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屯河综合治理规划研究

2020-06-04 03:59张新贵
陕西水利 2020年3期
关键词:滨河昌吉用地

张新贵

(新疆头屯河流域管理局,新疆 昌吉 831100)

0 引言

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建设用地。针对河流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促进当地经济、民生、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1~3]。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市政、经济、民生、景观、生态等多方面因素[4~9]。头屯河是新疆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结合头屯河流域特点,对河道整治规划进行分析。

1 工程概况

头屯河源头位于天山山脉,全长约190 km。沿头屯河两岸建设有较多的砂石厂、预制厂等污染较为严重的厂矿,造成了头屯河河水以及区域地下水受污染较为严重。同时,头屯河流经多个区域,受到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第十二师等多方管理,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因此,自治区专门成立了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头屯河综合整治规划提供了基础条件。此次规划研究范围见图1。

图1 规划范围

2 土地现状和亟需解决问题分析

2.1 现状用地分析

头屯河流域土地权属问题较为复杂,头屯河东岸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和西岸昌吉州管辖。用地以头屯河为界,此次规划范围内的土地类型包括:工业、居住、教育、休闲、娱乐园地。现状工业区、农村主要位于头屯河西岸,建筑较为密集;头屯河东岸以学校、临时建筑为主。

表1 现状用地情况

2.2 亟需解决问题

2.2.1 生态环境问题

头屯河属于季节性河流,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属于干涸状态;在头屯河上游有采矿区,对头屯河河水、空气、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采矿区位于河道上游,现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也仅局限于河道上游;但沿头屯河两岸仍存在较多衰败的中小企业,也对河流造成了相当大的污染。河道生态保护亟需从上游保护向全流域保护发展。

2.2.2 水利工程建设

沿头屯河两岸分布有大量的城镇、村庄以及农田,为了充分保证头屯河流域的灌溉需求,在头屯河建设了较多的灌溉、防洪工程。现状水利工程建设仅为了完成单一的灌溉、行洪需求,已无法满足头屯河两岸滨河生态景观建设需求。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由灌溉、行洪等功能向滨河生态体闲等复合功能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2.2.3 区域功能问题

头屯河两岸是昌吉、农十二师以及乌鲁木齐三地联系的纽带地区,在乌昌城镇群发展的背景下,东岸的农十二师将成为乌鲁木齐重要城市疏解的主要承载区,向乌昌地区门户和中心功能转变十分重要。

2.2.4 交通规划

现状头屯河两岸城市交通规划,仅仅可满足过境需求,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需要将滨河两岸已有的规划交通拼合,形成公路交通网。

2.2.5 景观建设

现状景观问题;两岸景观缺乏特色,没有明确的景观功能分区;两岸城市建设多以工业厂房较多,两岸建筑较为破旧,缺乏考虑与河流之间的景观衔接河道内挖沙以及河岸两侧的大量采砂,严重破坏了河流内外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同时也影响了行洪安全。滨河优势景观被生产岸线割断,两岸景观缺乏衔接。因此,头屯河河道景观建设亟需由工业、农业景观向多元的生活型河流景观转变。

3 区域规划分析

3.1 生态规划

头屯河流域可分为三大生态功能分区。上游自然生态保育区:头屯河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涵养的重点区域;建设森林公园,全面营造生态林与经济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调节小环境气候;禁止发展工业,禁止工矿开采等破坏。中游环游城镇建设提升区:依托两岸的城市建设,全面进行景观风貌提升;以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两岸生态环境恢复;完善市政设施,逐步搬迁两岸工业,控制工业污染排放。下游生态控制与恢复区:逐步改善和修复河道的生态功能,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大面积进行生态绿化,见图2。

图2 生态规划图

3.2 民生保障

上游沙场整合关停,减少粉尘污染;中游老工业区关闭及搬迁,遏制污水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下游湿地公园建设,改善生态统筹措施服务能力引入新的产业,创造就业岗位,为两岸及三地民众收入增长、生活改善创造条件。

3.3 文化提升

昌吉城市的文化特色景观元素正在不断地强化和完善,如回民小吃街、文化广场、花儿剧院、恐龙博物馆、滨湖河景观环境等。丰富多彩的新疆西域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宗教文化、游牧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兵团文化汇聚于头屯河两岸区域。

