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0-05-29 18:40徐洋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

徐洋

【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简称SPLC)患者接受多排螺旋CT(简称MS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1月间我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术证实的41例SPLC患者,并具备MSCT诊断资料,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对所有患者行胸部MSCT扫描、动态CT增强扫描、横断面高分辨率CT(简称HRCT)扫描和胸部容积多平面重建(简称MPR)处理,发现至少存在2-3个影像学征象,可评估病灶形态、部位,病灶中心/边缘/周围等情况。结论:MSCT能够准确定位SPLC的病灶位置,检出价值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

SPLC的原发部位为肺段支气管下方,肿瘤直径小于2cm,疾病进展快,早期检出率低[1]。其致病因素为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大与饮食不节等。其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需要尽早诊断,以改善治疗预后。临床多通过超声技术诊断该病,且以MSCT最为常见。本研究选取41例SPLC患者,以分析MSCT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1月间我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术证实的41例SPLC患者。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范围是34-81岁,平均(51.28±0.49)岁;病程范围是3-12个月,平均(5.24±0.62)个月。

1.2 方法

患者的诊断方法为:选用16排螺旋CT诊断仪。告知患者取仰卧位,嘱其平静呼吸,屏气时进行连续性扫描,范围为肺尖-肺底,管电流设定80mA,管电压设定120kV,层距8mm,层厚8mm,矩阵512*512,软组织重建行薄层靶扫描,管电流设定90mA,管电压设定120kV,层距1mm,层厚1mm。采取全胸容积扫描法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动态增强CT选用碘海醇作为对比剂,剂量80ml,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为3ml/s,于注射15s、30s、60s、120s与300s后开始扫描。

2 结果

2.1 分析病灶部位、大小与形态

经MSCT诊断后,病灶部位主要为右肺上叶,病灶直径多为11-14.9mm,病灶形态多为孤立性结节,如表1。

2.2 分析病灶边缘状态

肿瘤组织与肺交界处伴有深分叶18例(43.90%),浅分叶9例(21.95%),短毛刺征4例(9.76%),长毛刺征7例(17.07%),无毛刺征3例(7.32%)。

2.3 分析病灶内部狀态

所有病变均无钙化斑,其中,密度不均匀10例(24.39%),密度不均匀伴小颗粒堆积状10例(24.39%),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14例(34.15%),细支气管征7例(17.07%)。

2.4 分析病灶周围状态

患者胸膜边缘表现为磨玻璃样晕影12例(29.27%),线影15例(36.59%),支气管血管聚集征4例(9.76%),胸膜凹陷征10例(24.39%)。

2.5 分析动态增强CT的影像学表现

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29例(70.73%),均匀性强化12例(29.27%)。其中,有8例磨玻璃样肿瘤患者经增强CT扫描后,增加值为5-10Hu,其他4例无增加表现,密度表现为缓慢型升高。

3 讨论

多数SPLC患者的病灶直径均低于20mm,经常规影像学诊断后,难以有效检出病灶性质与形态,漏误诊率高[2]。MSCT是该病的首选疗法,可定性诊断出该病征象,其含有多样化扫描技术,如HRCT与螺旋扫描等,能够利用薄层扫描判断病灶情况。

结果中,MSCT发现肿瘤组织与肺交界处多为深分叶征象,原因是:①SPLC的病理基础为肿瘤边缘在不同部位的细胞分化具体程度不同,因此生长速度有差异[3]。②肺部结缔组织间隔直接进入肿瘤的支气管与血管分叶中,使肿瘤内呈凹陷状,导致分叶表现。毛刺征是SPLC诊断的典型征象,其分为短毛刺与长毛刺,短毛刺有癌细胞侵袭导致,表现为肺间质渗出与出血等病理性改变。长毛刺数量不一,表现为放射状。

SPLC肿瘤边缘呈磨玻璃样状影,病灶边缘与血管纹理清晰,可作为肺癌的重要诊断指标。肿瘤周围可见胸膜凹陷征与线影,经尸体解剖发现癌性病灶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动脉,其次为肺动脉[4]。经MSCT诊断后可见肺静脉受累,表现出血管集束征。且能发现血管走行为平面方面,即为线影。胸膜凹陷征的产生原因是肿瘤纤维的瘢痕组织明显收缩,会经由瘤体纤维网进行传递,传至脏层胸膜层,进而表现为凹陷征。SPLC肿瘤内部无钙化斑,原因是肺癌组织会残留在健康的肺组织内部,并会残留在肿瘤和支气管内部,呈浸润性生长,这与肺泡含气囊腔相关。肿瘤内部表现出毛玻璃样,呈密度小泡征象,如果小泡征伴有透光影,且内部呈借机装则可能为支气管肺泡癌[5]。CT增强扫描可间SPLC主要为不均匀性强化,表现为血管分布与大小有差异,多为鳞癌。均匀性强化主要为SPLC内部伴有均匀与丰富的筛孔状血管网,伴有坏死表现,多为腺癌。总之,MSCT可有效诊断SPLC,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张韬.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3):95-96.

张韬.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00(013):P.95-96.

李建平.多排螺旋CT技术对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应用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72-73.

宁雅平.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99):141,151.

范德鸿.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7):2384-2385.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
胎母输血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粉色蛋白石与相似宝玉石品种的鉴别
利用溶解性表,提高学生在酸、碱、盐等物质鉴别中的能力
显微技术在牛黄清心丸(局方)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