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刺电针动法联合通督交泰针法对中风患者踝背屈功能障碍影响的临床观察

2020-06-05 13:17王俊涛吕文亮贾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风

王俊涛 吕文亮 贾力

【摘要】目的 观察合谷刺电针动法联合通督交泰针法治疗中风后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合谷刺电针动法;试验组合谷刺电针动法结合通督交泰针法。治疗前后采用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显著增加(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谷刺电针动法联合通督交泰针法合谷刺电针动法治疗都能够改善中风患者踝背屈功能,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中风;通督交泰针法;合谷刺;踝背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02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中风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踝关节功能障碍[1]。合谷刺电针动法结合古代合谷刺与现代经筋结点理论而成针刺疗法,在中风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中疗效显著[2]。通督交泰针法根据中枢控制及局部取穴治疗的理论为激发人体任脉经气针对中风患者的特殊针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中风后踝背屈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一般资料如下。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斷标准

依照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

1.2.2 西医诊断标准

依照中华神经科学会发布的“各种脑血管病诊断标准”[4]。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合谷刺电针动法:取穴足三里、阳陵泉;飞扬、昆仑。针灸针直刺1寸,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提至浅层,分别向两旁斜刺至得气,将针退至皮下后垂直进针1寸,在穴位与第1针约成45°左右旁开0.5cm针尖向外侧斜刺,连接三组导线,接通治疗仪(英迪牌KWD-808I)。频率50Hz,断续波,治疗15min/次,1次/日,每6天休1天,共28天。

试验组:合谷刺电针动法联合通督交泰针法

合谷刺电针动法同对照组。

通督交泰针法:取穴神庭透百会、气海透关元。患者仰卧位,施术者采用150 mm不锈钢芒针(华佗牌),针尖与皮肤平面呈15~20°平刺,神庭透百会,气海透关元,针刺5 cm后小幅度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日,每6天休1天,共28天。

1.3 疗效评价

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评估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患者坐位,腓骨的纵轴线作为固定臂,以第五跖骨的长轴线为移动臂测量患者踝关节主动背屈最大角度。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否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5 结 果(见表2)

6 讨 论

中风在中医学中属痿病,由于机体气血两虚,阴阳失衡,筋脉、关节、肌肉失于濡养。痿病治疗常用“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总领人体一身之阴阳,通督交泰针法中神庭透百会、气海透关元,能够调整任督二脉之气机,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健康状态,结合局部取穴促进中风后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

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肢体失去了上级神经的支配,产生异常运动模式。通督交泰针法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与患侧肢体重新建立联系,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大脑的可塑性与运动控制理论。针对中风后踝背屈功能障碍通督交泰针法刺激神经中枢,合谷刺电针动法局部治疗踝关节,既可以使中枢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刺激踝关节周围的皮肤、神经、血管,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及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力。

参考文献

[1] 刘 玥,金香兰,张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08):1180-1183.

[2] 冯丽媛.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3] 李国锐.《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出台[J].标准化信息,1995(02):5.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猜你喜欢
中风
尤易被忽略的“另类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你属于中风高危人群吗?
中风康复急不得 耐心坚持有则守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风后复健可针药并用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