3.4 城镇群建设

头屯河流域整治和乌昌新机场建设是推进乌昌都市区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契机。乌鲁木齐机场扩建加大了昌吉、农十二师的吸引力,建议以头屯河整治工程推动昌吉城区、农十二师三坪新区双城联动、融合发展,共建乌昌都市区新核心,乌昌城镇群副中心城市,在区域上形成反磁力承载乌昌城市群,乌昌都市区新兴功能,疏解乌鲁木齐过度集聚的城市功能,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格局。头屯河从昌吉与农十二师的地理边界,转变为缝合昌吉城区与农十二师新区的重要纽带;头屯河两岸地区由昌吉与农十二师边缘地区转变为昌吉、农十二师共同建设的城市核心,见图3。

图3 城镇群建设规划

4 滨河区总体规划

4.1 用地布局

用地布局退二进三,两岸开发以商业、商务、文化、教育、居住、交通绿地等用地为主,各项用地面积见表2。疏密有致,西岸建设用地遵循现有控制性详细规划,衔接西域集团一期用地需求,因地制宜扩大滨河绿地,增强滨河空间开放性;东岸衔接既有规划,强化滨河绿道塑造,集中在一主两副三个节点上集中建设,之间以开微农业空间相隔。东西呼应,以两岸整体发展为标准,两岸用地布局相互协调,彼此呼应,见图4。

表2 用地平衡分析

4.2 空间规划

规划空间结构整体格局为一主两副,一带七区。一主:乌昌大道两侧形成的滨河主中心节点。两副:以石河子路、北外环路为中心两侧形成的滨河副中心。一带:头屯河滨河景观休闲;七区:东西两岸七个功能分区,见图5。

图4 滨河区规划范围

图5 滨河区空间规划

4.2.1 西岸三区

农业科研展示与滨水生态居住区、企业孵化区,面向乌昌都市区的文化展示及旅游接待区:含有旅游服务和文化体验功能,包括度假酒饮、体闲养生、文化产业配套服务区:为周边装备产业及物流产业配套服务的商务会所、商务度假酒店、商务办公、滨河居住等功能,见图6。

图6 滨河区两岸三区规划

4.2.2 东岸四区

东岸四区:滨水生态居住区:面向乌昌都市区农十二师的滨水生态居住区。国际交流与创意文化区:面向中亚的国际组织机构总部驻地,融入创意文化、科研教育等服务功能,配套会议和商业服务设施。国际商贸商务办公区: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的国际商贸商务办公区,包括商务金融、信息服务、酒店公寓、精品市场、高端零售等相关功能。物流配套服务区:配套三坪铁路集装箱枢纽站的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酒店公寓等,见图7。

图7 滨河区东岸四区规划

4.3 绿地建设

绿地系统规划结合景观规划的同时,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持续发展,绿地规划适应本地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减少后期维护成本;虚实结合,滨河绿化收放有歇式控制大面积自然生态岸段,增强滨河空间开放性和可进入性,打通东西向滨河景观道路,强化滨河地区与东西城区功能互动;建设东、西滨河路,控制滨河绿地界面,串联滨河开敞空间,形成滨河绿道。

4.4 景观层次

首先,分段的景观设计理念,各段景观设计充分考虑该段功能特点。其次,景观分区要与城市功能分区相结合,重点突出城市公共设施节点的景观。再次,强化城市建设区和郊区景观之间的区别。城市建设区景观以休闲游憩为主,郊区景观以自然观赏性景观为主。“一主”:围绕乌昌大道滨河主中心规划景观主节点,配合周边的大剧院、商业中心等功能设置主要景观节点。“两次”:分别为北绕城桥头和石河子路桥头两个景观次要节点,见图8。

4.5 生态恢复

取消河床内所有的生产活动:限制煤开采,有序关闭上游采砂场,水泥制品厂、混凝土搅拌站向外围转移。河床恢复需两个阶段;第一为形态恢复,将河床恢复到原始的形状,包括河底的河床形态以及河底有机泥土恢复;第二为生态恢复,包括岸线植被,河底水生植物、河滩浅水植物以及水生生物的恢复。防水层恢复:结合绿地景观规划,再形成景观水面的节点,恢复河底防水层。

图8 滨河区景观层次规划

5 结论

头屯河在新疆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现状头屯河流域污染较为严重,沿河道开发程度及环境保护均较为落后。因此,考虑多方面因素,从宏观层面上对沿头屯河流域规划和微观层面上滨河区域城市规划进行分析;确保头屯河流域规划满足城市之间的交流、区域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宣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景观格局建设的要求。

猜你喜欢
滨河昌吉用地
胡旭光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健身绿道系统建设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图说建党百年·天山画卷 时代昌吉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浅析昌吉丧葬仪式中的民间道教音乐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在认同、调适与建构中传承——从新疆昌吉二六工村回族肉孜节看民俗功能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