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金口石窟寺防洪工程建设方案分析

2020-06-04 03:59沙特尔买买提
陕西水利 2020年3期
关键词:防洪堤河床洪水

沙特尔·买买提

(吐鲁番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 吐鲁番 838000)

1 概况

胜金口石窟寺遗址为国家Ⅰ级文物保护单位。木头沟出口东岸的胜金口石窟寺和佛寺遗址群河岸直线总长度约1362 m,中间最宽处约136.3 m,在洪水及水流的正常冲刷作用下,两岸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河床沟渠,平常水流基本沿河床沟渠流动。石窟寺遭受洪水侵蚀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因河水切割,石窟寺前沿已形成高度不等的断崖。由于河水连年侵蚀,在石窟寺的周缘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同时还侵吞了河滩、次生林等植被保护措施,严重破坏了石窟寺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其西岸距离石窟寺最近处只有3 m左右的距离,严重影响到石窟寺的安全,亟需进行防洪堤防建设。

2 防洪设施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防洪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项目区河床中上游西岸修建有防洪堤50 m,对河岸及石窟寺遗址免遭洪水侵蚀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当时资金不足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所修建防洪设施存在建设标准低,且不完整,不连贯等问题,而且自运行几十年以来,几乎未对其进行正常的检测及维护。现整个石窟寺沿线河床均处于被洪水不断淘刷状态,部分独断河床两岸切割到了石窟寺边缘,对石窟寺遗址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在山前冲沟所冲下的暴雨洪水及泥石流的长期冲刷淹埋作用下,对河岸边的文物古迹形成了不断下切及淹埋现象,部分古迹廊道被严重堵塞,部分石窟寺墙壁被冲成深沟,对文物古迹的长期保存极为不利。

2.2 洪灾成因

造成胜金口石窟寺遗址防洪威胁的原因:一是流域防洪缺乏统一规划,无明确的治导线;二是上、中游缺乏调洪水库,使下游抵御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能力低;三是由于资金不足,现有防洪设施建设标准低,且不完整,而且已经使用了十几年,部分堤坝出现了开裂现象;四是部分河段存在当地农民私自采砂的现象,使得河道主流摆动,在平水期部分河段也存在掏刷问题。

2.3 防洪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3.1 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是石窟寺遗址保护的重要原则与方针

石窟寺遗址位于吐鲁番市以东大约40 km的木头沟出山口处,南北走向,长约1.36 km,河床最宽处约136.3 m,最窄处有50 m。因河水切割,石窟寺保护范围内形成高度0.5 m~8 m不等的断崖。由于除了仅有50 m长的浆砌石防洪堤之外,整个河床未修建任何防洪设施。因此,修建完整的石窟寺防洪工程的任务已变得十分迫切。

2.3.2 保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

木头沟上游来的洪水连年侵蚀石窟寺的周缘,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同时还侵吞了河滩、次生林及人工林,严重破坏了石窟寺现有的自然生态平衡。木头沟上游的胜金台水库在下游实施了水土保持项目后,两岸切割迅速的状况很快得到了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防洪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地保护两岸不受洪水侵蚀,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在改善周边环境的同时,提高天然土体的边坡稳定性。

3 堤防建设方案

3.1 防洪标准及工程等级分析

在充分考虑木头沟洪水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及石窟寺遗址对防洪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吐鲁番市“五河”流域规划》、石窟寺遗址保护规划、《吐鲁番市防洪规划报告》等有关规定,确定防洪治理原则: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分期实施。依据上述要求,综合确定胜金口石窟寺防洪工程主体工程等级为Ⅰ级,设计防洪标准按100 年一遇设计。根据防洪计算分析知,木头沟上游汇合处一百年一遇的相应洪峰流量为303.4 m3/s。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 -98)确定防洪堤工程的级别为Ⅰ级。

3.2 河道治导线的确定

治导线选择合理与否,对防洪安全和防汛抢险影响很大,本次设计治理段从石窟寺遗址北端废弃公路桥桥墩开始,直到遗址南端最后一个保护对象末端结束。其中,为了防止山前暴雨及泥石流对文物本体的冲刷淹埋破坏,在文物外围进行加固墙体,以便将山前暴雨洪水绕过文物点排向河床。所设计防洪堤分别位于木头沟东岸及西岸,总长约1.715 km,其中河床东岸为1.275 km,西岸为0.44 km,保护文物挡土墙0.380 km。

3.3 工程方案选择

项目区所在的木头沟位于吐鲁番市黒沟河流域下游,河床内有大量的天然卵石,储量很可观,从工程的主要材料来源、工程造价、防洪堤整体的稳定性及结构抵抗洪水冲刷能力等方面考虑,筑堤材料选用浆砌卵石。从堤线所选处的地理位置、结构稳定性、筑堤材料、施工条件、工程造价、植被破坏程度及工程永久占地等多方面考虑,初步拟定了以下三种堤型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3.3.1 方案1:(斜坡式堤型)

