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成都难童救助活动研究

2020-06-01 10:13赖静
文存阅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成都

赖静

摘要:抗战时期,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及各救济机构根据国民党中央的救济政策,制定了本部门的救济措施,并针对成都难民积极开展各项救济活动,特别针对难民群体中的特殊人群,如对难童进行了特别救助。儿童救济对于增强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高,防止社会的退化和堕落,有着积极意义。但正如任何事都存在着正反面一样,儿童救济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从宏观方面来看,社会对儿童救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救济过程来看,儿童在心理、健康和工作方面也有大可改进之处。

关键词:抗战时期;成都;难童救助

难童是构成难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指那些年龄在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及婴幼儿。抗战开始后,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难童救济工作法规。1938年6月27日,振济委员会公布了《难童救济实施办法大纲》,7月17日又公布了《难童团体接领及遣送难童派员办法》,10月20日公布了《抗战建国时期难童救济教养实施办法》,并以此为总指导思想制定了《灾难儿童训育目标及办法》《灾难儿童感化教育训练实施纲要》与《灾难儿童教养或保育院所学校编制及课程分配》等一系列法规,指导难童救济工作的开展,并进一步制定了《难童进修办法》《难童习艺办法》《难童工读训练班原则》《难童课外服务规则》等。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等政府机关、四川省振济会、成都市振济会等救济机关也在中央有关法规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对难童救济作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六项。

一、开展对成都各儿童保育机关之调查工作

(一)填报《成都市儿童保育机关调查表》进行调查

1939年10月,四川省政府发布民二字第18875号训令令成都市政府,并分令公私立保育院于文到一月内将辖境内所有公私儿童保育机关逐一调查,并希检送關于儿童保育各种单行章则以资查考,并附发儿童保育机关调查表一纸。

由上可知,我国自抗战以来,战区日广,难民日众,流离失所之儿童、阵亡将士之遗孤所在皆是,中央政府为关怀孤弱,以固国本,已经制定《抗战建国时期难童救济教养实施方案》,并通行各省市政府切实办理。为了推进该项方案的施行,中央政府急需明瞭现时各地儿童保育机关办理情形。因此,成都市政府于1939年11月2日封发上述训令,令成都市立救济院、各慈善会、各保育院令仰遵办,并奉省府令发儿童保育所调查表①。

从调查表可以看出,政府要求各救济机关团体填报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名称、隶属机关或团体、设立年月日、院址、主管人姓名及出身、每月经费数来源及支配情形、卫生设备及实施情形、教职员人数及其职务分配情形、收养儿童总数、教育情形(智能、体育、德育方面)、办理困难之点以及其他情况。收到上述训令后,成都敦孝慈善会、川康残废军人教养院筹备处、法国圣修医院、成都市明道慈善会、成都市宝筏慈善会、成都市崇伦慈善会、四川善团联合会、成都市孝德慈善会、成都市玉参慈善会、成都市立人慈善会、成都市正心堂慈善会、成都市中和慈善会按照《成都市儿童保育机关调查表》要求,于1941年12月20日呈复填报了该调查表②。

(二)填报《成都市政府公私立儿童教养保育院所调查表》进行调查

1940年2月,振济委员会儿童教养机关辅导队致成都市政府公函,要求各公私立儿童教养机关填具调查表。因此,为了对难童教养机构进行整饬,推进难童救济事业,成都市政府根据上述训令的要求,于1942年5月23日呈文四川省振济会,并训令市振济会、市立救济院、该府指导员遵照《成都市政府公私立儿童教养保育院所调查表》填报③。该表要求填报的内容较详实,主要包括儿童教养保育院所的公私立性质、所在地、成立年月、负责人姓名、内部组织、现在收容人数、每年开支经费、经费来源、教养情形等基本情况。

二、补助成都儿童教养机关经费

1939年12月2日,振济委员会发布渝丙乙计1909号指令令成都市政府:为收容本市难童,进行教养兼施,拟就原有市立救济院地址,扩大保育所组织,应准一次补助四万元,先拨一万九千元,并将原保育所改称为成都市市立儿童教养院。该指令具体内容如下:

据称拟就原有市立救济院地址,扩大保育所组织,收容本市难童请予补助经费一节,查该所名称应遵照《抗战建国时期难童救济教养实施方案》规定,改称成都市市立儿童教养院,一切教养办法及章则均应依照本会前检送四川省政府及四川省振济会之各项章则办理,并就近呈请核定后报本会查核,又开办费所列家具估价均太贵,尚可按时撙节,儿童被盖应以按名一床为原则,不必过大,亦准予一次补助四万元,除其中二万一千元作为添建瓦房、修筑围墙及工程设备及资本之用,应由该市政府拟定详细计划图说及估价单,呈由四川省政府及四川省振济会查勘核定后,转报本会查核再行拨发外,应准先发一万九千元,仰即遵照办理并具领为要!此令④。根据上述指令规定的内容,成都市政府于1939年12月19日发布训令,令市救济院收容本市难童,并一次补助四万元经费⑤。

