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长寿之道

2020-06-07 06:10
养生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食单千山随园

清代著名的才子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活跃于诗坛60余年,享年82岁,是古今文坛中的寿星。他处世积极,其养生之道,仍然值得我们今人去学习与运用。

喜好美食重营养

袁枚在吃的方面很有研究。他深入研究我国的饮食文化,为后人留下著作《随园食单》。在袁枚的诗歌、著作中,也蕴含了不少的养生之道。

袁枚好美食,讲究“不时不食”。袁枚的《随园食单》开创了我国古代饮食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先河。在《随园食单》中,袁枚非常强调应季养生的重要性。他写道:“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袁枚认为,时令不同,适宜食用的食物也不同,即“不时不食”的道理。

袁枚非常喜欢食用豆腐,在他的《随园食单》中,提得最多的美食便是豆腐,如“芙蓉豆腐”“冻豆腐”“虾油豆腐”等。豆腐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还能帮助减肥,并有防癌的功效。豆腐、鱼、海带和白菜,是最好的搭档,用这些食材一起做菜、熬汤,能让营养加倍。

爱好旅游动身体

袁枚爱好旅游,游山玩水不知老。他从少年时期,就热爱大自然,常在风光秀丽之处构思诗文。中年辞官后,袁枚便过着逍遥自在、游山玩水的生活。

袁枚视旅游为很好的养生术。他认为,游山玩水是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他在《老行》诗中说:“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他把“名山”比作“名士”。于是,总是想要一睹为快,为此不惜“老行千里”。

晚年的袁枚,很喜欢爬山,领略“万山随我同奔腾”的乐趣。在七十七岁时,他曾两次游历天台山。他在《二月二十八日出门重游天台》诗中这样写道:“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重携灵寿杖,直渡大江春。柳絮飞如雪,桃花吹满身。亲朋齐莞尔,此老越精神。”正是这种“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的旅游热情,使他越老越精神。

乐观积极好心态

袁枚处世积极。他说自己“八十不知老”,晚年更富闲情逸致。袁枚辞官后,在南京的小仓山筑园造林,怡情养性。晚年他总结自己一生的最大乐趣是“好花进一觞”。而在众多的花里,袁枚最喜欢的是兰花。他曾在《偶成》诗中写道:“幽兰花里熏三日,只觉身轻欲上升。”意思是说,当他置身于兰花丛中,便有飘飘欲仙、爽心惬意的那种感觉。

袁枚退隐乡间,主要忙于读书、写作,但在脑力劳动之余,也注意活动筋骨,做到有动有静,他每天除了散步、练拳、舞剑之外,还喜欢修剪果木、躬耕垄田。这些活动,使他劳而不疲,疲而不衰。

袁枚坦然面对生死。他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用害怕。他在《喜老》诗中这样写道:“一起百事生,一眠万事了。”这种静心从容的气度,令人十分钦佩。

猜你喜欢
食单千山随园
杨优秀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随园食单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10周年学术论坛活动掠影
诗友相陪游千山得句(四首)
《红楼梦》馔食英译与中华饮食文化输出
随园捶虾
从文本获得疗救写作的“食单”
随园·袁枚
刺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