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

2020-05-29 18:40李明建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疗效

李明建

【摘 要】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4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远期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artland-Werle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远期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关键词】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掌侧;背侧;钢板内固定;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最常见骨折之一,占急诊骨折总数的20%-25%[1]。对于稳定的骨折或通过手法复位后可达到稳定的骨折,给予夹板或石膏固定通常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复位后难以维持稳定的骨折或者难于复位的骨折,均主张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本文对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4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纳入标准:①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关节面移位≥2mm;②桡骨远端短缩≥5mm;③掌倾角向背侧倾斜20°-25°;④复位后不稳定容易再次移位。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内科疾病;②恶性肿瘤;③合并胸腹部联合伤;④开放性损伤;⑤伴有局部神经损伤、肌腱损伤;⑥腕关节周围慢性疾病;⑦意识模糊;⑧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7.2±12.6)岁;AO/ASIF分型为A3型7例,B3型10例,C1型3例,C2型1例,C3型1例。观察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8.7±13.8)岁;AO/ASIF分型为A3型8例,B3型9例,C1型3例,C2型1例,C3型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O/ASIF分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平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患肢上臂止血带加压止血。于桡骨远端背侧入路,沿桡骨纵轴切开皮肤,从腕背Lister结节延长近端延长8cm,将拇指伸肌腱第3个肌腱鞘管切牵向桡侧,剥离第2、4肌腱鞘管牵向两侧,暴露桡骨远端背侧,清理断端血肿、软组织后进行复位,C臂透视下确定复位情况满意后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背侧置入T型钢板内固定,置入螺钉锁定。骨折缺损者进行人工植骨或骨移植填塞压实,在C臂透视下观察钢板位置及螺钉长度,拔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后,逐层缝合切口。

1.2.2 实验组 予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准备与对照组相同。于桡骨远端掌侧入路,沿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腱作6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筋膜,暴露骨折断端,清理断端血肿、软组织后进行复位,C臂透视下确定复位情况满意后使用细克氏针临时固定,掌侧置入T型钢板内固定,置入螺钉锁定。对于关节面塌陷、骨折缺损者进行植骨,背侧移位难以维持复位者需在背侧作小切口复位,并使用1-2枚克氏针固定,针尾留于皮外。在C臂透视下观察钢板位置及螺钉长度,拔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后,修复旋前方肌,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2] ①于术前、术后6个月进行侧位X线检查,测量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②随访12个月,应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12个月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0-2分)、良(3-8分)、可(9-20分)、差(≥21分),评分与腕关节功能呈负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实验组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实验组Gartland-Werley评分(2.17±0.4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59±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内固定技术和器材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来治疗此类骨折。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获得更可靠、更稳定的生物力学效果。锁定加压钢板符合桡骨解剖形态,与螺钉锁钉后功能结合成一个完整生物力学支架,经掌侧入路置入后,不直接与肌腱或神经直接接触,与骨接触面积小,从而减少了不良刺激的可能,经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能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牢靠的内固定,术后碎骨块不易移位,有利于早期功能鍛炼,具有固定牢靠、术后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良好等优点。研究表明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上的优良率均可达90%以上[3],受到广大术者与患者的青睐。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优良率和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远期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郑伟杰, 林思薪.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保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临床医学工程,2016,23(9):1203-1204.

贾相振. 掌侧和背侧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远期康复分析[J]. 当代医学,2019,25(20):47-49.

黄大波,韦仁杰,韦礼永.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评价[J]. 微创医学,2017,12(2):265-267.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