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研究

2020-05-29 12:31张贵海
商业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展

[摘 要]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较早,但是,随着京张获得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后,国内外冰雪旅游的竞争加剧。国内新兴冰雪旅游景區开发力度加大,国外冰雪景区更加觊觎中国市场。黑龙江省面临国外引流,国内远程分流,近程截流的尴尬局面。特别是黑龙江省近邻吉林省,冰雪旅游同质性特别高,又是后发展区域,在借鉴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基础上,无论招商政策、投资力度、景区规模,对黑龙江省原有冰雪旅游,产生遮挡或覆盖的趋势,黑龙江省面临竞争更加激烈。为此,立足竞争新常态的冰雪旅游发展问题,提出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在竞争中实现预期效益,达到省域冰雪旅游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竞争新常态;冰雪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 F76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5-0001-05

Abstract: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developed earlier, but with Beijing and Zhangjiakou getting the right to host the 24th Winter Olympic Games, the competition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is intensifi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ce and snow scenic spots in China has been strengthened, and foreign ice and snow scenic spots are more coveted of the Chinese market.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facing the awkward situation of foreign diversion and domestic long-distance diversion and short-range closure. Especially Jilin Province, the close neighbour of Heilongjiang, has a high homogeneity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which is also a post development area. As a result, the original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ill be blocked or covered by Jilin, no matter in the investment policy, investment strength and scenic area scale, based on the reference of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eilongjiang Province faces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Therefor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the new normal of competi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and achieve the expected benefits in the competition for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the province.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 ice and snow tourism, development study

一、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简述

黑龙江省处在北纬冰雪资源“黄金带”,气象条件优越,冰雪资源丰富,一年中有接近一半时间生活在冰天雪地中。冰雪已成为居民生产、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上个世纪中叶黑龙江省开发冰灯游园会,上世界末黑龙江省首开滑雪场。使冰雪这种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得到释放,将冰雪转化产品,转型为产业,形成新业态造福人民。据考证玉泉北极滑雪场是我国第一家运动型滑雪场,诞生于1928年。1996年黑龙江省建设亚布力滑雪场,首次承接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参照中国滑雪场白皮书的数据,现在黑龙江省共有滑雪场124家,数量稳居全国之首。除此之外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也颇具规模,1963年开展了国内首届冰灯游园会,1999年首次建设冰雪大世界,将冰雪观光旅游发展推向高潮,至今已成功举办21届。雪乡和漠河北极等冬季景区,也比其他省份早开发十年之久。每年都会吸引数千万国内外游客,冰雪旅游作为黑龙江省旅游收入的重要支柱,推动着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黑龙江省近二十年一直在冰雪旅游上下功夫,是中国最早举办冰雪节、滑雪节的省份,是最早开展滑雪场等级认证的省份。黑龙江省旅游局制定滑雪场3S级别的地方标准,进而升级到5S的国家标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标志性扩容有三次事件记忆。一次是冰雪节的确立,二次是亚布力国际赛事,三次是冰灯游园会的规模上升到冰雪大世界的规模。冰雪的体量已经用万立方米计算,打破了小农经济的冰雪旅游思维,开创中国冰雪旅游文化先河,也奠定了黑龙江省在全国冰雪旅游的前排地位。最近五年,省委、省政府落实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治国战略,高层次谋划,全方位、全角度推进黑龙江省白色经济发展,将旅游作为黑龙江省的重要产业来打造。2017年哈尔滨大世界冰舞台亮相鸡年春晚,通过“荧屏效应”掀起冰雪旅游的一波高潮。仅仅春节黄金周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009.4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0.47亿元的“经济效应”。2018年我省在“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品牌策划下,冰雪大世界有一次成为冬季首选热门景区,2018年冰雪大世界投资1.4亿,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短短的54天有效经营期,实现利润2亿元。即便在疫情阴霾下的2019年,据相关数据调查,第21届冰雪大世界和第32届太阳岛雪博会于2019年12月23日正式开园。冰雪大世界当天入园人数0.7万人,比上届增长29%;门票销售收入178.5万元,比上届增长17%。开园第一天入园人数和门票销售收入,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停止运营,2019年的营业收入会创新高。同期比较,冰雪大世界自2009年以来,为近十年最高。太阳岛雪博会自12月15日试开园,截至23日共接待游客1.11万人、实现收入94.66万元,与上届同期对比分别增长279.74%和144.03%,为近三年最高。黑龙江雪乡接待57万人次,如果没有疫情干扰,100万人次的预期目标就会实现。经过近二十年的培育,黑龙江省无论冰雪景观制造运营,还是市场消费者培育上,已经进入一个拐点,黑龙江省的冰雪品牌效应正在显现。也正因此,吸引更多的省市关注冰雪旅游,开发冰雪旅游。虽然一场疫情让整个冰雪行业承受巨创,但对未来的冰雪旅游尚有更大的期待。

