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放射科护理服务模式探讨

2020-05-29 18:40曹春红崔岚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曹春红 崔岚

【摘 要】目的 以急诊CTA检查为例,探讨如何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改进放射科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放射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责任与分工、实行磁共振护理岗位双人制、增设夜班护理岗位等举措来满足临床需求。结果 所有的急诊CTA检查无需等待,都做到随叫随到,明显缩短了检查等待时间。结论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岗位配置、增设夜班护理岗位等举措,显著缩短了急诊患者CTA检查的等待时间,为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升了放射护理服务质量。

【關键词】:临床需求 急诊CTA检查 放射护理服务模式

放射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1]。随着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CT血管造影检查(CTA)在急性疑难胸、腹痛,颅内血管病变等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突出[2],已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离不开放射护理的配合。近年来,随着我院门急诊量的增加,急诊CTA检查等临床需求日益增多,如何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缩短检查等待时间,提升放射护理服务质量?现将我们二年多以来的具体举措做回顾性报道:

1 一般情况

1.1 科室设备情况

我科室现有磁共振设备四台,分别安装在二栋楼里;CT设备五台,分别安装在三栋楼里,设备布局较分散。

1.2 科室护理人员情况

我科室现有护士11人,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27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主管护师7人,护师4人。

2 结果

通过采取优化工作流程、实行门诊磁共振护理岗位双人制、增设夜班护理岗位等举措,所有的急诊CTA检查都做到随叫随到、即刻检查,尤其是夜间检查等待时间由过去平均一小时左右缩短至即刻,效果非常明显。

3 讨论

CT血管造影检查(CTA,CT angiography)是指静脉内快速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后,靶血管内的对比剂浓度快达到峰值时,再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经工作站后处理,重建出靶血管数字化的多维影像[3],具有快速、微创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及显示病变与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

随着我院的快速发展,门急诊量及住院患者量急剧增加,放射科增强MR、增强CT等检查量也随之增加,急诊CTA检查量也日益增多,急诊CTA检查患者多是急性胸痛、卒中和急腹症患者,病情急、重,需要尽快通过影像检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客观上要求尽量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快速完成扫描[2]。因此,原有的放射护理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对科室工作做了调整与安排,采取了如下举措:

1 优化工作流程,明确责任与分工

由于历史原因,我科室的设备布局比较分散,CT、MRI等大型检查设备分散置于三栋楼内,彼此间距离较远。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将设备作如下分配:①住院部CT:负责住院患者(含住院急诊)平扫检查;②急诊CT:负责门急诊及夜间住院急诊患者检查;③双源CT负责日间门诊患者平扫及日间急诊CTA检查④128排CT负责体检平扫及CT引导下穿刺⑤256排CT负责日间各种增强CT检查。据此,将科室护理岗位做以下设置:由护士长统筹安排、监督放射科护理工作;日间磁共振岗位4人(四台设备,采用2-1-1模式),负责各磁共振检查登记、处置,同时门诊磁共振岗位负责日间急诊CTA;增强CT岗位4人(上下午各2人),负责每日已预约增强CT检查;夜班护理岗位2人(含上下夜班),负责夜间急诊CTA检查。

2 实行磁共振护理岗位双人制

门诊磁共振设备紧邻双源CT,有急诊CTA需要处置时,其中一人立即前往配合完成护理工作,待检查完成后立即归位。护理岗位双人制使急诊CTA检查可以立即得到处置,磁共振护理岗位亦无空岗现象,避免各种纠纷发生。

3 增设夜班护理岗位

急诊检查往往不受时间限制,原先急诊CTA检查的放射护理采用二叫模式,患者等待时间长,尤其是夜间等待时间更长,不仅造成医院资源的占用与浪费,还可能导致职业压力增加和过度疲劳[4],影响正常上班质量,造成医疗隐患。为此我们设置夜班护理岗位,专门负责夜间急诊CTA检查护理,将原先的“二叫”模式改为“随叫随到”的夜班模式,显著缩短了检查等待时间。实行两年多以来,未有因检查等待时间长而引起临床、患者及家属的各种不满与纠纷发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科放射护理团队“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紧跟医院发展及医疗形势的变化,开展放射护理优质服务,根据我科室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护理岗位和人员的优化配置,使放射护理团队在岗位分散、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很好地配合技术组圆满完成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增设夜班护理岗位等举措,积极主动满足临床需求,为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升了放射护理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得到临床科室与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谭清华,邓先余.夜间急危重症患者CT增强扫描的护理风险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60-561

张燕群,钱阳明,王占宇,等.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1,51

余建明,曾永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02.

邓虹,胡辉军,梁佩仲, 等.放射科急诊CT增强检查护理人力资源优化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年2月第23卷第1期,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