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灰色地带”

2020-06-03 08:49陈思炳
杂文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庸人天国灰色

陈思炳

在五彩缤纷的颜色家族中,介于黑白之间有个“灰色地带”。灰色比黑亮,却比白晦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些人就处在“灰色地带”。

身体没有明确疾病,一日三餐正常,但精神活力不足,适应能力下降,隔三差五,有些这疼那痒。

夫妻看似风平浪静、和平相处,实则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徘徊在离与不离之间。

做人爱占小便宜,爱打小算盘,爱递小报告,爱交小圈子,爱耍小心眼,虽无大恶之过,亦是小错不断。

工作懒散,办事推脱,业绩平庸。因循守旧,求稳怕乱,推责诿过,不敢担当,年华虚度,得过且过。

官德介于廉洁与腐败之间,有贪心但胆子小,大笔赃款不敢要,小额礼金来不拒。违纪大案找不上,“擦边球”事常有份。信奉“吃点喝点不散啥”“收点拿点无所谓”“小打小闹不犯法”,被世人称之为“灰色腐败”。

一位哲人讲过:“白是天使的翅膀,黑是强暴的血液,灰是庸夫的灵魂。”“灰色”地带是庸人聚集的地方。从中世纪跨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天才诗人但丁在《神曲》中有这样一段精彩描述:在地狱之门,有一批庸人在那里痛苦呼叫。问其缘故,“老师”告诉诗人:“这些都是无声无臭的懦夫,还混杂了一些卑鄙的天使。他们对于上帝既不反叛,也不忠实;他们只是自私自利的骑墙派。这一班幽灵既为天国所摈斥,因为天国要保持它的纯洁;又不为地狱所收容,因为罪恶之徒尚有自夸之点呢。”“他们只是过着盲目的平庸生活,正义和慈悲都轻视他们。”诗人锋利的目光,让“灰色”的人们面热心跳啊!

处于灰色地带的人,常有一种自慰心理,认为做一个洁白无瑕的人太苦,滑向“黑色”深渊遭骂,只有身处灰色地带舒服。岂不知,这正是需要人们警醒的地带。“灰色”身体,稍不留意就走到病号的行列,小疾不治终成大患,许多慢性病就是因为掉以轻心而成痼疾,“猝死”最爱光顾这类人;“灰色”婚姻,已有裂痕,若不及时修补,缝隙会越来越大,伤痕越来越深,能和则和,不可凑合,若鸿沟难填,不如早点分道扬镳,各奔前程;“灰色”工作状态,虽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却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浑浑噩噩混日子”,怕办事,推难事,不成事,难免被“老板”炒鱿鱼;“灰色”人品,好壞相伴,不能谨言慎行,放松思想自律,倘若任其发展,其好的亦变坏的,由“灰”入“黑”;“灰色”官员,游走在腐败的边缘,更不能自鸣得意,心存侥幸,有道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贪腐犯罪道路,就是从“小”处开始把关不严,认为“微小”不足道,“细小”不足计,“小节”则不拘,以致积小成大,积微成患,终于滑向犯罪的黑色深渊。

从古至今,无杂质的澄澈、无杂色的纯净、无条件的高洁,始终是人们向往的高尚境界。从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到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到陈毅的“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表达的都是对至真、至纯、至诚、至善的赞颂与追求。

清就要清可见底,白就要洁白无瑕,红就要红得透底。只有严格修身律己,及时清扫心灵灰尘,及早走出“灰色地带”,做到新鞋不沾泥、白袍不点墨,在自我净化中砥砺前行,才能做出一番不负时代、不负国家、不负人民的业绩来。

童玲/图

猜你喜欢
庸人天国灰色
浅灰色的小猪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海南
面对
飞去天国的翅膀(二首)
出来混,谁都有几把刷子
我倒在了职场“庸人”脚下
看见和看不见的
鬼玩人之七·死去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