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审计师行业专长与盈余质量

2020-06-05 02:50包翠华韩龙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长审计师盈余

包翠华,韩龙生

(上饶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是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的主要参考,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准入制度规定的门槛之一,更是影响管理者薪酬的重要考核指标,由于管理者在信息不对称主体间的优势地位以及会计制度的不完备性,赋予了管理者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可能。近年来,绿大地、万福生科等财务造假案件的频发,使造假的主要手段——盈余管理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探讨的热点。管理者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施主体。已有研究大多基于代理理论,在管理者“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研究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行为方式以及治理。但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理性。高层梯队理论以及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管理者掌握着公司的经济命脉,具有绝对的权威,更容易滋生过度自信,进而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以及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大多认同管理者过度自信所表现的高风险偏好,易诱发上市公司过度的融资、投资、并购等行为,但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否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讨论较少;管理者个人特征[1]、经营状况[2]、经济周期[3]、盈余管理方式[4]、股权性质[5]等因素能够通过影响过度自信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对其行为进行调节,但缺少对外部监督机制的关注。实际上,作为外部监督机制的主要形式: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有效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且执业能力越强的审计师,越能有效识别盈余管理,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本文以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替代指标,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并进一步加入审计师行业专长这一外部治理特征作为调节变量,检验审计师行业专长是否能有效抑制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造成的盈余管理问题。

1 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1.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

Roll(1986)[6]首次将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特征引入管理者行为的研究,并将其总结为“傲慢理论”,认为管理者在评估公司价值时存在过度自信,会导致过度的并购活动,造成资本市场股价的剧烈波动。后续研究者也开始着手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相继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7]、过度负债[8]、激进并购[9]和不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10]等正相关,造成公司价值的减损,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11]。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Katherine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者通过有目的地控制财务信息披露过程,以获取私利的“披露管理”。从盈余管理的动机来看,主要包括符合监管制度、满足考核指标、维持声誉等,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管理层盈余预期没能实现,才会产生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行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由于对公司的未来过于乐观,往往容易高估公司的收益,而低估经营风险,因此作出过度投资、激进并购等各种不理性的决策,这些决策的后果往往会使公司实际盈余达不到管理者的预期,这时管理者会选择隐蔽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来降低各种不利影响,维护自身和公司的形象[12]。因盈余管理的方向不同,分为正向盈余管理和负向盈余管理,但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的盈余管理都是过度自信的管理层为掩盖各种错误决策而采取的手段。一方面,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不甘于失败,为维护自身的形象,需要通过正向盈余管理使盈余符合预期;另一方面,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有着自我归因心理特征,倾向于将业绩与预期不符归因于客观因素,坚信未来业绩会回升,为使利益相关者接受此观点,保持市场对自身的信任,需要通过负向盈余管理,增加未来业绩上升空间,以使未来业绩符合甚至超过预期。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即管理者越过度自信,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设1-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正向盈余管理正相关。

假设1-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负向盈余管理正相关。

1.2 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和盈余管理的影响

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对投资者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能力短板的一个重要补充,有效审计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财务报告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拥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有更高的概率发现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13]、提升判断效率[14],进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抑制[15]。在不同的行业中,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有较大差异[16]。审计工作要针对具体行业的特点设置特殊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从而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针对某一具体行业设置特殊审计程序的能力就被称为审计师行业专长,是审计师对长时间从事某行业审计工作所积累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的成果。所以,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熟练而迅速地识别该行业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点,揭露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给管理者以威慑,在与管理者的博弈中取得优势,抑制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同时,审计师也有动机去发现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所造成的盈余管理。由于培育行业专长,提高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一旦被发现审计失败,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的声誉都会受损,会对今后审计业务的开拓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因此,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对管理层的过度自信会更加敏感,更能有效地发现上市公司操纵利润、虚构交易等各种盈余管理行为。所以,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更有可能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产生的盈余管理,提高盈余质量和财务报告质量,更充分地发挥第三方审计的监督职能。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审计师行业专长能有效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产生的盈余管理。