优点:(1)材料用量少,工程造价低。由于有了河道岸坡做为部分的基础,斜坡式堤型土方开挖及土方回填量相对其它堤型都小,堤身的厚度较重力式堤型薄,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2)施工难度小。由于此种堤型工程占地面积大,施工作业方便,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3)对植被的破坏程度小。此类堤型开挖断面的宽度小,开挖时对河岸的植被破坏较少,而且堤身可以把较大的树木包裹在内,因此这类堤型在施工时对植被破坏程度较小。

缺点:(1)对地形的要求较高。当天然河道的岸坡太陡或太缓时都不适用,此种堤型的堤身背靠着河道的岸坡,堤身边坡系数与河道相同,当河道岸坡较缓时,堤身的斜长也相对较长,造成工程量太大不经济。但是如果河岸太陡,堤身又不稳定,一般来说适用于河道边坡在1∶0.8~1∶2之间。

(2)结构稳定性低。由于此类堤型堤基在河床底部,堤身背靠着河道的岸坡,河道底部和岸坡的密实度不相同,其基础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结构稳定性低。

(3)工程永久占地面积大。

3.3.2 方案2:(重力式堤型)

优点:(1)稳定性好。重力式堤型自身的体积大,基础宽度较宽,适应基础不均匀沉陷能力较强,稳定性较好;

(2)对地形的适应性广。重力式堤型的稳定性不依赖与河道的岸坡,因此可以适用与多种型式的河道边坡;

(3)工程占地面积小。

缺点:(1)材料用量大,工程造价高。重力式堤型自身的体积庞大,耗费的工程材料多,工程造价相对较高;

(2)对植被的破坏程度大。此类堤型开挖断面的宽度大,开挖时对河岸的植被破坏较多。

3.3.3 方案3:(斜坡式和重力式结合的堤型)

此类堤型俗称斜坡和重力复合式堤型,它集中了以上两种堤型的优点,对它们的缺点进行互补,能适应多种天然河道的岸坡地形,工程造价低,对植被的破坏程度小,材料用量及占地面积适中。

在对三个方案的工程量及投资进行对比时,选取了100 m长地形段,该段内有两种地形,一种是河道岸坡较陡的地形,一种是河道岸坡较缓的地形。为了对比的准确性更高,两种地形各取了50 m长。工程量及投资见表1。

表1 不同方案工程量及投资对比表

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对比见表2。

表2 工程方案对比表

根据胜金口石窟寺防洪工程的实际地形条件,通过从技术、经济、施工等多方面比较,最终确定本工程堤型采用斜坡式堤型。

3.4 工程布置方案

胜金口石窟寺文物遗址保护防洪堤工程修建防洪堤总长1715 m,防洪堤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沿着石窟寺东岸的周缘布置,全长1275 m;另一部分沿着石窟寺西岸岸坡局部周缘布置,全长440 m。防洪工程布置上,为了有效保护河床东岸的文物古迹,避免河岸在洪水的淘刷作用下继续坍塌破坏,东岸布置了全线堤防形式,防洪堤断面均为贴坡式断面形式,筑堤材料选用浆砌卵石。河床东岸以上,为了防止山前暴雨洪水及泥石流淹埋文物本体,在每一个单项文物保护对象的三面进行挡土墙式保护,挡土墙采用梯形断面,筑堤材料选用浆砌卵石,挡土墙的布置将有效减少山前暴雨洪水及泥石流对文物的破坏。文物保护挡土墙布置总长度380 m。由于本次防洪工程是以保护文物为主的,而且河床两岸均有不同位置的文物古迹存在,因此在石窟寺河床两侧冲沟边缘均需布置防洪堤,堤线选择在冲沟边坡的坡脚处,筑堤材料选用浆砌卵石。胜金口石窟寺文物遗址保护对象及木头沟堤防走向见图1。

河床西岸由于没有重点保护的文物对象,工程布置上,根据河床东岸防洪堤的布置形式及洪水的水流方向的改变,在洪水直冲的部分区域布置了防洪工程,布置总长度为440 m。

图1 胜金口石窟寺文物遗址保护对象及木头沟堤防走向

4 结论及建议

胜金口石窟寺文物遗址保护工程位于吐鲁番市境内,距吐鲁番市40 km。石窟寺防洪工程全长1.715 km,其中东岸防洪堤为1.275 km,西岸防洪堤为0.44 km,文物本体保护挡土墙为0.38 km。防洪堤全断面采用斜坡式防洪堤断面形式,防洪堤采用浆砌石砌筑,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挡土墙采用重力式结构,采用浆砌石砌筑。石窟寺遗址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证石窟寺的洪水安全显得愈发重要,尽快实施本工程是极为必要的。工程建设条件相对优越,经过论证分析,工程建设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因此,建议上级部门审查批准,尽快实施,早日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防洪堤河床洪水
“追雨”又“守雨” 他们筑牢铁路“防洪堤”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河 床(外一首)
又见洪水(外二首)
强化水利工程防洪堤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探讨
浅谈加强防洪堤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思考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
坚固的防洪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