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新国企”

2020-06-05 02:09法人刘爱国
法人 2020年5期
关键词:百度阿里华为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刘爱国

新基建如何接棒传统基建,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而产业界和投资人所关心的问题又是什么?留给创业公司的机会又在哪里?本文将就上述话题展开讨论。

地方政府携手标杆科技公司

从上世纪末第一轮“铁公基”建设高潮开始,中国人就一直在享受“适度超前”的基建红利。在中国地图上延伸的公路、铁路、电网和输油管道,撑起了GDP 快速增长的“血管”和“骨架”,也带动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与架桥修路的传统基建不同,这一轮新基建更像是在架构未来智慧社会的“神经中枢”。上阵的主力队员,变成了科学家和工程师。

新基建的四个层次 资料图片

与以往政府规划、国企主攻不同的是,这一轮的“数字新基建”,社会资本和市场化的科技公司正在成为参与其中的重要力量,甚至在某些场景扮演先锋角色。其依据在于:数字新基建所涉及领域的诸多技术积累,多年来都是由这些市场化的科技公司在主导实践。

狭义的新基建,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领域,这是一块创新属性极强的蛋糕——如今看来,更像是科技巨头们的饕餮。其实,新基建并不算新,各大板块的场景试水早就开始,各科研单位和企业主体也早就在各自领域进行相关技术积累。2018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基建首次以一个集合概念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相对于侧重“补短板”的 “广义新基建”,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明显带有更强的未来感,尤其在围绕前沿技术领域的诸多布局,已经通过多年的场景应用实践验证。

比如无人驾驶,堪称人工智能领域的“终极场景”之一。高度智能化的车辆,需要在高度智能化的场景中运行,互相之间还要有精确无误的数据传输——这是一项既熬时间又“烧钱”的复杂工程。而此前国内如百度这样的先行者,已在其中耗时七八年,投入资金数百亿。

湖南长沙是率先试点智能驾驶的城市之一。2016 年,长沙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开始规划建设,吸引了百度、地平线、猎豹移动、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中联环境、京东无人车等347 家智能汽车关联企业落户。

在长沙市湘江新区一段短短7.8 公里的智能系统测试区内,集成了包括了定制化智能驾驶网联系统、定制化智能监管网联系统、定制化智能网联数据管理软件平台、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电子警察及交警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系统、基于5G 的V2X 系统等诸多系统,可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的需求。这片试验田,可以视作对未来智能交通场景的一次极限挑战。

百度在长沙路测的首批L4 级自动驾驶出租车 资料图片

地方政府携手标杆科技公司,成为这一轮数字新基建的特色之一。2019 年9 月,百度与一汽红旗联合研发的45 辆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被允许在长沙划定的100 平方公里范围城市道路和100 公里高速公路进行开放路段测试。

对于地方决策者来说,企业的实践经验将决定新基建的落子布局。相对于投下去、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基建,形式更为抽象、短期难见效益的新基建,让决策者需要更加稳妥的依据支撑;对于百度来说,虽然与大规模商业化运营仍然相距甚远,但是从无人驾驶探索过程中不断外溢的新技术,已经在诸多智能场景中逐步开花结果。

长沙抢跑智能驾驶,而杭州则依托阿里系的版图扩张,以阿里云为“数据中枢”,在坚守新零售、智慧物流、远程办公等几块优势阵地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诸多领域,而这些新场景带给这支年轻团队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能将数据能力与场景实践经验尽快融合。

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资料图片

产业数字化主战场

目前,互联网巨头在传统业务领域已没有太多想象空间,所以纷纷将战场瞄准产业数字化的,新基建则是必争之地。

百度的应用场景延伸,主要围绕“AI 大脑”展开,阿里系则率先发力智慧政务。2018 年,阿里达摩院正式成立。这支重金打造的特种部队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在一些阿里尚未触达的前沿领域提前渗透,为大军进入布下先手棋。

早在2013 年底,浙江省电子政务的第一朵“云”——“杭州政务云”开始试点建设,整个云平台采用阿里云“飞天”架构。根据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3 月31 日,阿里云位列中央国家机关云计算采购市场第一,市场份额超过50%。

不过在政务云领域,目前阿里并非一骑绝尘,电科云、天翼云、浪潮云等国家队也同样实力强劲,身后还有华为、腾讯、百度这样的老对手穷追不舍。从涉足时间来看,华为甚至略早于阿里云。早在2011 年,华为即成立政企云业务部,开启助力政府新基建的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Cloud&AI 正式升级成为继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 之外的华为第四大BG。华为希望,大量G 端“智慧工程”建设,可以成为公司下一个业务增长极。