三、修改各保育院所名称并增收难童及阵亡将士遗孤

1941年,成都市政府发布训令,令公私孤儿、育婴院所,将孤儿、育婴院所改为儿童教养或保育院,并增收难童及阵亡将士遗孤。这些孤儿、育婴院所包括成都市立救济院、慈幼会灾童收容所(武侯祠)、保育院(皇城)、圣婴院(平安桥)、天主堂育婴院(外北张家巷)、瞽童教养所(慈惠堂街)、育婴堂(育婴堂街)、普济堂(宝光寺侧)、女婴教养所(宝光寺侧)、民生工厂(天涯石街)、培根农林学校(外东拯溺局)、培根小学(马镇街、丁公祠)、中西组合慈善会(永兴街)与众善慈善会(梵音寺)⑥。

四、协助开展成都儿童保育及教养等工作

1938年7月1日,四川省政府发布民字第19062号训令令成都市政府,要求奉行政院令饬协助儿童保育及教养等工作。该训令称,由于“自抗战以来,儿童多因避难栖留异地,亲属离散,乏人教养,其于国家民族之损失至巨,且大现战区扩大,流亡儿童日益众多”⑦,即要求各地慈善机关及有识之士协助儿童保育及教养等工作,各地党政机关也应尽量协助,以宏效益。成都市政府复于1938年7月11日封发训令,令各区署尽量协助儿童保育及教养等工作⑧。

五、宣传难童保育工作并募集捐款

1938年4月,四川省政府发布教字第10233号训令,令成都市政府转发教育部的训令,称:“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爰集同人从事于儿童保育工作,广为收容教养,惟是保育经费均仰赖于各方之热情捐助,然必先有广大之宣传,而后始有多量收入,查四月四日儿童节瞬将界临,本会拟请钧部通令全国各教养机关、各学校于是日停课一日,各级学校学生全体为难民儿童广为宣传及募集捐款,所有捐款数目仍恳令饬请呈汇转或先交本会给予收据,该会所请各节尚属切要,应准各初级中等以下学校于四月四日停课一天,为难民儿童宣传,募捐所得捐款应由各该校主管机关迳行汇寄该会或呈由本部转缴均可⑨。”即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要求教育部通令全国各教养机关、各学校在四月四日儿童节停课一日,以为难民儿童广为宣传并募集捐款。

六、成立难民难童慈幼院,开展施诊施药活动

1939年3月17日,四川省政府发布民字第10064号训令令成都市政府,要求其对世界红卍字会中华各会联合总办事处在成都成立的难民难童慈幼院开展的施诊施药活动给予保护与协助。

救济儿童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社会病理学家认为,贫穷与不健全都是社会病,社会为谋求健全与发展,对于贫穷都有相当救济,其中儿童救济尤为重要,因为贫病儿童将来为贫病父母,而繁殖贫病孩子,如此往复,愈演愈烈,社会必将退化。二是有利于减少社会的危害与动荡。置贫穷于不顾,可能会造成两种损失:社会上不健全少年充斥,减少社会生产力;危害社会,损及社会的物质基础。因此,儿童救济对于增强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高,防止社会的退化和堕落,有着积极意义⑩。正如任何事都存在着正反面一样,儿童救济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从宏观方面来看,社会对儿童救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社会问题丛生的近代中国,儿童问题显得微不足道,儿童被遗弃、被贩卖、受虐待,被用作廉价的劳动力,人格遭到严重摧残。他们流浪街头,或饥寒交迫,或凄惨而死,极少有人施以同情救助,得到救助者只是一些幸运儿。从救济过程来看,儿童在心理、健康和工作方面也有大可改进之处。在心理方面:身在救济设施中的儿童,情绪多受压制,态度沉默,少有笑容,性格趋于内向封闭;在健康方面:衣食虽有,但不足以不愁,儿童身体状况较差,多有疾病。甚至有难童不能忍受救济院的教养方式,大多潜逃。如根据《成都市立救济院儿童教养所初级报告表》关于儿童死亡及离院男女人数统计情况可知,1942年9月份,共收容儿童57人,其中死亡1人,潜逃27人;1942年8月份共收容儿童76人,潜逃35人;1942年7月份共收容儿童46人,潜逃40人;1942年6月份共收容儿童36人,潜逃23人; 1942年4月份共收容儿童30人,潜逃18人;1942年1月份共收容儿童35人,潜逃12人。以上潜逃人数基本上占到了收容难童总数的一半。在工作方面,多技术幼稚,动作机械,既不足以唤起儿童的兴趣,反埋没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注释:

①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220卷,第5—6页。

②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221卷,第58页。

③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880卷,第3页。

④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901卷,第15页。

⑤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901卷,第18页。

⑥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221卷,第63页。

⑦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887卷,第26页。

⑧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887卷,第27页。

⑨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4目录第1095卷,第2页。

⑩参见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1927—1949)》,南京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91页。

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693卷,第231页。

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693卷,第230页。

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693卷,第229页。

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693卷,第125页。

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693卷,第129页。

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38全宗第2目录第1693卷,第135页。

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1927—1949)》,南京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91页。

作者简介:

賴静(1982年-)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研究员,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文化史。

课题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2018年度科研项目“民国时期四川社会救济研究”(课题编号:18SB0154)。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成都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成都之旅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评价
抗战时期贵州的出版业探究
抗战时期桂林音乐团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