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盲椿性诱集防控与化学药剂防治的效果及效益比较

2020-06-01 18:40赵中亭张桂花樊海朝李顺张志恒田春生
棉花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防治效果棉花

赵中亭 张桂花 樊海朝 李顺 张志恒 田春生

摘要:通过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棉盲蝽性诱集防控与化学防治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盲蝽象性诱集和化学防治均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化学防治处理的产量虽略高于盲蝽象性诱集,但差异不显著;处理后3天、7天、14天的虫口减退率化学药剂防治处理均明显好于盲蝽象性诱集处理,盲蝽象性诱集虽有一定的防效,但随着时间的延迟,诱集效果变差;从经济效益来看,两种方法的差异不明显,虽然盲蝽象性诱集防控材料成本高,但省工和劳动强度小、对环境友好,而化学防治施药次数多,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综合考虑盲蝽象性诱剂防控新技术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关键词:棉盲椿;棉花;性诱剂防控技术;化学防治;防治效果;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435.6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20)02-0042-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0.02.007

Abstract: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experimental base of Hez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s of sex trapping 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sex trapping agent and chemical control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cotton. After 3 days, 7 days and 14 days of treatment, the rate of insect population decline in chemical control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sex trapping ag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benefi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as not obvious. Although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aterials cost was high, the saving labor and labor intensity ware small and friendly to the environment, while the chem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applied many times, the labor intensity and the labor cost were both large. It was worth to further demonstrate and popularize the new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sex trapping agent.

Key words:  Cotton mirids; Cott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sex trapping control; Chemical control; Control effect; Economic benefits

0  引言

隨着抗虫棉的推广,棉铃虫已经不是为害棉田的主要虫害,盲椿象上升为主要害虫之一[1-2]。盲椿象口器为刺吸式,其成若虫刺吸棉花的嫩头、生长点或幼嫩果实体的汁液,造成生长点枯死、叶片破损、花蕾与幼果脱落、果实畸形,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3-6]。最常用的防治手段为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能让绿盲椿迅速产生抗药性[7],同时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8-9]。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推广应用高效、环境友好的盲椿象防控新技术,近年来盲椿象性诱剂新型防控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10-12]。

鲁西南植棉区近几年棉花害虫主要是盲椿象、蚜虫和烟粉虱为害较重,在防治过程中大量多次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防治用工多、成本高,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进一步开展棉花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实现化学农药用量零增长的目标,作者开展短季棉蒜后直播盲椿象绿色防控比较试验,比较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与使用性诱剂的情况下盲椿象的防治效果、物化投资和施药用工成本及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棉花品种:短季棉品种鲁棉532、鲁棉241,由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提供。

绿色防控(T1)材料:盲椿象诱捕器和盲椿象诱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盲椿象诱捕器:15元/个,盲椿象诱芯:6元/个,竹竿:2元/根。

化学防治(T2)材料: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3 g/袋,3元/袋。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上海悦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3 g/袋,3元/袋;10%烯啶虫胺水剂(江西众合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0 g/袋,2元/袋;20%呋虫胺悬浮剂(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 g/袋,5元/袋;6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8 g/袋,3元/袋。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9年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35°19′N,115°29′E)进行。试验田土壤肥力较好,排灌方便,5月21日棉花播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播种前施豆粕有机肥3000 kg/hm2,尿素75 kg/hm2,磷酸二氢铵225 kg/hm2,硫酸钾300 kg/hm2。试验采用两个品种,每个品种设绿色防控和化学防治两个处理,绿色防控(T1)采用盲椿象诱捕器加性诱剂,化学防治(T2)采用化学药剂按常规方法防治盲椿象。小区为10行区等行距种植,行长15 m,行距0.76 m,小区面积114 m2,共8个小区,2次重复,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试验地四周设保护区域,其它栽培管理按照当地的大田生产水平进行[13]。

1.3  试验处理时间和方法

6月21日在每个绿色防控(T1)小区的中心放置1个盲椿象诱捕器和盲椿象诱芯,诱捕器悬挂高度为诱捕器底部距离棉株顶部10 cm处;每个化学防治(T2)小区喷施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每桶水(15 kg)兑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g+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 g,对棉花均匀叶面喷施,用药液量为225 kg/hm2。

7月11日对化学防治(T2)小区喷施20%呋虫胺悬浮剂+10%烯啶虫胺烯啶虫胺水剂,每桶水(15kg)兑20%呋虫胺悬浮剂10 g+10%烯啶虫胺水剂20 g,对棉花均匀叶面喷施,用药液量为450 kg/hm2。

7月21日,绿色防控(T1)小区更换盲椿象诱芯,化学防治(T2)小区喷施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60%吡蚜酮水剂,每桶水(15 kg)兑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 g+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6 g+60%吡蚜酮水剂16 g,对棉花均匀叶面喷施,用药液量为450 kg/hm2。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绿色防控(T1)在诱捕器安放1 d、3 d、5 d后,调查诱捕器内诱集绿盲蝽的虫口量;并在诱捕器安放当天及安放后3 d、7 d、14 d调查100株棉花上盲椿象虫口量。化学防治(T2)在施药当天及施药后3 d、7 d、14 d调查100株盲椿象虫口量。按如下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活虫数-处理后活虫数)/处理前活虫数×100%

