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异化及其化解途径

2020-05-30 01:04赵浚陈祉杉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港独一国两制香港

赵浚 陈祉杉

摘  要:近年来,香港本土主义思潮起伏鲜明、波动频繁,摆脱了原有文化属性,日益显现出极端化、合流化、西化的新趋势,发生明显异化。异化的香港本土主义思潮不断冲击“一国两制”实践,挑战“一国”底线,危害香港自身发展。要从国家治理站位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寻求化解之法,正视传统文化的作用,积极寻求共同价值底蕴,重构香港核心价值观;注重网络教育和社会教育,引导香港激进青年回归正途;加强香港治理,维护法治传统,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

关键词:香港;“港独”;香港本土主义思潮;“一国两制”

中图分类号:D67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0)03-0062-06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自发性兴起的、政治色彩浓烈的、具有特定群体性特征的思想浪潮,植根于社会经济关系的矛盾运动,有复杂的社会背景与政治指向[1]。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已发生明显异化,不能再视之为单纯的文化思潮,要窥见其中分离主义的政治意图和“颜色革命”的危险。国内学者多从历史渊源、问题归因、对香港青年的影响等方面探讨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对其持批判态度已成学界共识。分析近来暴力乱港系列活动,把握香港本土主义思潮的异化趋势,剖析其对“一国两制”实践的冲击,提出化解之法尤为重要。

一、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异化的新趋势

原本衍生于文化保育领域的香港本土主义思潮,近年发生明显政治性转变,不再以维护香港利益为宗旨,表现出极端化、合流化、西化的新趋势。

(一)极端化

起初,香港本土主义思潮诞生于文化保育领域,有极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沿革。香港社会既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特点,也深受西方价值观影响。在疏离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香港年轻人,缺失深厚的文化根基,缺乏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甚至对香港整体性的存在意义感到迷惘。正是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促使香港本土意识觉醒和“香港人优先”的文化保育口号出现。实际上,这其中蕴含着香港本土开始排斥、脱离内地的文化倾向。

随着内地的不断发展,香港的原有比较优势不再突出。香港自身发展速度的放缓和港人精神世界的迷惘,导致香港本土主义思潮日益极端化。自《香港城邦论》伊始,香港本土主义就明目张胆地脱离原有文化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港独”势力奉行“勇武”理念,严重危害居民的正常生活,这是香港本土主义思潮极端化的重要表征。他们丑化、抹黑中央政府,侮辱国旗、国徽,利用“自我”与“他者”的概念对应“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差异归结为绝对的二元对立。香港激进势力不总结香港自身发展问题,一味将香港困境归因为内地发展带给香港的不利影响。在香港与内地绝对二元对立的思想下,香港激进势力将“没有抗争,哪有改变”的思维逻辑奉为圭臬[2],向民众灌输只有通过抗争才能争取到社会公义与美好生活的谬论,导致香港部分民众和青年走上街头,参与“乱港暴动”。

将香港的全部历史归结为“香港城邦”的历史,鼓吹香港“独立”,频频发起暴力事端是香港本土主义思潮的另一极端化表现。一些“港独”分子公然以“脱北者”自诩,认为香港人具有现代化“公民”的特质,与强调血缘纽带的中华民族具有本质区别;企图以“香港公民”称谓将香港人从中华民族中“独立”出来。自“修例风波”以来,“港独”极端势力假借和平集会上街游行,并逐渐使之演变成暴力冲突事件;包围和冲击中央政府驻港机构,肆意侮辱国旗、国徽和区旗、区徽,仇视甚至敌对中央政府,极力侮辱国家和民族形象。

(二)合流化

自非法“占中”到2019年8月香港多次爆发的暴力乱港事件,显示出香港本土主义已与分离主义相互交融。在长期政策性隔绝下成长起来的香港人国家观念、民族观念淡漠,在香港回归前深受国际反殖民主义、民族独立主义等思潮影响,对摆脱“殖民”和当家作主有强烈的渴望。香港回归后,与内地之间存在意识形态和共同价值观的差异,为香港本土主义与分离主义的结合埋下历史伏笔。香港人在精神世界的迷失和对未来发展恐惧的双重压抑下,激发了对自我保护的强烈欲望,“本地人优先”的本土主义演化为针对内地的、带有明显分离主义意图和“颜色革命”危险的社会意识形态。

