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属植物抗类风湿作用及活性成分研究新进展

2020-06-04 12:07关枫王晶王博涵崔明宇
中医药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荨麻类风湿抗炎

关枫,王晶,王博涵,崔明宇*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最常见和致残率最高的骨关节疾病之一,主要表现在四肢小关节的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手指畸形或者影响到心脏、肺及神经系统[1]。西医多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缓解疼痛、控制病情,但长期应用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以及出血倾向等,抑或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不良反应,甚至由于不恰当的应用激素而加重病情。目前,采用中药及天然药物应用于RA的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患者接受程度逐年提高[2]。

荨麻科荨麻属植物在世界分布约有50余种,在我国境内分布的主要有荨麻(UrticafissaE.Pritz.)、狭叶荨麻(UrticaangustifoliaFisch.ex Hornem.)、宽叶荨麻(UrticalaetivirensMaxim.)、麻叶荨麻(UrticacannabinaL.)、裂叶荨麻(UrticalobatifoliaS.S.Ying)、膜叶荨麻(UrticamembranifoliaC.J.Chen)、异株荨麻(UrticadioicaL.)、粗根荨麻(UrticamacrorrhizaHand.-Mazz.)、滇藏荨麻(UrticamaireiLevl.)等20余种[3]。荨麻具有解毒、平肝定惊、祛风除湿等功效,作为民族药、民间用药在全国各地使用,主要应用于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布依族、彝族等,药用部位分别为全草、地上部分、根、花序、果序、果实、种子等,几乎全株植物均可药用[4-5],且早春时节幼苗可作为野菜食用,安全性良好。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主要将荨麻属植物作为辅助用药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我国对荨麻资源开展系统研究起步较晚,针对其抗风湿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最近20年间,并于最近10年取得了一些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CNKI/NCBI PubMed联合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总结了近10年来荨麻属植物在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相关实验报道,以期促进该类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及资源开发利用。

1 荨麻属植物对实验性关节炎的影响

1.1 荨麻

王梦月等[6]研究发现荨麻多糖具有抗炎及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荨麻抗风湿活性部位进行研究[7],发现乙酸乙酯溶剂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对早期炎症渗出及炎症后期的慢性结缔组织增生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该部位对炎性疼痛及其他诱因引起的疼痛也有一定的作用,表明该部位有助于风湿、类风湿炎性症状及疼痛的缓解。唐玲等[8]实验结果表明,荨麻水提物及醇提物均能减轻弗氏完全佐剂模型大鼠的局部足跖肿胀,尤以水提物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1.2 狭叶荨麻

王亚丽等[9]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发现,狭叶荨麻根、茎、叶70%乙醇提取物及狭叶荨麻根的水提物均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结果为狭叶荨麻应用于风湿类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崔殿波等[10]对狭叶荨麻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抗炎、镇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大鼠急性足趾肿胀,并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以及热板实验的小鼠表现出显著的镇痛作用。贺子倩等[11]以双氯芬酸钠作阳性对照,对狭叶荨麻醇提物抑制透明质酸酶、抑制白蛋白变性的活性进行了体外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IC50分别为2.43 mg/mL和0.31 mg/mL,提示狭叶荨麻抑制透明质酸酶、抑制白蛋白变性的活性与阳性对照组的作用相近。

1.3 宽叶荨麻

唐玲等[12]研究了宽叶荨麻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通过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来观察大鼠体质量、原发侧和继发侧足跖肿胀度以及关节炎指数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水提物和醇提物各给药组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大鼠原发侧和继发侧足跖肿胀度、降低关节炎指数,具有有效缓解早期症状的特点。

1.4 麻叶荨麻

张嫚丽[13]研究发现,麻叶荨麻水提液的不同剂量组均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李喆[14]对麻叶荨麻精制多糖开展的初步抗炎作用研究显示,荨麻多糖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张珩[15]制备了麻叶荨麻乙醇渗漉提取后的乙酸乙酯萃取浸膏。实验表明,浸膏高剂量组小鼠15 min内平均扭体次数为3.5次,并可明显延长扭体潜伏期(P<0.05),扭体抑制率优于阿司匹林组。同时,中、高剂量组小鼠的热板痛阈值提高非常显著(P<0.01),并可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程度(P<0.01),且高剂量组小鼠的耳肿胀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50%以上,抑制效果非常显著。此外,不同剂量给药组均对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麻叶荨麻乙酸乙酯浸膏具有良好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1.5 异株荨麻

