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成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

2020-05-29 18:40孔惠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成因大学生

孔惠敏

【摘 要】目的:分析在大學生群体当中,心理亚健康的主要成因以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期间纳入的200例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为分析对象,对其心理亚健康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大学生接受护理前后的心理亚健康水平。结果:所有大学生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心理亚健康调查得分低于护理前,相关数据比较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大学生为心理亚健康的成因很多,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以缓解其心理亚健康的水平。

【关键词】心理亚健康;大学生;针对性护理;成因

随着当前人们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等,亚健康人群数量不断增多[1]。亚健康主要是指人的身心情感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虽然身体没有明确的病变反应,但是躯体、心理等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症状,从而出现活力降低、反应能力与适应能力降低等情况[2]。在亚健康人群当中,心理亚健康主要是指心理状态介于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状态,这种状态还没有达到临床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但是会给其生活等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还可能诱发身体疾病、精神情绪疾病等[3]。此次研究针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做好针对性护理,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大学生当中抽取200例心理亚健康对象作为样本,此次研究的内容符合相关部门要求,且征得大学生本人的同意。在所选的大学生当中,男性为99人,女性为101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为22岁。

1.2 方法

针对所有心理亚健康的大学生具体成因进行分析,并且给予针对性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所以还不具备正确的价值观等,在是非判断等方面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很难进行个人调节,从而出现心理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其明辨是非,并且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大学生做好心理调节。

相关人员可以让大学生之间组成同伴小组,让其互相帮助和互相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大学生彼此的情谊,并且促进其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对于其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做好安慰、陪伴等,帮助其宣泄负面情绪。

相关人员可以指导大学生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这样可以增强其身体素质,也能纠正其生活中的不良嗜好,比如熬夜、上网等,大学生在运动的时候可以宣泄负性情绪,达到身心平衡的效果。此外,体育锻炼可以磨练大学生的个人意志,也能缓解其身心疲劳,让其情绪更为乐观、积极。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所有大学生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亚健康水平进行观察,选择我院自制心理亚健康程度量表进行统计,分为5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值为0—5分,大学生得分越高,心理亚健康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的各项数据需代入SPSS21.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行样本t检验,P<0.05可视为差异存在意义。

2 结果

从上表1中显示数据可知,所有大学生接受护理后心理亚健康得分出现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很多大学生在入校后,容易出现心理亚健康的情况,如果无法做好心理护理等,就可能造成亚健康程度更为严重,甚至引发其他不良事件。针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本研究在分析后,总结如下:

角色转换与适应方面的障碍。很多大学生在入校后,发现大学生活与想象中差异较大,在学习方面也会遇到困难,再加上对于学校环境存在陌生感,还要处理新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一些学生就会出现失落、困惑等情况,出现心理失调,甚至出现焦虑、自卑、抑郁等情况[4]。

教育方法不科学。大学生此前受到的教育,一般都较为关注其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人格等。很多学校、家长在大学生的教育方面较为粗暴,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出现压抑、自卑等情绪,心理健康出现下降,在进入大学后也无法摆脱心态方面的困境[5]。

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影响。我国社会环境的发展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心理健康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那里会产生明显影响,很多意志薄弱的学生在遇到挫折之后,容易出现较为极端的心态,甚至出现扭曲的心理状态。此外,目前网络资讯鱼龙混杂,信息量很大,大学生有时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假和是非,这就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且心理状态会较为混乱,大学生如果沉迷网络,就会出现对现实社会认知减少的情况,现实情感会出现缺失,从而出现心理亚健康情况。

在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相关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等,可以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帮助其分散注意力、转移心理情绪,达到移情的目的。此外,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心理情绪方面的针对性疏导,对大学生进行安慰和鼓励,不断帮助其宣泄负面情绪,缓解心理亚健康的状态。

结语:

对于大学生而言,心理亚健康的成因类型角度,与其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等相关,相关人员需要做好观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以保证其心理亚健康状况得到较好改善。

参考文献

邓艳春,冯永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成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4):199-200.

李桂兰,陈跃飞.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3):299-300.

荆文华,陈学顺,吴芸,等.偏颇体质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0):4-6.

郑雪婷,陈文杰,李美珍,等.2015年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8,25(03):282-285.

颜一燕,程丽佳,王婷,等.成都六所高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状况调查[J].解剖学研究,2015,37(04):275-276.

猜你喜欢
针对性护理成因大学生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