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竞争环境

(一)国外市场竞争

随着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加剧裂变,以服务贸易为特征的冰雪旅游深受影响。欧洲的冰雪产业经过百年发展已经逐渐形成固有的发展模式,市场趋于饱和,在应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下,各个国家推动产品输出为第一要务。北美洲和欧洲的传统输出地正在萎缩,由输出地向输入地转型。特别是瑞士和加拿大,由于本国人口相对缺乏,大多依赖全球性的市场支撑。连续5年的统计,瑞士的冰雪入境旅游人数是本国人口的一倍,冰雪旅游成为冬季重要的收入项目。近五年,亚洲成为国际冰雪市场最大输出地,中国的出境冰雪旅游已经成为高端旅游的定制项目。在中国的入境旅游方面,日本和韩国无疑是我省最大国际竞争对手,因为日本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要早于中国30年,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温泉冰雪旅游产品,每年吸引大量的国际客源,也正在分流和吸引国内客源。韩国在成功举办平昌冬奥会后,基础设施完善的冰雪旅游产业对我国产生较大冲击。另外与黑龙江省相邻较近的俄罗斯的冰雪市场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其丰富的多样性冰雪资源与我省比较,既有同质性还有差异性。特别是价格优势和神秘的地理优势往往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关注,同样也吸引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者光顾。如果协同到位,可以实现跨国互补,如果协同不畅,必然会成为“有战斗力的”竞争者。

(二)国内市场竞争

如果时光逆溯10年,黑龙江省一直雄踞中国冰雪旅游的龙头地位,即便和黑龙江省临近的吉林省,一直步黑龙江省后尘。黑吉两省是中国冰雪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其中亚布力和北大壶成为国际体育局设定的滑雪者训练标配场地。但是,由于黑龙江省比吉林提前十年举办亚冬会,黑龙江1996年,吉林2007年举办。这种政策的时间差,为黑龙江省赢得了冰雪旅游发展的超前期。于2000年后北京建设国内第一家人造滑雪场,科技的发展逐渐消除了地域壁垒,“冰雪南展、东进西扩”等国家战略有序开展,为各地提供了开发冰雪的机遇,2000年以后,辽宁、新疆、内蒙、河北、河南等地推进滑雪场建设,开始关注自然冰雪景观的开发。比如辽宁本溪的水洞攀冰,吉林的查干湖冬捕,新疆的雪地叼羊,内蒙的冰雪那达慕。一些没有冰雪资源的南方和西北等城市利用文化底蕴、经济、交通上的优势,创造机会抢占冰雪市场,开发室内冰雪和高海拔冰雪。现我国已有二十多个省份相继开展冰雪旅游产业,不断蚕食和瓜分黑龙江省的冰雪优势,如2019年6月15日开业的广州融创雪世界到2019年年底累计接待滑雪人次55万,成绩斐然,然而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作为全球第一大室内滑雪场2019年业绩不容乐观,滑雪人次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另外,北京、河北省等地借助京张举办冬奥会的契机,依托优越的京津冀区位、巨大的客源市场、先进的装备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充分利用冬奥核心地的“虹吸效应”,吸引环北京、辐射长三角和中原地带的冰雪旅游市场,滑雪人次增幅大增速快,冰雪旅游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对东三省尤其是边远的黑龙江省冰雪市场的冲击非常巨大。

