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20-06-05 13:17宋薇蔡崔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依从性

宋薇 蔡崔春

【摘要】目的 探索分析个案管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收住入院的116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分析组,两组各58位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运用房颤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分析组在此基础上建立个案管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记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INR检测率和达标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在给予分析组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后,分析组的治疗依从性达到70.69%,运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对照组,其治疗依从性为44.83%。两组房颤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对比结果十分显著,对照组显著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工作,通过表2能够发现,在第1、3、4、7、9、11、12个月,两组患者的INR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个案护理,分析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疾病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探索分析个案管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实施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临床治疗护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个案管理;非瓣膜性房颤;华法林抗凝;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收住入院的116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分析组,两组各58位患者。分析组的房颤患者中,男27例,女31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12±3.11)岁;合并糖尿病患者12例,高血压患者42例,体循环栓塞史2例。对照组的房颤患者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36±3.28)岁;合并糖尿病患者14例,高血压患者44例,体循环栓塞史3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符合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诊断标准,且病人和家属完善知情签署同意书,患者本身有意识,能够自主进行沟通交流,愿意后期配合随访工作。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高血压情况较为严重,以及在半年范围内发生过脑血管疾病,且对华法林过敏,不适宜参与本次临床研究[1]。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临床常规诊疗与护理,具体措施如下:给予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一次INR/周,保持在1.8~3.0,进行2次的INR监测后,进行1次/每4周.给每个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准确服用时间、次数、方法,以及服药期间联合用药方法,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告知患者在服药期间遵医嘱进行随访。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每月定期进行患者的抗凝治疗达标率检测,共进行12个月。

分析組在对照组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对患者采取疾病个案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阶段:患者入院后1~2天、一对一病房访视,患者入组后由个案管理护士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向患者介绍个案管理的主要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提供联系方式;病房的个案管理护士填写《抗凝管理档案》,医生拟定治疗计划,组织小组会议,初步评估问题,小组成员实施干预;给予健康宣教:房颤的危害,华法林用药指导、影响抗凝效果的药物与食物[2]。

第二阶段:患者入院后第4~6天,一对一病房访视,综合评估、组织个案小组会议,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护士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口头提问评估健康教育效果;健康教育:抗凝的并发症,抗凝出血自我观察,INR正常值及意义。

第三阶段:患者出院前7~10天,一对一病房访视,制定出院护理计划、预约出院第2周、4周、以后每个月门诊随访。口头提问评价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健康教育强调复查INR的重要性,指导抗凝治疗副作用的观察[3]。

第四阶段:门诊随访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出院后第二周、第四周、以后每月门诊检测INR,评估服药依从性,由医生制定抗凝方案,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根据患者INR结果预约下次随访时间,随访结束后填写《抗凝管理档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服药依从性对比结果

通过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在给予分析组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后,分析组的服药依从性达到70.69%,运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对照组,其服药依从性为44.83%。两组房颤患者临床服药依从性对比结果十分显著,对照组显著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服药依从性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INR检测达标情况对比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工作,通过表2能够发现,在第1、3、4、7、9、11、12个月,两组患者的INR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NR检测达标情况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个案护理,分析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疾病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意义重大。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

3 讨 论

综上所述,通过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在给予分析组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后,分析组的治疗依从性达到70.69%,运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对照组,其治疗依从性为44.83%。两组房颤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对比结果十分显著,对照组显著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工作,通过表2能够发现,在第1、3、4、7、9、11、12个月,两组患者的INR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个案护理,分析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疾病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得出结论:通过探索分析个案管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实施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临床治疗护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4]。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同时在个案管理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效果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傅咏华,胡春燕,李志强,胡佩华,汤燕颖.个案护理管理在持续性房颤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07):837-839.

[2] 饶文洁,姜春黎,王 琳,刘 娜,薛叶潇,徐加平,尤寿江,曹勇军.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及其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抗凝治疗[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05):325-329.

[3] 李志强,李锦玉,蒋庆渊,傅咏华,汤燕颖,马晶,王春燕,胡春燕.专人随访管理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0):1064-1067.

猜你喜欢
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药学服务与用药依从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计划生育服务对产后避孕依从性和成功率的影响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观察与护理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