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咽拭子取样方法改进

2020-06-04 07:48郑相淮林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飞沫采集器气溶胶

郑相淮 林曦

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咽拭子核酸检测[3-4],而采集咽拭子是一线医务人员最危险的操作之一,与病毒“面对面”。因此,如何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本文就咽拭子的取样过程进行改良探讨。

1 一般资料

制作改良的咽拭子采集器需要的材料有:口腔防护面罩(或类似材质透明塑料)、美工刀(或尖锐刀具)和一次性使用拭子。

2 使用和制作方法

使用美工刀在透明面罩中心切开两条长约10 mm十字交叉的切口线,一次性使用拭子由图 1红色箭头所示方向插入面罩中心的切口线,接着推送至一次性使用拭子的手柄部,最后拧开一次性使用拭子保护盖即可正常使用。

图 1 使用方法

3 优 势

本改良的咽拭子采集器使用材料容易获取,制作简单,使用过程中面罩不易起雾,不影响视野,有效减少了咽拭子取样过程中患者飞沫对医护人员的直接接触。

4 讨 论

根据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3]中指出,2019-nCoV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2019-nCoV被列为为乙类传染病,但由于具有极强的传播力[5-6],需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一直是确认新冠肺炎病毒的“金标准”[3-4]。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是常用收集标本方法。收集患者咽拭子标本作为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的“前哨”岗位,是现阶段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之一。咽拭子采集过程中操作者需要近距离面对患者,拭子擦拭收集两侧腭弓和咽、扁桃体上的分泌物时容易引发患者的咳嗽和恶心反射,咳嗽产生大量飞沫及在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大大增加了操作者的感染风险。

目前对于咽拭子取样过程的防护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自身的保护[7],比如佩戴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及严格的无菌操作,而忽略了在减少患者本身传染性方面的工作。即使医务人员做了严密的防护,患者取样过程中产生的飞沫及气溶胶会附着在防护用品上,医务人员在穿脱防护用品时稍有不甚容易引起接触感染。本文中改良的咽拭子采集器将一次性使用拭子与透明防护罩连接在一起,通过隔片有效阻挡了飞沫与采集者的直接接触,一方面降低了患者在取样过程中对医务人员的传染性,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了一层有效防护有助于降低医务人员在取样过程中的恐惧感[8-9],使采集者更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口咽情况,进一步增加取样的准确率,更能为在防护物资紧缺的基层医务人员增加一层屏障,在目前环境下不失为一种简单可行的改良方式。笔者为口腔医生,由于专业限制无法在前线支援,通过此文希望能为祖国的抗疫斗争出一份力。

猜你喜欢
飞沫采集器气溶胶
基于飞机观测的四川盆地9月气溶胶粒子谱分析
船舶飞沫结冰研究综述
带U型切口的非线性压电能量采集器的动力学仿真研究
基于CALIPSO数据的沿海区域气溶胶光学特性时空特征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面对面呼吸飞沫传播和防护的流体力学初步分析
碰撞式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研究进展
基于CALIPSO 资料的东亚地区气溶胶 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我们咳嗽时,飞沫中的细菌能传播多远?
新型自动气象站采集器故障判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