远程市场的竞争分流已成必然,据统计,从北京来亚布力的滑雪人数连续三年都是负增长。在近十年,黑龙江省的近邻吉林省积极开发冰雪旅游,引进万达、万科等大企业财团布局滑雪场。最近三年,在冰雪艺术上也频频出手,先有长白山冰雪嘉年华雪雕节,再有长春日月潭瓦萨滑雪节。本土企业吉林省建设集团积极投资冰雪市场,2019年投资8.5億元建设一座滑雪小镇和长春冰雪大世界。应该说在冰雪旅游市场供给上,已经形成全要素市场格局。特别是长春冰雪大世界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相距200公里,是完全相近似的两个景区模式。由于其相对于客群市场具有距离优势,对黑龙江省的截留已成事实。因此,黑龙江省已经进入完全竞争的冰雪旅游市场,独占性和唯一性已经不复存在。

长春大世界设计思路来自于哈尔滨团队,公开招标施工中,有75%的工程来自黑龙江团队。应该说长春冰雪大世界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一对双胞胎,再加上低价位、高回佣、大折扣、多优惠、定向营销等手段,三年之内就可以取代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半壁江山,对黑龙江省冰雪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截留很大部分的过境客源,将来双方为争取客源可能不惜大打价格战,这无疑破坏了东北三省冰雪市场的有序竞争环境。对于冬奥会前期应对华北、西北等后起之秀的竞争压力尤为不利,所以竞争常态化应该成为我省的共识,研究具体破解之术,如何与吉林形成竞而不争,争而不破,实现双赢或者多赢的局面。

(三)突发卫生事件对冰雪旅游的影响

对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往年不断被突发事件干扰。2017年的“天价鱼”事件,2018年的“三月磨刀”事件,还有不断衍生的去雪乡途中翻车事件,都令黑龙江省的冬季旅游遭受创伤,为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带来阴影。如果抛开网络恶搞,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竞争市场的营销事件缺乏警惕。今年多地降雪丰厚,迎来了近几年来最好的雪季,冰雪景区景观唯美。京张高铁的开通为张家口滑雪场带来巨大的客流量,其中万龙滑雪场截止1月26日受疫情影响停止营业前共接待20多万滑雪人次,收入达到1.43亿元。据万龙负责人介绍,他们本雪季预期目标是比上一雪季接待人次增加20万,达到50万人次,期望实现收入2.6亿元,但由于疫情导致原有的期望成为泡影。这种因为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具有普遍性,黑龙江省的重点景区也未能逃脱厄运。据亚布力景区保守评估,2019年的冰雪旅游损失5000万之多,东北、西北、华北的重点景区都遇到断崖性的损失。这种公共突发性事件极大挫伤投资者信心,特别是出师未捷的景区,比如长春冰雪大世界。首次投资遇到滑铁卢,对于以后的投资规模是否构成底线思维,目前尚不得知。但是,国际社会对疫情的常态化认知,正成为投资者共识。在未来的冰雪旅游方面局部性的,人为制造的突发事件不可控。因此,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要进入评估,特别是远程市场的消费心理研究,会成为冰雪旅游投资和运营的首要任务。

三、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swot分析

为了系统性的认知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情况,通过实践周线和空间轴线进行比较,我们运用SWOT分析模型进行综合分析。

(一)优势

1.地理位置独特,自然资源丰厚

黑龙江省位于北纬43°25′~53°33′,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我省拥有雪期长、雪质好等特点的优越的冰雪资源。同时黑龙江省以山地和丘陵地势为主,适宜修建滑雪场的山峰多达100多座,为黑龙江省开展冰雪旅游提供了资源优势。另外,黑龙江省还拥有大森林、大湿地、大草原等独特的自然资源,群山绵绵,林海莽莽,生态环境优越为黑龙江省开展冬季旅游提供了多元化基础。

2.地方政策支持,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

为推进“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实践,黑龙江省出台多个关联性政策,将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和产业融合充分调整,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积极开发冰雪旅游产品,推动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比如黑龙江省在滑雪场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推进3S级滑雪场建设,组建滑雪场联盟。鼓励企业市场主体对运营,政府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黑龙江省滑雪人数占中国滑雪市场前三名,以亚布力滑雪场为代表的5S级滑雪场的设备、设施不断的异化和提升。特别是围绕核心景区的基础设施,政府正在不断地增加维护投入,高铁站和直线机场正在向冰雪景区延伸。黑龙江省对于冰雪旅游的装备规划、体育专项规划、冰雪文化专项规划正在同步落地。无论景区和滑滑雪场,均有专业的滑雪教练人员、导游员,对应娱乐设施、安全配套设施,完善的组织能力,保证了冰雪旅游的市场需要。

