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指标与降钙素原在抗菌药物治疗心血管内科重症感染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2020-05-29 18:40李红伟郑辉李士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

李红伟 郑辉 李士玉

【摘 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临界值与炎性指标在治疗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重要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用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感染60例患者,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与30例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以血清降钙素为临界值,初步检测结果获得抗生素;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根据血清降钙素原临界值的变化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疗效更好。适当控制抗生素剂量可以减少患者受到伤害。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危急值;心血管内科感染;抗菌药物;血清hS-CRP

心血管感染一直是心血管医学的关键问题之一。无法及时处理感染会导致多功能患者衰竭,并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目前,医院对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策略主要是用抗生素治疗。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平衡使用和广泛使用,心血管疾病对药物的分布和耐药性也有所增加,这给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因此,有许多关于心血管医学感染的诊断甚至预测的报道,并且血液的各种生化指标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炎症因子作为应激和免疫调节多方面指标。血管内感染和炎性应激状态指标的特异性较高,值得探讨。血清降钙素(PCT)是体内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本文旨在探讨血清降钙素的关键价值以及上述各种炎症因素在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抗生素检测中的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用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感染60例患者,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与30例常规组。在常规组患者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10例,年龄为35-65岁,平均年龄为(50.5±16.0)岁;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15例,年龄为30-60岁,平均年龄为(48.5±14.5)岁;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一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医院治疗方法,并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提供抵抗细菌药物抑制感染。研究組的患者在入院后第2、5和7天进行采取早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危急数值,将降钙素原血清样品在4℃下保存30分钟,以1500 r/min离心10分钟,然后分离血清。hS-CRP水平由德国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CRP。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结束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状态,并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时间与使用率。同时,分析了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PCT = 0.25 mg/L表示临界值;PCT>0.25 mg/L表示应使用抗生素;PCT<0.25 mg/L意味着停止使用抗菌药物。显著效果:患者感染的炎症反应消失,原发疾病不受影响。 有效:患者感染的炎症得到改善,原发疾病也得到了控制。无效:以上条件均为达到。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即(),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2%,研究组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但是研究组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2。

3 讨论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过早的力量节律、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血管内科药物的流动性更大,病情越重的患者越复杂,心血管患者的感染几率可能更高。在临床上,这些是严重感染患者常用的传染性和常用抗生素药物。剧烈的心血管疾病仅影响患有普通疾病的患者的治疗,但会导致感染的进展,导致器官衰竭并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给药时间非常重要。充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剂量是关键环节,可让患者监测其预后并避免抗生素滥用的不良后果[1]。

在此次研究中,两组在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2%,研究组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高,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佳。

综上所述,对于重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根据血清降钙素原临界值的变化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亓俊杰,刘建花,周凡,等.血清降钙素原危急值与血清炎性指标检测在心血管内科感染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5):992-995.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