一时间,否认中华民族、大肆鼓吹“香港民族”的论调凸显。“香港民族论”是香港本土主义与公民民族主义合流的产物。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现代社会的民族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民族、种族,指的是拥有共同价值信念和相互契合意愿的公民族群[3]。激进的香港本土主义者宣称“香港民族、命运自决”,强调港人具有所谓的“共同价值认同”,实质是间接绑架民众意愿。香港本土主義思潮与公民民族主义的结合既能煽动港人,又能迎合“港独”主义者“独立建国”的无耻要求[4]。

香港本土主义的再度觉醒与席卷欧美的逆全球化浪潮有深刻联系。以“反移民”为主要特征的本土主义对今天欧洲和美国的影响迅速增强,从社会思潮逐渐向社会运动发展,并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其政治版图[5],逐渐演变为一股逆全球化潮流。过度提倡主体性、盲目排外与自我封闭,是本土主义的共性特征,也是香港本土主义与世界逆全球化浪潮融合的主要特征。随着香港本土主义日益激烈,隐匿在“我是香港人”口号之下的自大与排外的社会心理逐渐显现出来。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妄图迎合欧美国家对华掀起的逆全球化潮流,排斥内地人来港,丑化抹黑中央政府。

(三)西化

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几经演化变成支撑“港独”、西方势力的西化思潮。近年来,香港本土主义思潮性质已经发生明确转变。暴力乱港事件屡见不鲜,无论是“7·14”暴力袭警事件,还是冲击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大楼,抑或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内掀起混战,这些主张所谓“爱港”“愿香港平安”的“港独”势力实际上却是事端的制造者。香港本土主义运动假借“保护香港利益”之名,实际上却行损害香港利益之事,沦为西方国家操控香港局势的工具。

盲目崇拜资本主义制度文明极易导致香港本土主义思潮西化。主张“港人优先”的香港本土主义思潮,一直标榜香港是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然而,对香港社会何以先进、香港文明何以优先等一系列问题都未加论证。曾名列“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是亚洲经济腾飞的标志,一跃达到发达城市水平。香港回归之初,内地与香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使港人形成香港优越的心理。但窥探其实质,香港“先进文明”论调与资本主义优先的逻辑预设如出一辙。“港人优先”实际包含着“资本主义优先”的荒谬信条,暗含香港对西方资本主义及其制度文明的疯狂崇拜。资本主义制度和文明固然是人类发展的结果,有闪耀人类智慧的优越之处,但如果对其一味崇拜,香港就会丧失“我之为我”的内在规定性,必然会出现西化的趋势。

当前的香港本土主义呈现“颜色革命”的趋势。所谓“颜色革命”就是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指导和策划下,发动的颠覆其他国家政权的反政府武装革命。一些西方政客以双重标准看待香港发生的暴力违法行径,借题发挥,企图借此抹黑中国甚至遏制中国发展[6]。纵观暴力乱港事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各种舆论造势,将“修例风波”作为突破事件,不惜重金培植亲美势力,策划多起暴力事件,丑化中国中央政府,以达到搅乱香港局势、阻碍中国发展的目的。香港的激进本土主义运动、激进的“港独”运动不是西方社会媒体报道的所谓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正义斗争,而是一场在西方势力策划下的培植亲美势力、企图推翻国家政权的霸权主义政治变革。对西方价值观念的盲目崇拜不会带来香港社会自身的真正发展,只能导致其日益西化,成为西方世界的附庸。

二、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异化对“一国两制”实践的冲击

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异化对“一国两制”实践造成冲击,不断威胁国家安全,危害香港局势,撕扯香港和内地之间的文化纽带。

(一)威胁国家安全

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异化不断挑战“一国”底线,对我国政治安全造成影响。“一国两制”是我国为解决国家统一的历史遗留问题而提出的伟大构想,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在“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中,“一国”是根本与保障。只有拥护“一国”的前提才能保障香港的繁荣发展。近来,香港本土主义不再满足原有的文化领域活动范畴,提出“民族自决、独立建国”的口号,带有明显分裂祖国的意图和政治倾向。“港独”势力对香港的分裂意图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违背“一国”前提。香港本土主义思潮与“港独”势力逐步融为一体,严重腐蚀香港市民“一个中国”的政治认同;诱导民众参与非法集会,并逐步开展暴力活动,不断挑战“一国”的政治底线,将香港局势置于危险境地。

