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提高 粮食连年有余

2020-06-02 02:55李国祥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产能力口粮稻谷

文/李国祥

“年年有余”曾经是农业社会国人的祝福语,如今这一具有强烈梦想意味的期盼已经成为现实。自2004 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增产或者丰产,特别是2015 年以来每年的粮食总产量都超过13000 亿斤,2019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277 亿斤。讲得具体点,即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948 斤。再具体点,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平均到每个人每天,可以消费两斤半的粮食。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当今社会平均让一个人每天吃两斤半的粮食,这无论如何也是吃不掉的。

居民主要消费的口粮是米饭和面食。目前我国粮食中稻谷和小麦合计产量约6800 亿斤,主要用于口粮消费,稻谷和小麦人均占有量合计为490 斤。把稻谷折算成大米,把小麦折算成面粉,大致来说,平均到每个人每天也有1 斤多的口粮占有量。显然,每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用作口粮是吃不完的。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口粮消费,居民还要消费越来越多的肉蛋奶水产品等,这就需要消耗饲料粮。饲料粮主要由玉米、杂粮及豆粕构成。我们不否认我国每年大豆都存在较大的产需缺口,需要进口。2019 年,我国进口大豆8000 多万吨,国内生产大豆约2000 万吨。但是,每年玉米和杂粮产量是足以满足饲料生产需要的。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的玉米和杂粮5400 亿斤,满足国内饲料生产绰绰有余。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用来加工燃料乙醇、淀粉和饴糖等,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无论从居民口粮,还是从饲料粮的主要构成来看,我国生产的粮食足以满足居民直接、间接的消费需要。实际上,随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粮食生产满足居民消费需要总体上还出现了剩余。多年来,我国生产的粮食较好地满足了工业用粮不断增加的需要,还出现了全社会粮食库存水平居高不下的现象,这些都足以说明我国粮食在满足居民消费之外还有剩余,需要通过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等方式加以转化。

依法严管农业资源、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护地方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些都带来了我国粮食连年有余的喜人局面。随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粮食单产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口粮消费趋于不断减少,我国开始实施振兴大豆计划,2019 年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了1000 多万亩,达到1.4亿亩。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不断提高国内大豆生产能力,并不意味要回到封闭社会搞自给自足经济。

按照国际分工和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扩大农产品进口等要求,我国不会改变每年进口大量大豆用于增加植物油的供给和满足蛋白饲料的需求这一格局。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尽管一些国家对粮食等农产品出口采取管制措施,但是这对我国大豆进口造成严重损害的可能性非常小。在前不久召开的特别G20 峰会上,各国首脑承诺,共同抗击疫情的同时不破坏全球供应链不中断全球贸易和物流,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承诺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开放,估计今年我国农产品进口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按照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我国将增加进口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同时,我国加大开辟大豆进口来源多元化的力度,并推动饲料豆粕含量的弹性,足以应对大豆短期的供应波动问题。

猜你喜欢
生产能力口粮稻谷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谦卑的稻谷
奶牛粪便肥料化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几点建议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雪后林鸟
祖传“口粮”
稻谷飘香
江汉平原辞
漫画轻兵器之十四 舌尖上的军粮——战斗口粮与营养(Ⅶ)
漫画轻兵器之十四 舌尖上的军粮——战斗口粮与营养(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