假设2-1:审计师行业专长能有效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产生的正向盈余管理。

假设2-2:审计师行业专长能有效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产生的负向盈余管理。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3-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1)剔除金融保险业的公司样本;(2)剔除ST、*ST的公司样本;(3)剔除首次上市当年及其他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4)剔除行业年公司数不足15家的公司样本,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Winsorized缩尾处理后,最终得到了8 742个观测样本。样本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处理软件为Stata13。

2.2 主要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程度。参考黄梅和夏新平(2009)[17]的研究,本文选取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程度的替代变量。我们将从三个角度考察盈余管理程度,变量|DA|为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该值越大,表明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深;变量DA+为正向应计盈余管理,该绝对值越大,表明管理者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越深;变量DA-为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该绝对值越大,表明管理者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越深。

(2)解释变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参考姜付秀(2009)[11]的衡量方法,管理者薪酬越高,地位就越重要,就越容易过度自信,同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增持公司股票。因此,我们选用管理者薪酬以及管理者持股变化的联合指标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指标。设定虚拟变量Overcon,若薪酬前三的高管薪酬之和除以所有高管薪酬之和的比值高于样本均值或管理者因非配股原因增持股本,则该值为1,否则为0。

(3)调节变量:审计师行业专长。审计师行业专长是审计师长期审计某一特定行业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因此,在某一特定行业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多,审计师越有可能具备该行业的行业专长。应用市场份额衡量行业专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行业市场份额法(IMS)(1)IMS为签字会计师在某一行业中的客户的总资产之和与该行业中所有公司的总资产之和的比值。和行业组合份额法(IPS)(2)IPS为签字会计师在某一行业中的客户的总资产之和与该签字会计师所审计的所有行业所有公司的总资产之和的比值。以及加权市场份额法(IMS+IPS)。由于加权市场份额法可以避免行业市场份额法和行业组合份额法在衡量行业专长时的偏差(Neal和Riley,2004)[18],因此,我们采用加权市场份额来衡量行业专长。具体来说,先分别计算两位签字会计师的加权市场份额,然后将两位签字会计师的加权市场份额值相加后除以2得到平均值Special,Special的值越大表明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越高。

(4)控制变量。参考以往研究,我们选择如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以总资产自然对数表示;财务风险Lev,以资产负债率表示;增长力Growth,以资产增长率表示;成长性Q,以托宾Q表示;流动性Cof,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总资产比重表示;盈利能力Roa,以总资产收益率表示;股权集中度Ownership,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示;治理结构Board,以独立董事占比表示;现金流风险AR,以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表示;持续经营风险Loss,虚拟变量,当期净利为负,取值为1,否则为0。

2.3 模型构建

为检验假设1,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DA|= β0+β1Overcon+β2Size+β3Lev+β4Q+β5Cof+β6Roa+β7Ownership+β8Board+β9AR+β10Loss+ε

(1)

为检验假设2,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DA|=β0+β1Overcon+β2Special+β3Overcon*Special+β4Size+β5Lev+β6Q+β7Cof+β8Roa+β9Ownership+β10Board+β11AR+β12Loss+ε

(2)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如表1所示,DA的最大值为0.738,最小值为0.000,平均值为0.078,标准差为0.074,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Overcon的平均值为0.654,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前三名所占的比重较高,管理者存在一定的过度自信倾向;Special的最大值为1.721,最小值为0.006,平均值为0.736,说明审计师行业专长存在较大差异;托宾Q最大值为11.843,最小值为0.190,标准差为1.934,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存在很大差异。财务风险Lev最大值为0.934,最小值为0.060,标准差为0.211,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存在较大差异。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3.2 相关性分析

表2列示了Pearson相关系数的结果,Overcon与|DA|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与假设1相符,说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正相关,表明管理者越自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Special与|DA|的相关系数都显著为负,表明审计师行业专长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但更为稳健的结果需要后续的回归分析加以检验。模型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显著小于0.5,说明所选择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表2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

续表2

变量OwnershipGrowthBoardLossCofARQOwnership1Growth0.0051Board0.034∗∗∗-0.0101Loss-0.059∗∗∗-0.108∗∗∗0.0131Cof0.093∗∗∗-0.056∗∗∗-0.030∗∗∗-0.177∗∗∗1AR-0.085∗∗∗0.025∗∗0.012-0.039∗∗∗-0.142∗∗∗1Q-0.156∗∗∗0.047∗∗∗0.049∗∗∗0.033∗∗∗0.042∗∗∗0.100∗∗∗1注: ∗、∗∗、∗∗∗分别表示相关性在10%、5%、1%上显著。下同。