香港本土主义自身优越感导致其对“两制”的偏差理解,严重威胁国家制度安全。一方面,香港激进势力将城市的发展归功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主张“港人优先”的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对西方制度及文明盲目崇拜,将民主和自由的渴求逐步政治化,进而否定内地政治制度,加剧对内地社会主义制度的抵触。另一方面,他们混淆“高度自治”与“绝对自治”的概念,将“授权治理”理解为“分权治理”,认为香港是一个完全自治的政治体,严重降低了港人的国家认同感。他们打着民主与自由的旗帜,妄图将香港的命运交给“票决民主”,将企图分裂国家的行为进行合理化包装。“港独”分裂活动是对国家政治制度安全的延伸性破坏[7]。

沦为“颜色革命”工具的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对我国国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香港本土主义思潮虽以“维护香港权益”为借口,实际上不惜牺牲香港自身的安定与团结来追随西方国家。为西方阵营服务的香港本土主义思潮,扮演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前站。香港本土主义思潮暗流涌动,多方势力不断介入香港局势,助长国际反华势力的嚣张气焰。香港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咽喉重镇,在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中有重要位置。香港局势的复杂化映射着整个国际局势的复杂化。

(二)危害香港自身发展

香港经济发展水平曾经享誉世界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内地不断深化改革、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香港在中外经贸关系中的相对优势地位被打破。此后的香港仍固守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导致其经济在世界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走向衰落。香港本土主义思潮风起云涌、暴力乱港事件时有发生,损害公物、逼停地铁、阻塞交通等一系列祸港行径,严重阻碍了香港经济的正常运行。香港激进本土主义运动不仅无法扭转香港经济下行局势,还进一步恶化了香港的经济生态。香港社会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降低导致海外投资者纷纷撤资,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造成影响。因此,香港激进本土主义不仅没有解决香港发展内部动力不足的问题,反而致使香港面对严峻的外部压力。

香港有着极其特殊的政治结构,在政治体制上保持“行政主导”的体制。为回应港人对“民主和自由”的强烈诉求,基本法和行政体制中增设了许多保障,构成了香港回归后的独特“自由权威政体”[8]。从政治权利分配角度来讲,权威体的存在是坚决维护中央政府的爱国力量,而自由体的存在依赖于民调与民意的支撑。然而近年来,自由体的存在成为一部分反对力量的掩体,将民主和自由的诉求过度政治化包装,使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变成鼓动群众的舆论工具与政治借口。香港激进本土主义运动不断撕扯“自由权威體”,致使自由体不断冲击权威体,政治斗争不断,恶化香港政治局势。香港本土主义将斗争矛头错误地指向内地,是不可能解决香港社会现实问题的。

(三)损害香港与内地间文化纽带

香港本土主义思潮诞生在香港受殖民统治的早期。英国政府将香港定位为新开垦的自由市场,对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联系并不过多干预。这一时期,香港先后迎来四波“难民潮”,促进了内地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外来移民与本土港人有共同文化底蕴,加之自由市场所倡导的包容和平等文化氛围,极大催生了内地人“反把他乡当故乡”的情结。在乡客情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支撑下,香港诞生了具有抗争思想的本土意识。

香港激进本土主义者通过建构港人现代性“公民”的观念,否定香港人心中中华民族的概念。香港激进本土主义者夸大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对立关系,刻画完全斗争的“自我与他者”认同,妄图淡化中华民族情感,割裂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文化联系。文化是维系两地居民感情的纽带,即便是香港受殖民统治150余年也无法割舍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如今,香港激进本土主义者盲目否定中国发展模式,不惜割裂与中华文化的亲缘关系和纽带联系,片面追求欧美发展模式,从思想文化和历史根基上削弱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将损害共同的文化和情感基础。

香港与内地之间本身存在着资本主义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维系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文化纽带。撕裂港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无疑是在历史文化领域将香港与内地相互剥离。香港社会的文化空位必会导致各种势力涌入,使香港局势更加动荡不安。解决香港问题的关键在于香港人,香港的回归不仅是指领土的回归,更需人心的回归。要加强和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联系纽带,助力维系香港局势、稳定民心。

三、化解香港本土主义思潮冲击的途径

面对当下香港局势,要正视传统文化的作用,积极寻求共同价值底蕴,重构香港核心价值观;注重网络教育和社会教育,引导香港激进青年回归正途;加强香港治理,维护法治传统,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