Johnson等[16]分别以水、己烷、甲醇和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制备了异株荨麻的根、茎、叶、花四种药用部位的不同提取物,并测定了其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根、茎、叶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可以作为与传统酊剂相互补充或更有效的制剂,表现出显著的抗炎作用,而且细胞毒性最小。Ilhami Gülçin等[17]的实验研究显示,异株荨麻的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可有效抑制小鼠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抑制率为89.2%,显著高于阳性药(Metamizol)组,提示异株荨麻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活性,中、低剂量给药组也显示了良好的镇痛作用趋势。

1.6 粗根荨麻

李晓红等[18]的研究显示,粗根荨麻水提物的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足趾肿胀,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和P<0.05)。同时,进一步采用醋酸扭体法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进行有效部位筛选[19]。结果显示,正丁醇组分对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有抑制作用(P<0.05),该组分还可减轻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P<0.05);水组分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

1.7 其他

有学者[20]对小果荨麻[Urticaatrichocaulis(Hand.-Mazz.) C. J. Chen]开展了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分离工作。研究结果显示其可显著抑制佐剂型大鼠关节炎、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棉球诱导的小鼠肉芽肿和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对急、慢性炎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arla Marrassini等[21]研究了欧荨麻(UrticaurensL. Sp. Pl.)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方式,给药高剂量组对小鼠醋酸所致疼痛扭体的抑制率显著高于阳性药(Indomethacin)组,抑制率高达96.5%。在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实验中,无论灌胃给药还是腹腔注射给药,欧荨麻提取物的高剂量组都表现出显著的镇痛活性,与空白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Xiang Luo等[22]研究了湖北红活麻(UrticadentataHand.-Mazz.)中的总香豆素对Balb/c小鼠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给药组的模型小鼠临床关节炎评分和足趾肿胀显著被抑制。病理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对小鼠骨组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综上可见,多种荨麻属植物表现出显著的抗炎、镇痛活性,并对多种风湿、类风湿模型大鼠有显著的改善及抑制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荨麻属植物抗实验性关节炎相关化学成分的研究

2.1 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荨麻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开展的较多,但基于抗炎、镇痛及抗风湿、类风湿作用的目的性化学成分分离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具体详见表1。

表1 荨麻属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荨麻属植物中多糖类、黄酮类及酚酸类成分、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类等均已从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可能为其抗炎、镇痛、抗风湿、类风湿的有效组分,但具体有效成分还未确定,亦可能是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2.2 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前,关于抗风湿、类风湿作用的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主要涉及到多糖类、黄酮类、木脂素类等类型,详见表2。

表2 荨麻属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2.3 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基于抗风湿、类风湿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定量的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多糖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详见表3。

表3 荨麻属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探讨了不同炮制方法对荨麻属植物中多糖、黄酮含量的影响[35-36],这些研究工作丰富了荨麻属植物的研究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3 结语与展望

风湿、类风湿类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但病因病机复杂,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受到很多限制和影响,但始终受到医药行业学者们的关注。荨麻属植物在我国用于风湿、类风湿类疾病的历史悠久,资源分布非常广泛,幼苗可以食用,安全性高,具有药食同源的属性,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抗风湿、类风湿天然药用来源。然而,目前针对其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还相对较为薄弱,未形成持续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还没有最终明确,仅局限于有效部位的研究和成分的初步分离,有些学者做了相关机制研究的探索,但如何在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凝练出进一步研发的思路和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猜你喜欢
荨麻类风湿抗炎
小荨麻
电针耳甲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IBDV感染SPF鸡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类风湿关节炎血脂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性研究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可怕的“小白蛇”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