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活水养殖技术在刀鲚鱼种培育阶段的应用

2020-06-05 07:33曹文景,顾树信,李荣福
科学养鱼 2020年4期
关键词:活水鱼种饵料

近年来,随着长江刀鲚“离水即死”、人工繁育等技术难题的突破,现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新兴的名贵养殖鱼类。为了提高长江刀鲚鱼种培育效果,2019年本公司开展了活水养殖技术在刀鲚鱼种培育阶段的应用试验。试验选用3个相同标准的塘口,总面积22.5亩,试养时间112天,试验池平均增重倍数分别为21.38、23.42,分别比对照池高10.9%、12%;养殖成活率77.9%、78.2%,分别比对照池高7.7%、8.0%;试验池亩平纯效益分别达8130元和8294元,比对照池分别高208.84%和213.05%。试验显示:通过“生态活水”养殖技术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刀鲚鱼种培育效果,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试养情况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与设施配置

1.试验池塘

标准池塘3口,分试验池2口、面积15亩,对照池1口、面积7.5亩。池塘保水深度1.8~2.0米,南北向,池底淤泥较少。池塘进排水分开并设置进排水设施,进水口网套规格为60目的过滤筛绢网制作。排水口设置一道30目的过滤拦网。试验池水源取自公司水产养殖区生态净化循环用水处理池,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符合国家淡水渔业水质标准。7月初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兑水全塘泼洒,消毒后干塘曝晒,清除野杂鱼,杀灭有害生物等感染源。在刀鲚鱼种下池前10天进水,水深1米,同时开始培水,随着水色浓度变化而分次加水至1.8米,为放养鲚种做好准备。

2.设施配套

在池塘培水期间,配置好增氧设施,制造“生态活水”。试验池1号配置活水机1台,功率430瓦。试验池2号配置活水机两台,功率为860瓦。对照池配备1台1500瓦水车式增氧机。

鲚种个体弱小,养殖期间极易遭受水鸟、水鸭子等敌害的侵害。鲚种放养后即将养殖塘口分别设置防鸟网。方法为:在池塘两侧横向塘埂坡顶端平面每隔30厘米插1根木桩,总共插30根,池塘纵向的塘埂上每隔20厘米插1根木桩,总共插40根。然后用带有反光效果的防鸟线在塘口四周离岸1.5~2米距离横向、纵向拉直拉紧并扎紧在木桩上,设置好简易的防鸟设施。

二、鲚种放养

试验用刀鲚鱼种来源于本公司自繁自育的刀鲚鱼种,鱼种个体活力强、鳞片完整、无伤无病、规格整齐。放养时间为2019年8月1-3日上午5:30-9:30,在太阳光较弱时组织搬运。放养前一天,用解毒调水剂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搬运工具选择300升的蓝色塑料方桶,加培育池水至2/3处,配制盐度5,每个桶装运800~1000尾。运输桶的上方加盖遮阳网,避免光照直射。到达塘口后,先将装运容器搬至放养塘水中进行水温温差调节,直至水温接近,即将蓝色运输桶里的水温与放养塘口水温温差调节在1℃范围以内,再缓慢将刀鲚鱼种倒入池中,防止鲚种水温差产生应激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试验池1号、2号分别放养22000、23000尾,平均体重分别为0.39、0.36克/尾;对照池放养22000尾,平均体重0.36克/尾(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刀鲚苗的放养情况

三、饵料生物培育及投喂

刀鲚鱼种培育阶段的饵料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如轮虫、裸腹藻、桡足类等。按照刀鲚池、饵料生物池1∶3的比例进行饵料生物培育。饵料生物塘清塘后加水40厘米,按100~150千克/亩投放发酵腐熟的有机肥(鸡粪或采购的生物有机肥),将有机肥分成数个点投放在池坡四周水中进行肥水。经7~10天培育,饵料生物密度达到高峰,在高峰期,采取人工拉网或浮泵采集器收集。每个刀鲚塘每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5~7.5千克。饵料生物塘分3个批次培育或周转,每批次饵料生物培育间隔时间7~10天,同时根据天气和水温灵活掌握,并备有生物饵料培育应急塘口,以确保在刀鲚种养殖期间对饵料生物需求的衔接和均衡供给。

四、养殖管理

1.日常管理

每天日常巡塘3次,早、中、晚各1次,观察刀鲚鱼种的活动情况,巡塘时重点观察鲚种活动是否正常、水色变化、塘里有无病死鱼,以及进排水的过滤网和防鸟网线是否损坏,一经发现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并修复。

2.水质管理

鲚种培育池以投喂饵料生物为主,水色易清,一般每星期注排池水两次,通过注排更换新水或是施用单胞藻补充数量等措施来实现浮游植物的更新和数量补充。同时每半个月施用微生态制剂帮助改善水体水质。

养殖期间,耕水机24小时开启,确保增氧活水机能够在长方形试验池形成全水面、全水层、全时段和全天候的“四维”全时空微速循环流动的“生态活水”,均衡供给养殖池塘水体的溶氧,加速水体内有害物质的分解和释放,促进底泥和底质营养的迁移转化。

3.相关水质检测

饲养期间每星期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两次,阴雨天气增加检测次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养殖水体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表2)。

表2 试验池与对照池氨氮、亚硝酸盐指标的测定结果统计

4.防病

8-11月,一般每月1次,以中药制剂为主,重点预防寄生虫的发生,整过养殖期间无鱼病发生,鲚种生长良好。

五、结果

经112天的精心培育,试验池1号、2号塘口分别收获鲚种17138、17986尾;成活率分别为77.9%、78.2%; 鲚种平均规格分别为8.34、8.43克/尾;鲚种产值分别为257070、269790元;亩均产出分别为34276、35972元,亩均效益分别为8130、8294元。对照池收获鲚种15444尾,成活率70.2%,规格7.52克/尾;鲚种产值231660元,亩均产出30888元,亩效益3893元,详见表3。

六、讨论

1.生态活水培育有效地提高了刀鲚鱼种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增氧活水机造就了微速循环流动中高效率的“微生态系统”,有利于促进浮游动物的持续快速繁殖,而浮游动物含有大量活性物质,更有利于促进鲚种的生长和提高刀鲚苗种培育的成活率。收获结果显示:试验池1号、2号平均规格体重分别比对照池增重0.82克、0.91克,使用活水机的试验池鲚种成活率分别高于对照7.7%、8.0%。试验表明,配合使用生物制剂,且有利于活水机的功能优势发挥,有效地提高水体中、下层的溶氧和水温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了刀鲚苗摄食率和饵料消化率,显著提高了刀鲚苗池的饵料利用率,从而加快了刀鲚苗的生长速度,降低了水体污染和病害发生概率,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刀鲚鱼种养殖成活率。

2.生态活水培育提高了刀鲚鱼种产出效益和生态效益

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池1号、2号亩均产出分别为34276、35972元,亩均效益分别为 8130、8294元,分别比对照池高208.84%和213.05%,养殖效益十分明显。

表3 活水养殖试验池与对照池投入与产出情况

猜你喜欢
活水鱼种饵料
香饵
香饵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为有金融活水来
渠清源于活水
冬放鱼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