,促进大宗淡水鱼产业在新的起点新的层级上依然发挥其主导地位作用。三是要走好调结构、转方式之路。要加大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扶持力度,发展与江西山水相适宜的优质水产业。开发鲟类、鳅鳝、鲶类、鲈类、虾蟹、两栖类、龟鳖类等产业,提高特种水产比重,适当降低大宗水产品比重,尤其是做好两者的产业对接,比如发展特种水产的饲料鱼等。要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进一步拓展大宗淡水鱼产业功能,促进三产融合,实现增效增收;要加快大宗淡水鱼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开发力度,提高养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寻求新的增长点;同时加快发展大宗淡水鱼加工与流通业,提升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江西省大宗淡水鱼产业前景依然光明,市场需求依然较大,但提高水产品品质安全是永恒的主题。现阶段大宗淡水鱼市场价格、产量变化趋势正体现了产业的残酷竞争和饲养技术的不断突破,加上在环境胁迫下,市场竞争会更加残酷。因此,既需要淘汰落后的养殖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水生动物淡水鱼苗种
江苏:全面推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
探究养殖技术改进对淡水鱼肉品质的影响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高温抬升淡水鱼价格 国庆节后涨情可能缓解
淡水鱼类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水生生物组合对养殖水环境的修复与应用
水生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初探
Toll样受体及其对水生动物疾病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河北省农业厅督导检查沿海三市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工作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