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患者中医临床诊疗分析

2020-06-05 13:17吴振庭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0期

吴振庭

【摘要】目的 对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诊疗价值的综合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48例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女性患者。将这4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诊疗方法。对比分析两者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用中医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患者有更为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中医临床诊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01

在临床中较为普遍的多发病之一就是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可同时诱发焦虑症,尤其是女性更年期阶段。女性更年期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会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所以该阶段女性在出现心血管疾病后,会有很高概念伴发焦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48例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女性患者。将这4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选取研究对象皆符合女性更年期标准,并且本次研究均取得患者同意。观察组患者最低年龄为50岁,最高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62.68±9.24)岁;病程时间范围为1.47~12.05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36±4.23)年;其中有6例高血压,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3例心律失常。对照组最低年龄为51岁,最高年龄为71岁,平均年龄为(63.14±9.78)岁,病程时间范围为1.58~11.05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49±4.75)年;疾病类型:5例高血压,4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3例心律失常。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时间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抗凝、降压和改善循环治疗,连续14天口服0.4mg阿普唑仑片,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治疗方法,每天2次服用宁神定志丸,一次10 g,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如果SAS评分为50分~59分,则为轻度焦虑,如果SAS评分为60分—69分,则为中度焦虑,如果SAS评分为70分以上,则为重度焦虑。如果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女性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后完全消失了临床症状并且SAS评分恢复正常则为显效;如果患者接受治疗后有一定程度的消除临床症状,并且SAS评分恢复正常則为有效;如果患者接受治疗后没有消除临床症状且SAS评分未恢复正常则为无效。(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患者总人数*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差异,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对比两组数据发现,就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

就SAS评分而言,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P<0.05)。

3 讨 论

女性更年期经常伴有一些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等心理,逐渐发展成焦虑症,所以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重视焦虑症的治疗。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中医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患者有更为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祖力胡马尔.玉素甫,郭 蔚,徐 燕,刘永明.中西医防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3):48-51,64.

[2] 陶海侠.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患者中医临床诊疗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