3.3 回归分析

3.3.1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由表3第(1)列可见,管理者过度自信变量Overcon与应计盈余|DA|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增长,验证假设1。管理者过度自信变量与正向应计盈余DA+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负向应计盈余DA-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正向和负向的盈余管理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从而验证了假设1-1和假设1-2。

在控制变量方面:Loss与应计盈余|DA|显著正相关,说明上市公司亏损会导致盈余管理程度增加;Q与应计盈余|DA|显著正相关,说明成长性越好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的程度也更高;Size与应计盈余|DA|显著为负,与正向盈余DA+显著正相关,与负向盈余DA-显著负相关,说明相对于负向盈余管理,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Lev与应计盈余|DA|显著正相关,说明财务风险的增加会导致盈余管理程度加深;股权集中度Ownership与正向盈余管理DA+显著正相关,说明股权集中会导致正向盈余管理增加。

表3 假设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3.2 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如表4所示,Overcon*Spe与应计盈余管理|DA|显著负相关,表明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产生的盈余管理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从而验证了假设2,然而对盈余管理的方向进行细分后,Overcon*Spe与DA+和DA-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假设2-1和假设2-2也得到验证,所以不论是正向还是负向盈余管理,审计师行业专长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也就是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带来的盈余管理行为,为投资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表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3.3.3 内生性检验。为排除缓解研究模型可能存在的互为因果、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进行如下检验:

(1)倾向得分匹配。基于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的企业,筛选出与这些企业各方面(为本文所选取的控制变量)类似,但管理者不存在过度自信的企业。具体步骤为:通过Logit模型对管理者是否存在过度自信进行倾向评分;然后,采用最近邻近匹配的方法进行一对一匹配,最后得到7 806个样本。结果表明,Overcon对|DA|、DA+、DA-的回归系数为正,Overcon*Spe对|DA|、DA+、DA-的回归系数为负,本文的主要结论未发生较大变化。

(2)二阶段回归。第一阶段用Probit方程估计企业管理者与审计委员会社会关系的决定因素(本文控制变量),据此获得逆米尔斯比率(IMR);然后将逆米尔斯比率代入原模型中。结果表明,逆米尔斯比率(IMR)对|DA|、DA+、DA-的回归系数为正,Overcon* IMR对|DA|、DA+、DA-的回归系数为负,本文的主要结论未发生较大变化。

3.3.4 稳健性测试。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进行了如下检验:其一,主变量替换,将|DA|替换为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自然对数LnDA,对假设1、假设2的结果进行重新检验,得到的结果没有发生较大改变;其二,为了避免交乘项所产生的共线性问题,我们在假设2检验中将Overcon和Special进行了中心化处理,结果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三,将解释变量Special用IMS与IPS相乘的值表示,得到的结果依然稳健;第四,采用公司层面固定效应检验,主要结论不变。

4 结论与启示

如何减少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对促进公司价值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的损害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角度,分析并检验了良好的执业审计师胜任能力是否有助于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信息质量的损害,结果显示:(1)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会带来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包括正向和负向的盈余管理;(2)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产生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表明提升审计师的执业能力,能够显著降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信息质量的损害。

本文可能具有的启示如下:第一,以往的研究关注事务所总体层面的行业专长较多,对审计业务团队行业专长的关注较少,而审计团队与管理者的接触是最为直接的,因此应重视审计师层面的行业专长对管理者行为的治理效应;第二,会计师事务所应注重对审计师行业专长的培育,并在分配审计任务时,将审计师个人的行业专长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从而提供更专业和高质的审计服务,有利于打造会计师事务所的良好的品牌形象;第三,由于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情况比较普遍,应从监管、市场、公司等层面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约束管理者权力,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除审计师行业专长外,未来可以从公司治理领域寻找更多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消极行为的因素,为促进管理者适度自信,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专长审计师盈余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眼镜店的当务之急:宣传引导 彰显专长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