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乡村性评价体系及其驱动机理研究

2020-05-30 01:05赵馨李炳坤胡倍倍黎晓颖孙枫懋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

赵馨 李炳坤 胡倍倍 黎晓颖 孙枫懋

【摘   要】 本文将以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镇菖蒲村为例,借用SPSS对菖蒲村旅游乡村性因素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文化、经济、政治、社会4个一级指标以及13个二级指标构建乡村性测评指标体系,并分析结其驱果研究动机理。

【关键词】 乡村性;SPSS;江西菖蒲村;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5-0014-15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take Xiaping Town, Xiaping Town,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orrow SPSS to carry on factor analysis to the rural tourism factors of Acorus calamus village, construct the rur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rough four first-level indexes of culture, economy, politics and society, and 13 second-level indexes, and analyze the motiv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driving fruit.

[Key words] rural nature; SPSS; Jiangxi Changpu village; rural tourism

1  背景研究

1.1  国内外研究

21世纪以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引导,“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概念正不断从政策层面参与到中国乡村的学术研究中。国际上关于乡村性的概念最早由C·Cloke·P提出,他通过使用16个指标,初步构建了乡村性指数模型[1]。之后的学者们如Harrington、Halfacree、Woods等都针对乡村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充研究。如今国外对乡村旅游乡村性的研究,主要是对于乡村性的内涵、特征以及其内容和特点的演变的描述。目前我国学者对乡村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乡村性的认识和界定、乡村性测度指标的多样化、乡村性应用的多层面化等。

乡村性概念的引入和深入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类型的划分和城乡空间的识别。对乡村性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尤其是进一步构建乡村旅游评价模型,更广泛地应用乡村性这一概念,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地背景

古村落是乡村旅游重要部分,菖蒲村始建于明朝,以赣派建筑为主,青砖黛瓦、简洁大方、风格统一。作为进入井冈山5A级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村”,井冈山风景区的昌盛带动了对菖蒲村旅游业的发展,让菖蒲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又保留了古村落的传统文化风貌。因此以江西菖蒲村为例,进行乡村性测评指标体系的数据采集并建立模型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2  理论提出

在参照相关的理论,兼顾宗族关系、人文关系、社区参与等乡村社会关系以及景区开发对居民生活影响程度,并创新考虑到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后,本文提出了构建乡村性评价体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一级指标以及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原生文化、宗族关系邻里关系、社区参与、自然景观等13个二级指标全方位构建乡村性测评指标体系,兼顾了乡村性的多元性及异质性。

3  数据研究与分析

3.1  基本特征分析

本研究共回收21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02份。有效问卷基本特征分析如下:游客性别分布基本持平;年龄以青年为主,主要集中在18-29周岁区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游客占比达65.5%,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

3.2  SPSS数据处理

进行信度分析:用α检验得知Alpha=0.870,具有较好的信度;

进行效度检验:KMO取样适切性量数=0.820,球形度检验显著,适合主因子分析;

特征值及贡献率:将各解释变量的原始数据标准化后,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R 的特征值及贡献率。数据表明,变量的相关关系矩阵有4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大于1,它们共同解释了X的标准方差的66.92%(累计贡献率),反映了原始数据提供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本文拟提取4个主因子继续分析(见表1)。

4  结论与建议

以上数据表明,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均为正向作用,整个模型的F值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建立的模型有意义。本研究设置的13项二级指标能够影响菖蒲村乡村性的评价,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的四个主因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乡村性评价均呈正相关。从贡献量看,政治对被解释变量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经济、社会、文化。

4.1   从政治角度看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一项好的政策会对当地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当地居民的自主参与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方面出台人才吸引政策。通过运用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为菖蒲村未来的保护发展规划带来积极的引领作用,保证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制定健全的村規民约与激励机制。适当地赋予村民更多的权力,在转变百姓观念同时也能激发其参与本村建设的积极性,使其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4.2  从经济角度看

传统村落适度进行旅游开发,可增加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收入,从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修缮维护传统建筑,振兴传统习俗和传统手工业。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要结合古村落自身特点,开发出新的产业结构,如生态旅游、休闲居住、农庄养老等,从而可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村民的就业率,提升乡村经济水平。

4.3  从社会角度看

传统古村落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单一的力量,要汇集来自社会的多元力量,做到与社会良性共管模式。同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树立生态发展观念。首先要集中社会力量,包括专家学者以及退休干部等,集中他们的优秀经验、丰厚人脉、充足的资金、文化及乡村情怀。其次,村民可以自发组织保护协会,学习古村落保护的知识,调动村民村落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4  从文化角度看

传统村落的灵魂是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俗、民宿、餐饮、建筑、农耕都是古村落文化的体现,个性的流露。因此要坚持开发保护齐头并进,同时将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网络虚拟文化等多元素融合,其中文化价值的保护及特色艺术的宣传都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C·Cloke·P. An index of rurality for England and Wales[J]. Re-gional Studies, 1977,11(1):31-46.

(编辑:赫亮)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