9月20日分别对试验各处理进行株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调查,收获前测定单铃重,采收时对小区分别单独计产,最后折合成单位面积产量。

1.5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数据处理软件计算,采用DPS 7.05 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色防控的效果

2.1.1  诱捕器内盲椿象虫口量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诱捕器安放天数的增加,诱捕器内盲椿象数量不断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新增盲椿象数量呈减少趋势,6月21日诱捕盲椿象数量多于7月21日,不同品种之间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明显。

2.1.2  不同时间的虫口减退率

由表2可知,两品种7月21日的虫口基数均显著高于6月21日,说明盲椿象正处在发生期,相同时间下两品种的虫口量差异不明显。诱捕器安放3天后,棉株上的盲椿象虫口量明显降低,虫口减退率为33.93%~38.55%,随着时间的延长虫口减退率逐渐降低,诱捕器安放7天后,棉株上的盲椿象虫口减退率为19.58%~31.60%,处理后14天后,棉株上的盲椿象虫口减退率为10.03%~13.84%,这是可能是于盲椿象诱芯的效果逐渐降低有关。诱捕器对不同品种棉田盲椿象的诱捕效果无明显差异。

2.2  化学防治的效果

由表3可知,两品种7月21日的虫口基数均显著高于6月21日,相同时间下两品种的虫口量差异不明显。化学药剂施药3天后,棉株上的盲椿象虫口量降低显著,虫口减退率为61.65%~79.32%,7天后棉株上的盲椿象虫口减退率为79.36%~87.10%,14天后的虫口减退率为70.36%~80.90%,随着时间的延长虫口减退率先升高后降低,这是可能是与盲椿象产生了抗药性有关。化学防治对两品种棉田盲椿象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从整体效果看化学防治效果比诱捕器诱杀效果明显。

2.3  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采用不同防治措施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采用化学防治棉株的株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略高于绿色防控,但差异不显著,而化学防治的衣分略低于绿色防控,但差异不显著。相同处理下鲁棉241的产量略高于鲁棉532。

2.4  两处理的成本和效益比较

由表5可知,采用化学防治用药成本低于绿色防控所用材料成本,但用工成本较高,造成总成本高于绿色防控,由于采用化学防治的籽棉产量高于绿色防控,所以籽棉收益较高,采用化学防治的净收益高于绿色防控,但差异不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2种不同防控处理对棉田盲椿象的防治效果表现有所差异,其中化学防治表现较好。两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化学防治产量略高于绿色防控,但差異不显著;从效益来看,2处理也同样差异不明显。虽然盲蝽象性诱集防控材料成本高,但省工和劳动强度小、对环境友好,而化学防治施药次数多,劳动强度大,投资大,费工费时,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化学防治大大减少了天敌的数量,绿色防控虽对草蛉和七星瓢虫等天敌有一定的误伤,但数量很少,同时使用性诱剂的过程中不仅对盲椿象和蚜虫、烟粉虱有一定的防效,对金龟子、小花蝽、蚊蝇等害虫都有一定防效。盲椿象诱捕器一次性投入,可连续使用3年以上,下一年的投资成本会大大降低。

因试验小区环境是开放性质的,对数据调查和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盲椿象有一定的迁飞性难以调查,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海生. 棉花盲椿象发生变化规律及其防控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0):53-54.

[2] 刘江春,饶之华,臧凤林,等. 怎样防治棉花盲椿象和减少棉花田间烂铃[J]. 中国种业,2010(7):91.

[3] 余宏章. 盲椿象已入棉田须及早开展防治[J]. 农药市场息,2016(17):54.

[4] 韩永亮,李世云,路正营,等. 浅析棉花盲椿象的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14,31(12):86.

[5] 胡建,吴莉芬,晏国华,等. 湖南省南县棉盲椿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 湖南农业科学,2014(13):33-34.

[6] 王志春. 棉田盲椿象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J]. 现代农业,2013(9):34-35.

[7] 李甜甜. 绿盲蝽抗药性监测及毒死蜱抗性的生化机理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2012.

[8] 李湄琳. 农药残留及其对环境的污染[J]. 环境与发展,2017,29(9):56.

[9] 金书秦,方菁. 农药的环境影响和健康危害:科学证据和减量控害建议[J]. 环境保护,2016,44(24):34-38.

[10] 罗淑萍,陆宴辉,崔艮中,等. 冬枣园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J]. 植物保护,2018,44(1):194-198.

[11] 张涛. 绿盲蝽性诱剂防控技术[J]. 农药市场信息,2017(2):62.

[12] 吴超,张先亮,楚宗艳,等. 豫东植棉区盲蝽性诱剂诱集试验初探[J]. 中国棉花,2013,40(6):29-30.

[13] 张选,彭小峰,刘素华,等. 小海子垦区棉花不同化调方案对新陆中78号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J]. 棉花科学,2019,41(1):14-18.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防治效果棉花
棉花是花吗?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雪白的棉花堡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