(一)寻求共同价值底蕴,重构香港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是香港社会无法否认也无法割舍的价值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人们的内心世界,内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时刻影响着港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要高扬爱国主义传统,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价值底蕴,引导港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是非观。找寻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共同价值底蕴,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摒弃西方普世价值观,打造符合香港特质的价值底蕴。社会核心价值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文化价值底蕴,体现着人们思想的一致性,是特定国家和地区所秉持的共同价值追求。只有以共同价值底蕴为通道,打破当下香港本土主义构造的香港与内地之间完全对立、绝对斗争关系,重塑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重建文化根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消除隔阂。

(二)加强对香港青年的良性引导,敦促香港激进青年回归正途

在“颜色革命”中,青年群体往往成为敌对势力竭力争取和积极利用的对象,青年群体的政治意识将深刻影响一国政治发展走向[9]。当前解决香港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加强对香港青年的良性引导,扭转错误思潮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加强网络主流舆论建设与引导,打破香港激进青年密闭交流群组。从近年的形势来看,香港激进本土主义以网络为基础,形成数个发展流派,并将网络打造为主要舆论基地,明目张胆地构建“港独”群组,时常发起“街头运动”,甚至出现一些极端行动。香港青年中出现群体性的迷茫与狂躁,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香港青年的良性引导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要注意发挥网络的引导作用。要通过网络将思想教育进行现代化和艺术化的处理,使之能切实地对香港青年发挥影响。要善于把握和利用现代化手段对网络舆论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引导,在网络上抵制“颜色革命”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要强化国民教育,敦促香港激进青年回归正途。对他们的教育绝不能局限于校園教育,家庭和社会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解构香港部分青年错误观念和激进思想,不仅要排除阻力推行香港国民教育和“去殖民化”教育,还要在香港社会成员中推行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加强爱国教育,培植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意识。面对复杂的香港局势和风云跌宕的思潮涌动,要回应香港社会提出的合理诉求,引导香港青年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

(三)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维系香港局势稳定

香港激进本土主义思潮的症结在于将香港与内地完全对立,认为“高度自治”是“完全自治”,试图将香港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剥离出来。包括“修例风波”在内的一系列暴力乱港行动,打破了维持香港局势稳定的“自由与权威”之间的平衡。港内外“反华”“反共”力量联手以香港本土主义思潮为工具鼓动民众参与乱港行动。从当前来看,仅凭香港特区政府力量难以有效治理,必须站在国家治理的全局处理香港局势,坚定维护中央权威,守住“一国”底线,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得到全面准确贯彻。

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是“一国两制”方针法律化的集中体现,是特别行政区一切制度的最顶层设计,在特别行政区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10]。针对香港出现的乱象,要坚持依法治港,加强执法力量,弘扬法治传统,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依法治港先要整治暴乱分子,维护法治尊严。对任何侵犯法律尊严、挑战国家权威、危害香港发展的行为必须予以严惩。

参考文献:

[1]  张澍军.论社会思潮的发生机制[J].东北师大学报,1992(3):1-6.

[2]  郑湘萍,徐海波.香港回归后的本土主义运动辨析[J].理论研究,2016(3):63-70.

[3]  白建灵.试论民族共同体的性质、内容及其形成——对所谓民族是“想像的共同体”的质疑[J].青海民族研究,2008(2):13-19.

[4]  姚嘉洵,孙晓晖.“香港民族论”思潮对香港核心价值观的消解及其应对[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4):58-63.

[5]  魏南枝.香港青年本土派的政治崛起与走向[J].中国青年研究,2018(5):12-18.

[6]  陈静,吴丹妮,李奥,等.特稿:双重标准暴露伪善 肆意抹黑包藏祸心——多国专家剖析一些西方势力涉港“双标”行径[EB/OL].(2019-10-31)[2020-04-20].http://www.xinhuanet.com//2019-10/31/c_1125173771.htm.

[7]  杨华峰.国家安全视角下“港独”意识的流变及其应对[J].岭南学刊,2017(5):17-22+30.

[8]  刘兆佳.香港修例风波背后的深层次问题[J].港澳研究,2020(1):3-12+93.

[9]  阚道远.“颜色革命”的新趋势新特征及其政治影响——兼论防范重大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16-21.

[10]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4.

责任编辑:孙德魁

猜你喜欢
港独一国两制香港
香港ifc商场
“港独”分子炮制“香港国护照”
习主席:确保“一国两制”在港实践不走样
“港独”煽动年轻人当“政治人盾”
“港独”煽动明日包围立法会
骂不醒“港独”分子,只能“打”醒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