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2020-06-04 09:55唐春红
小读者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农一串串袁隆平

唐春红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成功并非偶然,在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像袁隆平一样追求梦想的人,正在不懈的努力着。他们都在用一个信念支撑着自己,而这个信念就是专心做好一件事,并在其中寻找到人生的真谛与价值。

袁隆平6岁那一年的初秋季节,他随母亲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讲,那简直是一次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之旅。母亲牵着他的手,蹦跳着走在繁茂稠密的果林里。红红的桃子灿烂地挂在树梢、绿绿的葡萄像一串串碧玉,果树之间的空地上种着在那个年代还稀有的西红柿。毛茸茸的枝杈上,结着红、白、黄、绿几种颜色的果实,真是美极了。还有那绿葱葱的片片竹林……

幼年的袁隆平爱上了这美丽的果园,爱上了这绿色的世界,他实在不愿离开这里。正如袁隆平后来所说:“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就是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一生理想的基础,使他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片美丽的果园,最终改变了袁隆平一生的命运,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13亿中国人的命运。

因为兴趣所在,他在大学填报志愿时選择了学农。大学期间,他阅读了国内外多种中外文农业科技杂志,对学术孜孜以求。年轻学子袁隆平对权威学者并不盲从,他常把搜罗到的各国学术书籍仔细研究,去感悟、去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大学毕业,踌躇满志的他远离了繁华的都市,选择了偏远的湘西农村。在农校教书的日子里,他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走向田埂。烈日当空,农民在榕树下歇息,袁隆平依然头顶烈日,在田里劳作。

他就是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水稻培植领域,一直坚持了几十年。

1976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用勤劳和勇敢揭开了我国杂交水稻大面积制种、推广的序幕。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因为袁隆平在农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获得了“国家首个最高科技奖”、“共和国勋章”、“”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荣誉,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猜你喜欢
学农一串串袁隆平
鼓励学农实践不只为避免五谷不分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学农活动是极好的实践育人途径
学农教育的意义远大于活动本身
英国人热衷农场开放日“学农”
袁隆平戒烟
精彩片段
泡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