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中的优越性分析研究

2020-06-04 03:59程耀炜
陕西水利 2020年3期
关键词:护岸防洪河道

程耀炜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5)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下对生态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建设本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将生态工程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使之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益[1]。生态河道治理是将现有自然河道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河道治理中尽可能利用河道现有生态属性,或进行河道生态建设,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繁荣的生态治理理念是现代河道治理的主要目标。

1 工程概况

新丰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东江和流溪河三河水分流之处,是东江重要支流——新丰江的源头。县城位于丰城,县城距广州150 km,到韶关168 km。全县总面积2015.2 km2,现辖1 个街道:丰城,6 个镇:马头、梅坑、沙田、遥田、回龙、黄礤,141 个行政村,16 个居委会。本项目为新丰县2017 年度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新丰江(层坑河、大席河、大洞水、横坑水、张田坑水、西坑)治理工程,所涉及的街道办及镇区有丰城街道办、马头镇。治理段距新丰县城约3km~60km,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

图1 工程地理位置图

2 生态河道总体布置

本生态河道治理,要充分体现“安全、生态、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平衡,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亲近自然生态河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域空间,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2]。因此,生态河道修建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保障防洪安全。河道治理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治水,要合理确定治理范围、治理标准,根据河道现状进行总体方案布置,复核行洪断面大小,再进行生态护岸、河堤,景观设计等,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

2)尊重自然规律。广东省、市县大部分河道治理段属于蜿蜒型河道,普遍具有平面形态相对稳定、冲淤变化小的特点。设计中应结合河流原有的自然属性进行河道治理,尽可能地保持河流原貌不受破坏,保证河流与周围生态系统不受破坏。

3)突出综合利用。生态河道治理中,不仅要将河道防洪、排涝、供水等方面的效益综合考虑,还要结合河流特性及当地发展要求,将景观、生态、环境及旅游等产生的长远效益考虑其中,治理方案应综合考虑各功能的要求,协调好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保证河流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

4)注重生态环境。河道整治中尽可能保留河道本身所拥有的自然景观,保护好河流湿地和滩涂等生态环境,保留水生动植物生息、繁衍场所,保持河道与两岸的横向联通性,避免硬化、白化、渠化河道,使水、陆两相紧密联系,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

3 河道堤型及断面设计

河道护岸整治首先应满足防洪要求,在满足防洪及抗冲刷条件下,宜优先采用土堤;对河道两岸为房屋密集区的城区河段,应考虑城镇发展、占地、拆迁等因素应进行土堤、防洪墙的比选,综合比选后选定堤型。受水流冲刷严重的凹岸、险工险段,可采用防洪墙、刚性护坡土堤,并适当加深堤基埋置深度或采取格宾石笼等辅助防冲加固措施。图1为不同形式不同材料的河道断面图。

图1 不同形式不同材料的河道断面设计图

生态护岸设计应从节约投资、合理利用土地、防洪工程必须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角度出发,对河道的纵、横断面按“利用现状,综合考虑,分段确定”的原则进行多方面比较,最后选定行洪断面为(d)。

4 生态护岸设计

生态护岸设计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繁荣的生态治理理念。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护岸型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治理段所处位置、地形地质条件、当地建材供应、河道冲刷情况、景观生态、技术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

4.1 生态护岸结构构造型式

在三种工况,护岸设计可遵循以下原则[3]:

1)当现状天然河段已满足行洪要求且河岸稳定,可不采取护岸工程措施。

2)在河岸冲刷崩塌严重、险工段的河段,岸坡应采取必要的护岸工程措施。不同情况下河道护岸形式选择见表1。

3)护岸工程基础处理措施应根据河道形态(顺直、弯曲、凹岸)、水流流速、险工险段等不同情况对堤脚基础采用抛石护脚、混凝土桩、木桩、格宾石笼结构、钢筋石笼及干砌大块石等措施进行防冲保护,对浅层淤泥质堤基应作挖除或部分置换处理。

表1 不同情况下河道护岸形式选择

4.2 近岸植物选择

生态植物措施应根据防冲要求和不影响安全行洪的原则确定,同时综合考虑工程区的气候特征、物种特性、民风民俗,维护成本等因素,细致调查项目区的植物资源后,选取适宜的当地物种,不宜引用外来物种。

河堤迎水侧应种植根系发达、茎干低矮、材质柔韧的乔灌木。背河侧可根据护堤地范围、土壤、气候条件、木材材质、种植效益等因素合理选定。

4.3 护岸细部设计

对于河道护岸的设计应点、线、面交织,平面与立体绿化结合,色彩和造型兼顾,植物和景观小品相互映衬,既保证沿河绿化面积,有增强景观美感。生态护岸肩部宜做倒圆处理或插入绿化槽,软化肩部生硬感;水际部分宜通过设置宽度变化的台阶或坡角固槽处理,丰富水边形态,缓解单调感;生态护岸台阶部分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宜采用毛石等装铺材料,营造舒适宜人的亲水空间,保证生态护岸景观整体序列感[4]。

4.4 景观亲水设施设计

河道经过城镇、集镇段及具有旅游观光的河段段生态建设应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并为居民及游客保留适宜的休闲娱乐空间[5~6]。

河道两岸可建设滨河步道、水榭、座椅、凉亭、路灯、护栏等设施,为人们的亲水、近水需求创造适宜的基础条件。对于临近生活小区、城市中心地带、主要旅游景点或其他重要城市功能单元的河道,应结合周边环境的需要,建设滨水市民广场、水景观主题公园或功能绿地、休闲垂钓区等水上娱乐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亲水空间。对浅水河道,宜设置汀步、跌水、曲折河道等,营造富有情趣和动态美感的水体景观。

5 结语

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其生态性与目前发展理念相适应,在生态河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河道自然属性、生态景观与周围环境适宜,经济可行等各种因素,同时生态河道的治理理念、理论技术、具体工程措施和工程管理四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本工程于2017 年竣工,治理后在行洪及生态环境方面效果显著,治理后河道的管理在后期维持河道长期保持清洁、畅通、优美方面更加重要,应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护岸防洪河道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内河生态护岸的选型与设计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