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考查

2020-06-06 05:57张权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本专题光照气温

张权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整体的特征和整体的变化规律。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嚴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全球变暖是一个世界性话题。有人说,生物圈的“病毒蔓延”可以看作是对大气圈气候变化的一种恶性响应。自然地理环境又具有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找到两个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即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对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类型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试题难度以中等难度为主。高考试题多以区域图、具体事物地域分布图与文字信息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非选择题中各小题之间有较明显的递进关系,命题者多从推理判断、成因探究角度设置问题。试题考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本专题内容能够体现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与分异,是考查自然地理现象的很好的切入点,一直是命题的高频考点。今后命题可能会以某区域自然要素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或以某区域要素或事物分布为背景,考查分布规律。同学们要熟练掌握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基本规律;同时要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分析与解读,提升运用地理规律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对本专题的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例】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总和/天数)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生长,直接原因是( )

A.光照增加B.降水增多

C.气温升高D.温差加大

2.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

B.上午多雾,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

C.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导致东侧通风条件好

D.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导致东侧湿度较大

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林窗是因为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林窗没有形成之前,高大茂密的林木阻挡光照,不利于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生长。林窗形成之后,没有高大茂密的林木的阻挡,空地光照增加,从而促进了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生长。故正确答案为选项A。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直接原因”。林窗区气温高于周边,但气温较高是因为空地光照强造成的。

第2题,林区水汽含量大,一般上午多雾,光照弱于下午。12月,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下午,雾散去,林窗东侧接受太阳光照较多。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

猜你喜欢
本专题光照气温
千亿房企的生存之道
隐蔽的力量
折叠积雪
集中梳理重难点,“新陈代谢”不复杂
水禽舍的光照及其控制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蛋鸭的光照管理
实时气温
预测大型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