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病床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2020-05-29 18:40包明珠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压力性损伤预防性护理

包明珠

【摘 要】目的:以家庭病床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出院后回家护理的50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种为对照组,共计50例患者,提供家庭病床常规护理服务,另一种为观察组,共计50例患者,提供家庭病床预防性护理服务,记录两组压力性损伤情况及持续时间。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病床护理,发现观察组共计2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持续时间为1.98±0.54d,对照组共计8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6%,持续时间为5.89±0.98d。结论:对于家庭病床长期卧床患者,可以选择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既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又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提升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压力性损伤;家庭病床;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性护理

家庭病床是一种新兴的医疗护理形式,让患者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护理服务,一方面可以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另一方面可以减轻经济负担,让医护人员走出医院,进入患者的家中提供护理服务。压力性损伤即为压疮,表现为患者身体表面出现溃烂、渗液、红肿等症状,一般会伴随并发症。长期卧床患者活动受限,只能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容易对身体局部区域产生挤压损伤,进而出现压力性损伤,不但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同时还会影响患者原疾病的治疗。为此,本文选择50例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50例家庭病床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计50例患者,另一种为观察组,共计50例患者。对照组共计24例男性患者和2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7-89岁之间,观察组共计28例男性患者和2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3-91岁之间。所有患者更换体位难度较高,1h翻身次数低于1次,具有正常的认知,完全了解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研究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讲述压力性损伤的注意事项,直到家属如何帮助患者翻身,提供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1.2.2 观察组研究方法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预防性护理干预服务,具体内容如下:(1)鼓励患者更换体位,白天更换频率控制在1-1.5h/次,夜晚频率控制在2-3h/次。选择侧卧姿势时,侧卧角度控制在30°左右,适当抬高足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避免患者病床长时间处于一个角度,患者坐立在没有任何支撑的椅子上时,要将坐立时间限制在1h以内。引导患者自我减压,坐在轮椅15-30min,减压时间在15-30s之间,医护人员要动作轻柔,严禁出现暴力推拉等动作,在翻身中時刻关注患者受压骨突部,在发现异常问题时,可以迅速采取应对措施。(2)定期帮助患者按摩受压区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受压部位的供血量。(3)皮肤护理。采取适合的皮肤保护措施,可以降低挤压性损伤的发生率,在容易受到挤压的区域覆盖适合的敷料,主要有泡沫敷料、水胶料敷料等,可以起到降低剪切力的作用。如果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可以选择软硅胶类泡沫敷料。同时,要注意定期清洁皮肤,控制皮肤的湿度,避免污染物刺激皮肤,如果患者身上出现污染现象,要及时清洁患者的皮肤,更换尿袋,同时涂抹一些保护剂,避免患者出现浸渍现象,可以防治皮肤潮红、皮肤发红等问题。(4)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主动运动。长期卧床患者情况比较特殊,只能采取一些轻柔的运动方式,前期可以采取被动运行形式,由他人帮助患者运动,随着患者身体恢复,可以逐渐采用主动运动形式。(5)指导患者饮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饮食方案,主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帮助患者补充需要的营养物质,保持少食多餐的状态,确保患者饮食营养均衡。(6)规范患者及家属的行为。对于存在压疮发生风险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及时告知压疮相关内容,指导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护理方法,包括翻身技巧、营养方案等,通过评估表考察患者及家属的掌握程度。

1.3 研究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及持续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级对比。在临床医学上,将压力性损伤分为五个级别,具体内容如下:患者全身皮肤完整,存在局部红斑,手压红斑不会变白,即为1期患者;患者缺失部分皮层,真皮暴露在空气中,即为2期;患者伤势全皮层,即为3期患者;患者丧失部分全层皮肤,或者出现组织缺失情况,即为4期患者;患者由于腐肉或者焦痕覆盖损伤部位,在去除坏死部分以后,发现患者呈现出3期或者4期状态,即为不可分期的压力性损伤。

2 研究结果

2.1 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1期患者和1例2期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对照组共计出现4例1期患者、2例2期患者及1例3期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6%。

2.2 压力性损伤持续时间

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压力性损伤持续时间为(1.98±0.54)d;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压力性损伤持续时间为(5.89±0.98)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到挤压导致的,表现为皮肤颜色变深、水疱等,发病原因较多。在出现压力性损伤后,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长期卧床患者活动受限,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动作,挤压身体某一位置,影响该区域的血液循环,进而引发压疮。家庭病床是一种新型医疗护理形式,由医护人员深入患者家中,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针对容易产生压力损伤的患者,可以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更换体位、清洁皮肤、按摩、使用软垫等,促进受压位置血液循环,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给与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通过适当的运动,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挤压性损伤发生率更低,持续时间也相对更短,表明预防性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于家庭病床长期卧床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一方面可以降低挤压性损伤的发生率,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压疮时间,缓解患者的痛苦,提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张冉,吴媛.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合并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3):4065-4068.

纪京绪,韩绍美.分级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3).

徐艳,郭晓娟,张薇.标准化护理流程在预防ICU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4):1996-1999.

猜你喜欢
压力性损伤预防性护理
液体敷料预防侧卧位手术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效果
自制水袋对ICU危重病人的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效果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性护理对神经外科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分析
Braden评分量表在神经内科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护理管理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预防性护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