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云南建水治水相关文献考释

2020-06-06 01:55后娇娇
云南档案 2020年3期
关键词:建水江河水利

■ 后娇娇

鄂尔泰(1677—1745),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康熙朝举人,任内务府员外郎,与田文镜、李卫同为雍正帝心腹。雍正六年(1728)任云贵总督,期间绩著封疆、惠治边陲,除“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不忘兴修水利、科学治水,对云南的水利工程有重要贡献。鄂尔泰充分认识到水利对国家的重要性,在写给皇帝的《兴修水利疏》中提到,地方水利为第一要务,兴废所系民生,不可畏难惜费,足见他对水利建设的重视。仅就云南建水一地而言,他亲自督修的治水工程,就有治理泸江、塌冲、象冲三河和开挖李浩寨水渠两项。鄂尔泰写下《临安修河教》(清代建水为临安府府治所在)一文,详细记载了建水河道治理方案,另著有上书皇帝的《兴修水利疏》,文中也提及了临安治水之事及其对人员经费的主张。建水旧时河流众多、水患频发,鄂尔泰治水对建水这个农耕大县具有深远影响。

一、建水治水沿革

建水,亦称惠历,是一个以水为名的城市。元史地理志称“夏秋溪水涨溢如海”,彝语称“海”为“惠”、“大”为“历”,汉语就是建水,城名由此而来。旧时建水“碧如拖蓝,居民环处”,水资源丰富,《(嘉庆)临安府志》里录其最著者有泸江、曲江、塌冲河、象冲河、白沙河、黑龙潭、溥博泉、渊泉、石壁泉、草海、龙井、玉洁井、诸葛井等28 项。然而,“水以利民亦以病民”,水源充沛给农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水患之忧。

图1:颜洞入口的泸江河段

泸江河、塌冲河、象冲河是建水重要的三条河流,古人分别称之为大河、中河、小河,汇合后注入岩洞(亦称颜洞)。《(民国)重印建水州志》记载:泸江河“山溪破坏,沙滞泥淤,河高于田,最易冲决”,塌冲河“晴则扬尘,雨则泛滥,两岸田亩多被淹没”,象冲河“水道狭窄,雨涨汹涌,易至冲决,岁所必修”,三河经常发生水患,淹没和冲毁田园房舍,使河岸人民苦不堪言,成为历代治水的重点。元至元年间,赛典赤治滇时,派回回军驻防建水,疏浚颜洞入口处泸江河道,使河水畅流,以减少水害。明万历四年(1576),兵备道许宗鉴派兵丁修筑泸江河堤,置备“桩柞田”,每年收市斗谷三十旦用作修河经费。后兵备道漆文昌,知府张守纲,知州李滪、杨绪爵、张鼎昌、陈肇奎,临元镇总兵王洪仁相继修筑泸江堤,并沿堤植柳,禁止在颜洞前筑坝堵水使泥沙壅塞。雍正七年(1729),知府张无咎用“桩柞田”买备桩石加固堤岸,又与总镇张应宗、知州祝宏捐出俸禄以补不足。雍正八年(1730),云贵总督鄂尔泰视察建水河道,指授教授祖奉祐、经历夏冕及文武等官员分界督修浚河,密植柳树,开凿岩洞积石,拆洞口鱼床,使泥沙不滞留,水流畅通。此后就年久失修,泸江河经常溃堤改道,昔日良田被淹没,两岸人民苦不堪言。直至建国后建水才重启水利建设。

图2:泸江河东岸少保祠遗址

二、《兴修水利疏》与鄂尔泰建水治水功绩

鄂尔泰重视水利,关心百姓疾苦,他的治水业绩对建水生产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鄂尔泰对建水水利建设作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破除迷信治理泸江河、塌冲河、象冲河,开挖李浩寨水渠和创设“以制度兴水利”三件事上。

据鄂尔泰上书皇帝的《兴修水利疏》记载,每逢夏秋雨季,河道旁的田地农舍常被淹没,每当伐石凿埂必有风霾沙石伤人,当地人称有“神物”,鄂尔泰谓“神以庇民岂以虐民”、“除患济民而神弗许是神不灵”,执意督促知府张无咎派工伐石凿埂,开凿颜洞阻水石埂十三重,自此河宽丈余,水涌沙流;并在泸江至颜洞堤岸810 丈(2700米),塌冲、象冲二河至三河口堤岸4375丈(14583米)造桥、钉桩、挖浅,进行修筑,据《州志》记载“克期告成,数百年所未有也”。鄂尔泰破除迷信、科学治水,解决了百姓的水患之忧,使禾稻备收、田亩丰收。

文中还记载,南庄狮子口等处田地多却苦无活水,雨季迟到则秋成无望。鄂尔泰得知李浩寨山腹中有一道活泉,遂命人投入谷糠,向下寻流,寻找水源,并采取“穿凿地道,伐木为厢”的方式,带领民众辟崖扩源,开渠引水,解决了当地百姓饮水和灌溉用水,使该地田亩皆赖以丰收。

鄂尔泰在《兴修水利疏》中还提出设立水利专项资金和水利专项人员的理念,通过收取土地升价交易之税及盐税设立水利专项基金,交由清廉的官员来管理,"造册存贮,以备永远兴修",“不扰民间一钱,民情欢跃”。此外,他还奏设水利衔职,专管水利工程,希望加强地方官员对水利的重视及责任感。鄂尔泰治水从资金和人员上开创了建水以制度兴水利的先河。

