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20-05-29 08:15黄小瑜覃勤毛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护理学实训构建

黄小瑜 覃勤 毛艳

【摘 要】目的:重构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法:选择目前国内部分院校护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毕业生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护理学专业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基本科研能力非常薄弱,不适应医院及相关用人单位的需要。要培养出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非常重要。结论:文章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提出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护理学;实践教学;实训;构建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constru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specialty.Methods:Selecting the current training programs of nursing specialty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graduates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trained in nursing specialty had poor practical ability, weak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could not meet the needs of hospitals and related employer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applied nursing talents needed by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specialty.Conclusion: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Nursing; 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raining; Construction

护理学专业自建立以来,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和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在理论构建和实践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目前护理学专业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不适应医学和相关用人单位的需要。护理临床教学具有很强实践性,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护理临床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通过临床见习、实践等方式掌握扎实的临床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基本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 2010年卫生部调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也体现了护理专业对实践能力考核的重视。因此,要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非常重要。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相关院校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也提出了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办法。

1 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操作实践机会不多,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

护理学专业需要大量的实验室和实训室,如基础护理技能实训室、新生儿护理技能实训室、急危重症护理模拟实训室、成人护理模拟实训室和健康评估室等。实验项目很多,如无菌技术综合实验、氧气吸入法、吸痰法、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周围静脉输液法、药物疗法综合实验、导尿术、口腔护理、徒手心肺复苏术、基于高仿真模拟模型的创新实验等。在医学院校中对护理实验室的建设相对其他专业滞后。护理专业在我国最早大部分是在中专院校设置的,进入信息时代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目标就是,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护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塑造符合医院实际需要的现代护理人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合格的實验室和实训场所,让所有的学生都对各类实践操作都基本掌握和熟练应用。

1.2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护理人才培养主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因此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从调查的学校来看,按照培养方案基本上都有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但由于实践教学条件所限,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对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实践教学效果不良。从实践教学结果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作业、实践报告等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有些实践环节甚至没有进行考核。如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对科研能力的训练,但多数学生就是复制和粘贴操作,没有形成的正确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导致毕业后不会做科研,不能撰写实践报告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1.3 专职实验人员不足,实验室队伍缺乏专业人员

以调查的几所院校为例,目前护理学专业专职教师较少,一般设有主管实验教学的副院长,专兼职实验室主任。实验队伍是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主力军,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实验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1]。目前专职实验人员不足和不稳定因素影响了护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优的原因

2.1 护理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院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护理人才,[2]能够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具有专业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和最基本科研能力。多数院校从领导到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在调查的部分院校中还在课时费认定上重理论轻实践,实验课时标准“打折”现象,实践教学质量很难保证质量。

2.2 护理学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护理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母婴护理学》、《儿童护理学》、《成人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健康评估学》和《社区护理学》等课程。护理学专业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可以分基础护理方向、急救护理方向和社区护理三个方向,设置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护理专业也需要掌握大量的仪器设备和模型使用方法,主要涉及的仪器设备有:多参数监护仪、PICC介入模型、电动吸引器、输液泵、自动洗胃机、高压消毒锅和各种护理训练系统和模型,通过对模型或仿真实践,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

2.3 实习实训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护理专业实习的特点是:学生较分散,实习时间长,轮转科室多,实习管理任务重。因此护理学院与实习基地要紧密配合,做好实习教学和学生的管理工作。某些实习基地医院对实习生的安排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实习学生的经验不足,因此部分学生就只能帮“基地”医院护士做一些最简单的体力劳动,实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另外一方面,也有考研的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填写实习鉴定手册,盖章交差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存在实习基地管理不当、组织不力等现象。因此实习基地应根据护理实习计划和总体要求,结合实习大纲和临床各学科特点,制定具体的科室轮转计划和实施方案,具体量化各科室实习计划、量化考核指标,确保实习教学计划科学严谨,质量可控。 [3]

3 构建护理学专业实践体系的办法

3.1 尽早安排教学实践,尽快接触临床实践

学生从入学第一年就安排直接接触护理实践,安排学生在仿真实验室或者模拟医院完成对应的护理实验和实训,完成这个环节以后,就去医院进行护理实践。[4]国内大部分学校都是理论课结束后,集中安排教学实践,这样会产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不能及时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尽早地接触临床实践,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护理技能,而且能较好地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学校通过成立“志愿服务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合作医院病区进行“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强化技能操作,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

3.2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有了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何保障效果,学校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学校教学督导中心一方面建立实习督导小组,对实验教学过程定期或随机检查,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学生评教系统APP,学生通过APP系统对实验人员的教学情况评价,促进实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校人事部门要把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职称评定方面要重视实验队伍的重要性。学校教务部门一方面通过 “传、帮、带”等措施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出台政策,鼓励聘请高年级本科生协助参与指导实驗和管理设备,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实践能力。

3.3 加强学校和实习基地医院合作

为了保证实习基地运行的稳定,关键还是学校和实习基地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学校护理学院要研究和改革实习教学管理工作,推动实习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组织召开各教学基地的实习教学经验交流会。实习基地要建立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检查实习工作的执行情况、负责选派带教教师、听取护理人员对实习生的反映、对实习生的各种情况及时记入其成绩档案。实习科室要严格执行实习指导,经常检查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定期开展查房、讨论病例、讲微课及技能操作等实习教学活动,并做好记录。[3]

3.4 开展相关的实践竞赛活动,进行多元化教学

护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多元化教学。例如心肺复苏,学生可以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练习临床护理要点,使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在教授理论课中,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临床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可以通过团队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办法。还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多媒体手段,通过仿真实验和虚拟现实来学习。有些实践内容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来进行,这些方法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在病人身上犯同样的错误,增强了学习效果。

3.5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单纯由医院考核的方式改为由院校双方共同参与的考核方式,将学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段与医院最新的护理知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4]

打破实验教学依附理论课教学的传统框架,使之成为独立的、具有自身规律和理论方法及手段的教学体系。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从社会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出发,构建护理学实践教学框架。总之,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关键环节,也是办好该专业的基石。笔者相信,如果能从上述几个方面构建护理学实践教学体系,从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到制度保障,护理学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保证,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安小六,邹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30.

葛冉,闵文,王蓓等. 独立学院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 药学教育,2015,1:78-81.

护理学院实训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EB/OL]. .

林琳,谢玉先,吴学华.在职护士培训模式现状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5:22.

猜你喜欢
护理学实训构建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学习通网络平台下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①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医工交叉学科发展背景下护理学教研的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