华为5G 无人机应用于河湖巡检 资料图片

在分享这块巨大蛋糕的同时,巨头们也基于各自的看家本领,将创新技术延伸到广阔的行业应用中,推动传统行业“降本增效”。例如,阿里将大数据与农业生产结合,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华为将5G 技术应用到水利行业中,实现河湖治理、重大水利工程的“机器换人”;京东数科基于AI和区块链等技术能力,结合京东在物流领域的实践经验,推出大宗商品流通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不同在于,相对于“老基建”的价值传导链条长,新基建惠及面将更加扁平化。这些看似“无形”的数据和通信技术,将直接惠及公共管理、居民消费、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管理决策和社会运转整体提效。这就意味着,习惯了与C 端用户和多元化场景打交道的科技公司,在大量实践领域将更具备经验优势。

另外,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实践,将成为数字新基建的核心命题。而抢占终端应用场景,除了基础设施布局外,比拼的是数据量和计算力——某种程度上,谁占据的场景越多,谁就可能拥有更丰富的计算力。这些目前看来还较为分散的场景探索,最终会在新基建的步步推进下,汇合成一张智能化社会的恢宏蓝图。

谁能成为“新国企”

疫情期间,我们已经隐约感觉到,一张可以洞悉我们居家出行的智慧网络,正在深度介入日常生活。当我们用着华为、小米的手机,每天通过微信、支付宝的健康码出入小区,用百度地图的大数据关注我们身边的疫情动态时,这些品牌在我们脑海中的出现频率,已经逐步取代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老牌国企。对14 亿国人来说,它们正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对世界来说,这些公司正在成为代表中国科技形象的“国家企业”。

2014 年“双十一”期间,马云在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时,就表达希望阿里能成为像韩国的三星、美国的苹果、德国的奔驰这样的国家企业。我们看到,如BAT、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正在逐步成为我们数字生活的新一代运营商。

以云计算领域为例,直接颠覆的是IOE时代由运营商建设、面向客户出售主机托管服务的传统数据中心模式——IOE,即IBM小型机、Oracle 商业数据库和EMC 集中式存储。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像中国电信这样的传统数据中心运营商地位,很可能逐步被阿里云、华为这些头部“云厂商”所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会被淘汰,它们也许会下沉到更加基础的层面去完成它们的使命。例如基础网络的铺设。只要盘子足够大,合作的机会就总是多于竞争。

在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眼里,当年IOE 时代“烟囱林立”的数据中心架构体系带来了诸多问题,如成本的重复投入和维护、数据之间难打通复用,从而面临推倒重建风险等。而这一轮数字经济新基建则需要吸取教训,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计算资源浪费。

既然是新旧场景融合,就少不了跨界协作。在这场合纵连横的大棋局上,我们不断看到巨头之间的觥筹交错——在智慧政务方面,阿里与中国联通成立合资公司;大宗物流领域,京东携手中储发展;数字农业方面,阿里签约北大荒、腾讯牵手新希望;智慧家庭、智能驾驶等方面,百度联姻中国电信。

这份不断延长的名单背后,是科技领域公司正在借助老牌国企和行业龙头之力,将新技术和新思维带入各个传统场景中,实践自己的理想抱负。尤其在一些关系到发展大计的基础领域,经验能力的积累,本身也是“政商资源”的积累。通过与地方政府和龙头国企结盟,构建合作“铁三角”,正在成为各大科技巨头推动场景落地的主流模式。

台下十年功

新基建的戏台上,并不是谁都有机会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背后的淘汰赛只会更加残酷,马太效应也会更加明显。

在近日国资委主办的企业家高端对话活动上,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表示:新基建应按照“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原则展开,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参与建设,多数企业则积极利用新基建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由于事关国计民生,即使像BAT、华为这样的企业,也大多以自己积累多年的核心能力为基础,在各自能力圈内步步为营、稳步扩张。对于一些创业公司来说,更需要找准自己的能力定位,聚焦力所能及的业务场景。

投资人对于这一轮新基建大多表现得格外冷静。达晨财智董事总经理公绪华表示,“新基建只能视作宏观利好因素之一,基金并不会因为一个项目沾上了新基建的概念就大幅度加分。投资与否,仍然取决于项目的基本面。”公绪华同时建议,创业公司不要试图去跟巨头正面PK,而是要精确切入一些巨头暂时顾不过来的真空地带,率先占据市场坑位。可以说,这一轮的“数字新基建”基调之下,企业更加专注于场景实践,专注于技术的融合创新。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认为,中国当下发展的关键是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而不是所谓的“新动能”去替换传统产业。此外,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关键是架构创新,即以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架构去重新整合并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与服务能力。也就是说,对于所有瞄准新基建这块蛋糕的企业来说,没有台下十年功,难以赢得台上一分钟的机会。

互联网创业时代有一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面对这一轮“数字新基建”,所有入场者都要先通过严格的测试,“没有一条好泳裤,你连下水的机会都没有”。

猜你喜欢
百度阿里华为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云上阿里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疼痛后才计数
华为:畅享8系列
百度年度热搜榜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不懂就百度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