三、《临安修河教》与鄂尔泰治水主张

雍正八年(1730),鄂尔泰视察建水河道,对泸江及塌冲、象冲三条河作了实地勘察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写下《临安修河教》一文,全文共659 字,体现了鄂尔泰对水利工程的主张。现誊抄原文,断句后记录如下:

该府河道从饬,兴修据呈碑摹,业已告竣。但水为地方之脉,固贵流通,而工非旦夕之谋,当图从远。今岩洞已凿,去路虽开,然诸河仅修,全局尚欠。即如近日甫告成功,曾几何时,遂已崩颓。虽据各禀报,并无伤禾苗,然而近功速效断不足以经从远也。治水之道以顺为先。行水之方惟通自下,必洞悉其形势,复分计其工程。务须徹底筹量,然后通盘料理。

本部院查得泸江一河源汇北冲绕过城,南乃归岩洞。上流一带,河身盘曲,多受折冲;下流数处乱石,涌宕不能畅达;中流平顺,处所又皆沙壅,堤薄,岁岁兴修,年年倒塌。今凡盘曲处,应用桩石,使无冲漩之虞。涌宕处尽须击鉴,以免阻遏之患。沙之淤积者挖之必深,挑之必远,则河底见。而受水既多、堤之朽薄者,培之使宽,筑之使固,则河堤坚,而束水有力。此泸江河之形势工程也。其南为塌冲河,又南为象冲河,原与泸江并行,夹岸则皆田亩,总汇小桥,归入河口。二河之身虽略平直,但塌冲则浮沙掩埋,石桥低矮,水流不及;象冲则高流急泄,河窄埂薄,水势难容,每遇涨发,漫岸崩堤,冲没田禾,为患更甚。今必须尽去浮沙,使咽喉无碍,厚培堤埂,使腹背皆坚。此塌冲、象冲之形势工程也。其北之上游则蚂蟥沟,北之中游则锁龙、青云、迎恩等桥之水,北之下游则赛公者。宗二河直流侧注皆入泸江,或阻塞不通,或散漫无束,所在居民莫不受患。今必疏决导引,使之就势归流。又者宗坝河每从黑石冲口冲滚大石填塞河中,尤当建坝筑埂以逼沙挡石。此蚂蟥等沟之形势工程也。

凡此临时布置,尤须因地制宜,勿惜费而省工,勿畏难而略事。勿补苴罅隙,此处合而彼处已开;勿苟且权宜,今年通而明年复塞。任一己之劳,实可以贻万人之逸者,本部院之素志也;博一时之名,究下足垂百世之利者,本部院所羞为也。仰即另事经营,亲身督率,安澜克底,庶群黎永奠康居大利,聿兴使阖郡常登乐岁。统须妥议,该府知努力者、亦殊能事者,共体之。

图3:少保祠遗址出土的残碑

文章首先指出了修河的重要性及要点。鄂尔泰认为治水首要之务是使其通,而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系统地、综合地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合理方案。同时,鄂尔泰在文中分别详细记录了泸江河、塌冲河、象冲河三河及蚂蟥沟的情况和特点。他强调治水要科学规划,不脱离实际,主张必须实地考察,做好被治理河流的调查研究工作,分析水位高低、河流走势、水量大小、含沙量、汛期长短及洪涝灾害等实际情况,通盘考虑,再制定工程方案。从文献记载看,他当时记录的数据是很翔实的,成为研究建水河流历史的重要资料。除主张实地勘察外,鄂尔泰还在文章最后提出一定要严把工程质量关。他历来强调水利对国家对百姓的重要性,“惟地方水利为第一要务,兴废攸系民生”,“皆未可畏难惜费”,担忧旱灾、水灾影响到百姓的生计、国家的安定。工程质量不仅关乎水利建设的成功与否,更关系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所以鄂尔泰尤为重视水利工程的质量,他指出水利工程欲速则不达,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必须从长远考虑,不可热衷于搞短期效应;更不可偷工减料,敷衍了事。鄂尔泰反对纸上谈兵、不搞实地调查、不用数据说话,就做“拍脑袋”决策;反对只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个人政绩出发,而不顾及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他深知严把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性,“短命工程”、“豆腐渣工程”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造成国家损失,也会寒了百姓的心,更重要的是威胁到民众的生命安全,后果之严重,可见一斑。在清朝中前期,这种高度重视水利、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治水的官员实不多见。

从文献资料可知,鄂尔泰心系民生,重视水利建设。他在建水防洪除涝、新建灌溉、治理河道,促进了建水地区农业的发展,保障了建水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合郡士民建祠岩洞口,以昭少保公泸江永奠之功德于不朽”,临安官民怀念他治水之功,在颜洞山脚、泸江河东岸建少保祠,立碑塑像祭祀他。虽然今天少保祠已不复存在,但遗址上剩下的半块残碑,大致记载了当地百姓为纪念鄂尔泰建祠之事,依然提醒着后人铭记鄂尔泰对建水水利发展的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建水江河水利
江河里的水鸟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建水陶艺新观察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建水孔子文化节 尽显儒家君子风范
博览历史盛景 品读紫陶意蕴
——建水紫陶博物馆的探索之旅
江河 万古流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草根公民的江河十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