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诊断艾滋病的理论初探

2020-05-29 18:40平措绕吉朱翔海梅荣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藏医培根艾滋病

平措绕吉 朱翔 海梅荣

【摘 要】: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因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法治愈,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比西医和藏医对艾滋病的本质的理解、分类分期和两者对艾滋病诊断这三个方面对艾滋病的藏医学研究进行理论探究,为日后研究藏药对艾滋病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藏医;艾滋病诊断

藏医学的发展已经有数千年历史,藏医学作为一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内也具有特殊的学术地位和文化涵义。藏民族在多年的生活中积累了经验,并吸收其他民族和外来医学的精华,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藏医学,已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服务中优秀的辩证医学之一。

藏医学以独有的大五行学说为基础,涵盖了自然界和一切生命。藏医学认为宇宙由大五行组成,大五行为气(或风)、火、土、水和空间,整个宇宙都依赖于大五行的运行[1]。

藏医认为构成人体的三大元素是“隆”(气)、“赤巴”(火)、“培根”(水、土),"隆"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气血运行、肢体的活动和分解食物等[1]。"赤巴"在人体内的功能是产生和调节体温、保持气色,生智慧、助消化等。"培根"在人体内的功能是提供营养、长脂肪、调皮肤、正常睡眠等。以上三种因素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根本,因此,如果这三个因素能在人体内维持平衡,正常的运转,人体就会处于正常而健康的状态,反之,就会产生各种疾病[2]。藏医学认为,药效与药物本身的色(外观)、声、香(气味)、味(味道)、触(身体接触后的感觉)、法(理念和认识)六觉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些六觉对应人体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此外,药效不仅仅与药物本身有关,药效还与病人自身免疫调节功能和其他多方诱因密切相关[1]。这就是告诉我们治疗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另外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在这方面也有诸多论述。

现代西方医学认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为HIV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进行性破坏,导致各種机会性感染和相关肿瘤的发生,最终导致死亡[2]。传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特殊身体的接触而传染,主要是通过血液、性关系、母婴等三种途径进行传播。特别是通过性关系传染力度极强。

根据藏医学理论,对所有疾病的病因分为远因和近因两种[1],远因是患病的机缘;近因则是诱发疾病的客观因素,如病毒、天气寒冷等,不同疾病,近因不一。藏医学理论人为艾滋病的近因就是艾滋病的病毒(HIV病毒)引起的,远因是通过特殊的身体接触引起的。

艾滋病感染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30多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3]。

艾滋病的本质:

艾滋病的本质在西医研究认为:HIV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被HIV攻击后,细胞功能被损害和大量破坏,从而严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3]。

从藏医学的角度来说,该病为聚疫病。因为该病具有聚疫病的特点。即各人症状不同、发病时间也不同。此外,《四部医典》第三部秘诀本提及:组成人体的七种物质,即饮食的精微及血、肉、脂、骨、髓、精都是通过“隆”、“赤巴”、“培根”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构成了人体有机的整体[1]。一般认为,疾病是由饮食带入,饮食由人体消化器官将其转变为饮食的精微,疾病则是改变饮食精微使其变为毒,或和饮食精微一起,先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如尿液),再由血液和体液带到肌肉、脂肪、骨头、骨髓和精[1]。有毒的饮食的精微被人体各器官吸收,或通过疾病直接感染人体器官,使各物质的“隆”、“赤巴”、“培根”三个因素产生紊乱,就产生疾病的近因,藏医经典对饮食的精微及血、肉、脂、骨五种物质的发病情况和理论已有所说明,但对骨髓和精的相关发病机理和病症没有表述[1]。

根据藏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结合现代西医医学,艾滋病是一种主要感染人体的髓和精两种物质的聚疫病,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它有多种病发症状。此外,藏医一般认为疾病是人体七大物质“隆”、“赤巴”、“培根”的一种或两种紊乱造成。藏医将三因素应用到细胞层面,认为细胞的生理功能也是由 “隆”、“赤巴”、“培根”组成,进而认为艾滋病是一种导致三因素同时紊乱的疾病,而且这是种发生在细胞层面上的紊乱。

艾滋病的分类和分期:

对艾滋病的分类,西医和藏医各有表述,但都是主要通过疾病特点和患病时期来分类。

西医分类和分期法:

第一,从病毒的特点来分型。HIV是高度变异的病毒[4],根据病毒的特点,目前发现的有HIV-1和HIV-2两种,HIV-1又可以分为M群和0群,HIV-1的M群是引起艾滋病在世界各地流行的主要原因,M群又包括A、B、C、D、F、G、H、J、K共9个亚型,还有大约37个流行重组型(CRF)[5]。推测HIV-1的M群是在1960年左右开始分化成不同的亚型。

第二,从患病时间来分期。任何一种疾病,都是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不同时间处于的阶段不同,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和典型艾滋病期。艾滋病的确证主要是通过血液病毒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艾滋病的分期主要是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感染时间来判定[3]。

藏医分类和分期法:

第一,从疾病的本质来分类。病毒主要感染骨髓和精液,从本质上分为两大类:骨髓感染的病毒、骨髓与精液同时感染病毒。两大类下面还要根据年龄、地域等因素进行不同的分类,治疗方式和方法要根据最细的分类进行合适的选择[1]。

第二,从引发的病症来分期。从该病毒损害身体机能,产生对身体的危害,根据引发的病症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培根阶段,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病毒潜伏在人体中,潜伏期长达六到七年的时间,这一时间段称之为培根阶段;其次为赤巴阶段,这时会出现一些症状,如,淋巴结肿胀、长痘、发炎、拉稀、感冒等,身体抵抗力变差,而且难以治愈;第三个是隆阶段,这一时期,各种并发症快速扩散加重,使身体消瘦、面色暗淡,最终死亡。根据西医学理论认为,病人在培根阶段称为艾滋病毒携带者,在赤巴和隆两个阶段称为艾滋病患者。这些分期可以根据HIV病毒数和CD4+T细胞数量等检验结果、以及病患所表现的症状来划分。这些分期只是一种通俗的分法,具体情况还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地域、季节、病患状态等的不同来具体分析[1]。

第三,按时间顺序进行分期。共有5个阶段,一是三昼夜为培根阶段,二是三昼夜为赤巴的阶段,三是三昼夜为血的阶段,四是三昼夜为气血不调阶段,五是三昼夜为处在阴阳之间阶段等。三个昼夜只是一个时间的表述方式,并不是现实的三天,而且整个过程的所有阶段并非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可能出现跳跃或者反复,病患所处的实际阶段与年龄、地域、时间、治疗等因素有关[1]。

综上所述,藏医学对疾病的分类分期更注重个体差异,个体之间因自身不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惯),所处的地域不同(温度、湿度、空气中各成分)、当前的时间不同(季节、时辰),病患的分类和分期不同。

艾滋病的症状:

1 西医对艾滋病症状的认识

目前西医认为,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缺陷疾病,因自身免疫系统被损害,导致易受各类病菌感染而产生各种并发症,艾滋病的病症没有统一的表述[6]。而且艾滋病感染后并不立即发病,它有很长的潜伏期,即使出现相关症状通常也不会立即联想到艾滋病,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确认必须通过特殊的血液检验,所以“有症状不一定是艾滋病,没有任何症状也不一定不是艾滋病”,西医认为艾滋病症状复杂,没有特异性,根据症状无法确诊艾滋病。

2 藏医对艾滋病症状的认识

藏医学是从“隆、赤巴、培根”三个方面进行诊断,一培根阶段的症状是,大多数在这一阶段无任何症状,这是根据培根时期所决定;二是赤巴时期的症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有各种不同的症状;三是在隆时期的症状,根据经过这个时期病人的不同症状,发现所有病人不仅有症状,而且出现各种明显症状的时间是一致的。因感染骨髓的病毒是非常微小而很难成熟,赤巴时期的病毒开始成熟,疾病的症状也越来越明显。藏医认为,艾滋病进入到隆阶段,通过症状是基本可以确诊是否为艾滋病。

数年来,本研究团队采取传统藏医的望问闻切,对133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通过从舌苔和面色等方面进行诊治,研究这些病人出现的症状,有些初步的认识:

(1)在培根时期,病人的症状不完全一致,但在赤巴和隆时期的病人,80%以上出现口腔溃疡,同时伴有口干舌燥,眼角膜发红,淋巴肿大等病症,特别是在隆时期,舌头上明显长出很多红痘痘;此外,在赤巴和隆时期的病人,30%的病人的面部和眼皮变灰,有缺血的症状。

(2)70%以上的病人在培根时期会出现脉象微弱;在赤巴时期约30%的病人出现微弱、脉搏跳动变化快等症状;而在隆时期的病人脉搏跳动方面有7种脉象,在隆时期病人的脉搏每周变化很大。

(3)在隆时期60%以上的病人的尿颜色偏红,其中大多数为暗黑色的。特别是在赤巴时期出现尿涩,女性则白带增多;在隆时期尿变化特别大,尿的变化是随着饮食而有所不同,但多数时间尿的气泡易散且有微小声响。

此外,从对所有病人的各种症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有2种病症同时发生的,基本可以确诊为艾滋病。一是眼睛无光泽,二是手脚的二十个指甲中四个中指指甲出现黑斑。所有病人不一定都有这两种症状,但有这两种症状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率非常大。

参考文献

宇妥·元丹贡布,等. 四部医典[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

吴欣芳, 王阶. 艾滋病治疗存在的不足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概况[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7):967-970.

帝玛尔·丹增彭措, 毛继祖. 晶珠本草[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李兴旺, 王健, 王玉光. 艾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实用教程[M]. 科学出版社, 2010.

凌华, 汪宁. HIV-1基因分型及其在追踪病毒传播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2):185-186.

赵广录, 冯铁建, 赵锦,等. 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AE重组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0, 28(2):122-125.

猜你喜欢
藏医培根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藏医药浴法”申遗背后的故事
藏医(中):独特疗法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百货们的囧事
藏医灸法治疗坐骨神经痛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