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患关系矛盾冲突的现状与对策

2020-05-29 18:40温春睿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

温春睿

【摘 要】:我国医患关系矛盾冲突问题,已经出现和存在较长时间。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在广大医护人员舍生忘死“逆行”战“疫”时刻,仍有辱骂伤害一线医护人员现象发生。要全面地、深入地解决这一长期困扰医院医护、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必须多视角、深层次地对患关系冲突问题加以观察和分析,挖其根源,抓其要害,综合施策。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冲突;暴力伤医

一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矛盾冲突的主要表现

1 资源因素、经济因素、事故因素交织。资源、经济和事故这三者,实际上包含了病患及家属最为关心的三件事,是构成了引发医患关系矛盾冲突的最基本的因素。不仅每一个都能独立的引发医患关系矛盾冲突,还可能是连锁的、交织的。而越是相互交织,引发的医患关系矛盾冲突往往就越剧烈,解决起来就越复杂,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

2 闹医事件、伤医事件、杀医事件叠加。即“扰乱型”和“暴力型”。两者表现形式不同,各自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大相迥异。就闹医事件而言,其针对的主体对象是医疗机构,目的在于从中获利。就伤医、杀医事件而言,其针对的主体对象是医护人员,目的在于发泄报复。一些患者和家属,在治疗结果达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或者出现相关医疗事故后,加之诊治过程中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的积蓄,心中各种不满骤然集聚暴发,转而把医护人员作为发泄和报复的对象。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有向伤医、杀医的方向转化和发展的可能。

3 诉求发声、媒体炒作、群体围观催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医患关系矛盾冲突事件极容易呗媒体炒作成重大网络事件和社会事件,在事件发酵过程中,不断吸引广大网民和公众的加入。

4 院方妥协、医护吃亏、息事宁人为上。院方无原则地妥协退让,让涉事医护人员无辜地去充当受累挨骂又吃亏的角色。而就许多医护人员来讲,在“一岗难求”的现实情况下,通常也不得把保住“饭碗”作为最优先的选择,只要还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也就只好向院方妥肋。

二 导致我国医患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剖析

通过对上述医患关系矛盾冲突的主要表现加以分析可以发现,每一个问题背后都关联着其它问题,表象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成因。

1 优质性资源配置失衡。目前,行政主导下的医疗资源分配体制,使得数量相对较少的大医院集中了绝大多数的优质性资源,而大量基层医疗机构优质性资源十分稀缺。

2 医疗界行业阴影难除。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伴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兴起,医院也开始了相应的转型转轨,面对着市场化的竞争挑战。“以药养医”、“以检养医”、医务人员中收受红包等问题也成为“公开的秘密”。这些固有的观念深刻在大众的内心,难以消除。

3 病患方医疗认知错位。各类患者集中地涌向大型知名医院,除了优质性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均衡外,还与当下许多社会大众对“什么才是好的医疗”认知错位有关。

4 医护者职业素养不足。医护人员作为医患关系矛盾冲突中的重要一方,其自身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沟通艺术、预判能力、防范意识等诸多职业素养,都是影响医患关系矛盾冲突的潜在变量。

5 带路党别有用心挑事。就是人为利用医患间矛盾冲突,通过放大甚至歪曲事件带动社会舆论,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6 法治化解决渠道不畅。一些医院和医护人员在矛盾冲突面前之所以把妥协退让作为优先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律“支撑”不够。

三 解决我国医患关系矛盾冲突的几点对策

导致医患关系矛盾冲突的多因性,同样需要通过多条路径去综合应对。

1 努力健全和完善梯次衔接的分级诊疗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合理配置。

分级诊疗,核心是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分流病人,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使广大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正如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去年“两会”的“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讲的,“分级诊疗服务推行是一项重大的制度,某种意义上说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发挥制度机制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使用中的作用,使分级诊疗程序化、规范化。

2 下大力加强面向社会大众的医疗科普宣传,全方位培育广大群众科学理性的医疗理念。

科普宣传既要注重形式、声势,又要“直奔问题去”,什么问题最突出、最需要解决,就重点宣传什么内容。通过广泛、深入的医疗科谱宣传,使广大群众在走出一个一个思想误区中,丢弃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种种偏见与苛求,在使用医疗资源、评价医疗效果、看待医疗事故方面,由主观变为客观,由感性回归理性。如果全民都有了这种共识,那么医患矛盾冲突的问题就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既便出现一些问题,也容易得到化解。

3 注重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全面培育和提高,努力拉升应对化解矛盾冲突中的正向变量。

医护人员作为医患矛盾冲突的一个方面,自身职业素养的高下,直接影响矛盾冲突的发生和结果。因此,在医护人员队伍建设上,一定要防止片面“以技取人”的偏向,注重綜合素质的考察与培育。当前,尤其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尚医德正医风。二是重关爱善沟通。三是知防范会避险。

4 始终密切关注涉医网络舆情的发展和演进,切实在舆论博弈中反应敏锐变被动为主动。

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如果引导利用得好,便会有利于医患矛盾冲突的化解;如果放任不管,则会使一般的医患矛盾冲突事件演化为一种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舆情危机。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护人员要常鸣舆情警报,密切关注动态。要摒弃驼鸟心态,敢于直面应对。要坚持联防联控,打击恶意炒作。

5 要树立法治思维强化治理念用好法治手段,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公平公正处置冲突事件。

在全面加强依法治国的总方略下,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各种各样的医患矛盾冲突,不仅是重要渠道,更是根本出路。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角度讲,要切实强化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矛盾冲突的意识。从社会大众特别是病患方的角度讲,要切实形成依靠法律渠道解决矛盾冲突的共识。从相关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角度讲,要切实在立法执法上为解决矛盾冲突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王卫华.医患矛盾报道中媒体的社会责任[J].医学与哲学(A),2012,33(08):22-24.

李俊蟠,李奉华.医患矛盾与新媒体关系的思考[J].医学争鸣,2016,7(02):43-45+49.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与我国卫生财政支出模式关系探讨
医学院校辅导员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如何从医患关系中看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
沈阳地区青年人对当今医患关系看法分析
医生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治疗满意度影响的调查报告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