3.对标国际标准,满足多元化需求

黑龙江省一直致力于冰雪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创新冰雪与体育、游戏、文化、商业等方面的融合发展,由一开始的冰灯游园会到冰雪大世界,最后逐渐发展到国际冰雪节、滑雪节,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冰雪旅游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由小变大,逐渐盘活黑龙江省白色产业,形成独具风格和优势的冰雪旅游经济。每年的国际冰雪节已经技压群芳,在世界首屈一指,成为世界冰雪之最,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黑龙江省举办的冰雪运动赛事,已经囊括了亚冬会、世界大运会、世界杯单板锦标赛等国际赛事。哈尔滨的国际冰雪雕比赛已经成为世界艺术和雕刻家的圣殿,每年慕名参赛的国家多达百余国家。每到冰雪世界开园,慕名而来的世界各地的游客数以千万计,使得黑龙江省冰雪文化蜚声于海内外,形成较高国际影响力。

(二)劣势

1.冬季气温偏低,游客体验感不佳

寒冷的气候也是双刃剑,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黑龙江省拥有富足的冰雪资源,奠定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基础。但是冬季年平均气温要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一般低5--8℃,即便是白天气温时常也会在-10℃,甚至更低,而黑龙江省大多数滑雪场均是依山而建,风力大且寒冷,使得游客在滑雪时体验感不佳。另外黑龙江省部分滑雪场由于资金等多种原因,配套设施还够齐全,无法为滑雪人员提供温暖的空间,黑龙江省的吊厢式索道拥有量不如吉林长白山一个滑雪场数量多。导致游客的滑雪时长下降,无法形成滞留连带消费,大大降低了黑龙江省与河北、山东等冬季气温较为温暖省份的竞争力,丧失了一部分客源。

2.经济落后,交通不畅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的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9年我省人均GDP排名全国倒数第二,仅仅34000元,不及北京市的四分之一。属地居民在满足生活温饱情况下没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冰雪旅游消费,不景气的经济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再者,黑龙江省由于处于我国最北端,远离发达地区,其他省份旅游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才能到达目的地,在时间有限的假期很难吸引旅游观光者。况且,黑龙江省的交通道路冬季由于气候原因,交通难度大,自驾车的游客减少。出现最后一公里堵塞百公里的情况,大大削弱了游客出行的便利程度。

3.营商环境不健全,缺少秩序规范

冰雪旅游属于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复合体。冰雪景区是一个大一统空间,具备吃住行游购娱的多元要素。冰雪旅游以立足依赖丰富的冰雪资源吸引客源之外,更需要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近几年,黑龙江省虽然出台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系列政策,但是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各地方行政能力参差不齐,理解执行往往有偏差,出现随机性、随意性、长官意志、本位意识严重,导致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市场管理粗放混乱,存在宰客、漫天要价等现象,致使黑龙江省口碑欠佳。另外黑龙江省虽然拥有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但缺乏科学的資源整合,旅游景区布局不合理,产业连带性不高,集聚效应薄弱,各景点发展水平层次不齐,缺少核心竞争力。

(三)机遇

1.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历史机遇

随着2022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全民冰雪运动需求持续增长,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冰雪运动强省,冰雪体育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日益展现产业活力。抓紧冬奥时机,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指示精神。把冰雪体育小众和冰雪旅游大众结合,冰雪场地和冰雪景区的服务功能更加普及。因为冬奥情结,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和体验冰天雪地的生活方式,引发缺少冰雪地域的民众到冰天雪地里的激情和愿望。在冬奥会的前中后期,正是冰雪旅游的爆发期,爆棚期。特别是我国的人口基数,由于冬奥的拉动,将有大量冰雪爱好者从旅游观光开始,从而达到推广冬季运动的战略。冬奥期间也是世界眼球的聚光期,冬奥的溢出效应为黑龙江省冰雪开辟窗口期。黑龙江省与世界各地进行冰雪文化交流会更加频繁,借此向世界传播黑龙江省冰雪文化旅游。

