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生时代的引路人

2020-06-01 08:02李晓婷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引路人粉笔奖学金

李晓婷

自诩为“文艺女青年”的我,一路走来,能成为今天的自己,肯定与孩时养成的好习惯分不开;而在我成长路上最好的启蒙老师,便是坚守三尺讲台20多年的林剑峰老师。

第一次见到林老师是在六年级的寒假。那时邻居刚上初一,她们班组织活动,便带我一起去了。林老师是她的班主任,通过活动上的交流,他得知我家境不好可能会中断学业,便鼓励我坚持下去,还给我介绍玉燕中学的奖学制度,鼓励我努力获得奖学金。那次的偶然遇见真的促使我报考了玉燕中学,并且拿了初高中六年的奖学金,直至顺利考进深大,成全儿时不敢想的大学梦。可以说,林老师是我人生路上的一大贵人。

无巧不成书。初中入学的第一天,林老师就夹着课本走进了我们班,成为了我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跟初次见面一样,他留着一头偏短散发,戴着一副银框眼镜,显得斯文儒雅。但一讲起课来,声音抑扬顿挫,板书遒劲潇洒,仿佛手里的三寸粉笔、嘴里的三寸舌皆是针砭时弊的武器,颇有古书里的侠客风采。

他讲课有个特点,就是“口到笔到”,讲到某个内容,粉笔也会随之勾勒出图画。记得他讲《在山的那边》时,真的画出了一种山外有海的意境,让我们更加被“理想”的力量所震撼。当然,这得益于他的美术功底。估计多数人想不到,他是学艺术出身的,水彩画尤为出色;某次我们有幸见他闲时画作,一致觉得半点儿不亚于专业画家。但我从没问过他为何最后选择教书,总觉得,优秀的人在哪都能做出一番成绩。前有鲁迅弃医从文,今有林老师放下画笔登上三尺讲台,皆因对教育的赤诚和热爱吧。

除了画画,林老师最爱的就是阅读了。入学不久,他就牵头创办了读书角,让大家把书籍拿来跟同学轮换看,他自己也贡献了不少藏書。在他看来,最有效提升文学素养的方式就是大量阅读;量变促成质变,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在他的带领下,阅读氛围一直很好,文笔不错的,还尝试写写诗歌和散文。他发现后,直接打印成册,在班里传阅,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提升。直至今日,我成为了一名企业培训师,回想起这些做法时,才惊觉,这不正是所谓的“团队共创”嘛!

林老师对学生的文章都特别认真。前几年在老家整理旧物时,偶然发现初中时的日记,最让我意外的不是写了什么,而是每篇日记后面都有林老师密密麻麻的评语,他更像是以朋友的身份在跟我们交流啊!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我跟前桌闹了矛盾,之后把这事写进了日记里,林老师便给予我具体的和解意见,最后我们重修旧好。所谓“良师益友”,也不过如此吧。正是他的这份认真,让我们都有坚持写出自我的勇气。

林老师很少说教,他只是以身作则,带头阅读、写作。他坚信,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人终身受益。所幸,我们中的很多人也都这样做了。转眼十多年过去,我们已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各个岗位,不敢说获得多大的成功,但最起码都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创造自身的价值。

今日借此机会浅聊恩师,甚感荣幸。阅读,是一种文化传承;人格,是一种教育魅力。如果你也能有幸遇到像林老师这样的引路人,或许你也会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并从此获益终生。

(注:2004级学生,现任职于华强方特集团)

猜你喜欢
引路人粉笔奖学金
心里装着引路人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李勃:扶贫路上的引路人
服中成药,有时需要“引路人”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粉笔怎么来的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我们的“粉笔头”
《读写算》,我的写作引路人
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