2.国家战略导向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给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冰雪旅游业将为推动黑龙江省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活力,目前,对冰雪旅游的重视,无论政府和市场主体达成空前共识。黑龙江省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龙江冰雪丝路带”,为跨国界的冰雪拓展了新空间,构筑了新通道。旅游作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冰雪旅游产业迎来了迈入国际舞台的政策助力。借此机会,黑龙江省应利用“一带一路”以及“蒙俄经济走廊”走出去引进来,对外输出黑龙江省特色冰雪文化,扩大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在全国乃至东北亚中心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挑战

1.同类症候标的物的竞争

冰雪的自然属性决定冰雪旅游的同质性、同类型特征明显,无论哪个民族和国家,肉眼所能触及的冰雪形态千篇一律。同时,冰雪赖以依存的空间环境也大同小异。国内的东北、西北、华北“三北”区域是冰雪富集区,但也是冰雪趋同区。特别是临近省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属于同纬度空间,同样的气象类型,同样的水文环境。因此冰雪景观的绝对区分很难实现,冰雪旅游同质性不可避免。对于海洋性气候的日本、韩国等,和我们的冰雪有一定的差异,冰雪的存续期和状物形态,具有不可复制性,会引起国内游客的流失。另外,游客的冰雪旅游不仅停留在冰雪的物态层面,更在于这种物态对人们生存和生活的的影响,也就是冰雪衍生的文化特征。现如今冰雪旅游已不能仅仅靠观光体验来维持,而是冰雪背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容与模式,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吸引客源。

2.人才流失,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冰雪旅游在于服务的精细化,而服务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社会人。冰雪旅游的开发优劣决定人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由于我省的人才待遇的经济瓶颈制约,优秀人才的转行和流失使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逐渐失去后续支撑。黑龙江省由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寒冷气候环境,造成留不下人、留不住人、留不久人。从业的专业性人才流失严重,一大批冰雪能工巧匠和冰雪运动人才被高薪挖走。虽然黑龙江省是冰雪大省,现在却成了人员流失最快的省份。流失的人才成为其他省份的冰雪旅游骨干,反戈一击,常常置黑龙江省旅游于不利地位,2019冬季的长春大世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黑龙江省需要留住稳住大批具有很高专业素质、技术水平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

四、冰雪旅游迎战竞争的几点思考

常态性竞争和完全性竞争,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看不见的手我们可以适应,对于不同地区看得见的手,我们要有对应策略和措施,让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在竞争中强大起来。

(一)出台政策,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支持对于发展冰雪旅游产业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黑龙江省在实现冰雪资源优势向冰雪旅游产业优势转化时要充分分析现阶段竞争环境,面对省外市场的变化,由政府主导出台相关政策,宏观调控冰雪市场。首先,合理规划开发冰雪旅游产品,避免出现“各自为政”和“单打独斗”的局面。按照资源禀赋、本着深度整合、突出特色、整体优化、彰显优势的原则,推动冰雪旅游产业链向专业化、规范化、合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其次,针对外部市场的需求,对冰雪企业提供政策扶持,采取降低或者减免税收、杂费等方式,对滑冰滑雪场和景区所给予必要补贴,创建冰雪专项引导基金,对滑雪场、冰雪景区以及相关冰雪企业给予营销支持等。

(二)做好市场细分,进行精细化服务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粗放经营,不仅表现在开发运营管理上,对于市场影响方面也一概而论。缺乏对市场区域的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旅游者的分析,缺乏对游客需求和满足的心理分析。以北京冬奥会为节点,冬奥前主要是启蒙性的旅游导入,冬奥后是普及性的旅游扩张。由于民众和政府的双向呼应,冰雪旅游会出现“冬奥潮”。应对竞争新常态下,对应不同市场区域和主体的战术,我省应该准确把握全国市场脉搏,对市场进行细分,做好冰雪旅游整体规划与部署工作。通过市场调研深入剖析目前我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地域优势,形成区域冰雪价值链。比如,针对滑雪市场进行精细化操作。可以根据目标人群进行精细分类,分成没有滑雪基础的大众娱乐型雪场和具有一定专业滑雪基础的运动型雪场。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人群的需要,给予不同人群以不同的旅游体验。与此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层次游客的具体需要,采取定制、小众、VIP团组的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高附加值滑雪服务。只有服务多元化,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目标人群的需求,提升我省滑雪产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力。

(三)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在日益和国际接轨的冰雪旅游市场中,科学规范管理的经营者是冰雪旅游的核心配置,人才是开展冰雪旅游基础保障。即便在机器人时代,有血有肉的温情服务更是赢得消费者的最好口碑。黑龙江省要加快制定人才战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冰雪旅游专业人才留在黑龙江,规划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大计。首先,加大资金投入,从外省市吸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解决高素质专业人才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乐业。其次,要充分发挥全省高校教学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冰雪旅游专业或相关课程;并为冰雪旅游业建立完善的人才递进机制,进行专项培养具有冰雪、旅游等专业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冰雪旅游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精尖人才,促进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

(四)加强产业融合,打造我省冰雪赛事IP

近年来,黑龙江省已经培植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乡等冰雪形象。但是,冰雪体育赛事的娱乐性和大众性,却没有同步发展。无论景区的赛事举办还是冰雪赛事传播,黑龙江省缺乏有影响力的冰雪赛事IP,长春花费15年之久培植瓦萨越野滑雪项目,成为长春冬季旅游的对外口碑。在业态融合方面,冰雪竞赛表演正以一种更新颖更时尚的方式领跑冰雪旅游产业。通过赛事引人入区,引资入区成为国际招商新模式。黑龙江省应抓住这个巨大市场,打造黑龙江省冰雪赛事IP。据体育行业报告显示,目前我国75%的滑雪场为体验型滑雪场,度假型滑雪场仅有5%。全国滑雪场总数的1/5都分布在黑龙江省,其中4S级滑雪场完全可以举办大型赛事。首先通过服务赛事,完善配套设施,推动冰雪旅游产业与餐饮、娱乐、交通、购物等多个行业项目的整合发展,打造一站式滑雪旅游度假区。通过冰雪赛事可以拉动冰雪观光的发展,将实现观赛赏景两不误,变赛事观众为冰雪景观观赏人群,形成特色节庆类冰雪旅游品牌。这方面北欧有成功的模式,据测算,凡参赛人员会有80%的旅游动机。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滑雪旅游度假区的场地资源及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植入冰雪赛事,形成联动效应,將冰雪运动与体育赛事,冰雪观赏融为一体,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五)建立旅游联盟,加强区域协同

东北三省无论是在历史沿革、文化习俗、地方产业等方面都高度相似,生活习俗和文化构成高度融合。而东北三省由于纬度的细微差异,各地区冰雪资源禀赋优势和资源种类又有所不同,各省在冰雪旅游发展定位上也有所侧重,因此在应对日本、欧美等地的竞争压力,东三省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上防止“窝里斗”,防止互挖墙脚。正确看待竞合关系,充分发挥东北三省不同地区的不同冰雪资源优势,提高东北冰雪旅游的纵深。首先,构筑冰雪旅游产业规划协调总机制,净化三省冰雪旅游市场环境,避免无秩序、低质量、高重复的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其次,充分发挥东三省不同民族风俗文化以及工业文化资源差异,提升各省冰雪旅游景区的文化附加值,打造差异化冰雪旅游产品,加强黑、吉、辽三省冰雪景区的空间相互联系,深入规划和布局东北三省冬季旅游线路,形成合力,形成“南进北出”或者“北进南出”的冰雪旅游线路。统一关外冰雪旅游步调,打造万千冰雪风情,在竞争新常态环境下应对来自国内外竞争压力。

[参考文献]

[1]孙冬颖,关吉臣.北京冬奥会视域下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19-07-15.

[2]颜湘宜.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自组织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09-15.

[3]张贵海,孙欣.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9(8).

[4]王辉.“疫情”催生体育产业线上线下融合[N].中国体育报,2020-02-27.

[5]张言雪.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路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09-15.

[6]宋亚东,张雅琪,田永健,程铭.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路径探索——基于SWOT模型分析[J].经济师,2019-06-05.

[7]http://www.hljnews.c[EB/OL].

[8]http://heilongjiang[EB/OL].

[9]http://www.stdaily.c[EB/OL].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