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身又安心

2020-06-08 02:59刘骏娇
当代贵州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方县党工委彝族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刘骏娇

奢香古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搬迁群众接送孩子上下学。

深冬时节,大方县奢香古镇却美景依旧,一栋栋独具彝族元素的房屋、一条条民风十足的街道与螺旋状的花海梯田相伴。古镇里的杂货铺、手工坊、美食街一大早就开始热闹起来。

作为大方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奢香古镇里居住着2880户1.25万人。面对庞大的搬迁人口,奢香古镇以党建为统领,着力建设“五个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不断加快搬迁群众市民化步伐,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漫步古镇,超市、特产店、药店等商铺应有尽有,扶贫微工厂、街道服务中心、希望小课堂等社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看到古镇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更多的搬迁群众一起推广好本地的特色文化。”25岁的彝族女孩龙恩碧说。

龙恩碧一家是2017年搬迁到奢香古镇的。2018年,龙恩碧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奢香古镇创业,借助古镇旅游资源优势,在社区党支部的帮助下建起了自己的彝族服饰店,手工制作当地特色的服装、饰品等进行销售,带动周边15名搬迁群众实现就业。

“我们将‘旅游+文化+创业’贯穿于落实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中,通过将脱贫产业送到家,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大方县顺德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永利介绍。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这句话在搬迁户王巡身上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珠绣制作车间,王巡正忙着赶制手中的新订单。王巡告诉记者,搬到古镇后,不仅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房子,家里的3个小孩也能就近上学,自己还能在家门口挣钱。

“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漂亮房子,但我们不能依赖党和政府一辈子,要脱贫致富,主要还得靠自己。”如今,王巡每天有200元的收入,加上丈夫每月务工近3500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奢香古镇,像龙恩碧、王巡一样过上幸福生活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古镇通过探索建立党组织带强、合作社带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两带三治’社区治理体系,引导搬迁群众由农民向市民转变。”大方县九驿街道办事处主任方基泽介绍,为让搬迁群众安身又安心,大方县在安置点设立街道办事处,成立街道党工委,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参加培训、就业或自主创业,让搬迁群众逐渐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

“十三五”期间,贵州累计实施搬迁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33万人。为确保搬迁群众“水土相服”,贵州把建强组织作为关键一招,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移民群众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规范设立党的领导机构、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配强安置地干部队伍,把党组织“四梁八柱”立起来。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在县城集中安置地设立街道办事处61个,成立街道党工委48个、党委12个,全省873个管理单元共成立党总支46个、党支部663个,划分党小组745个。

猜你喜欢
大方县党工委彝族
白布河畔苍鹭飞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夏日荷景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流动项目上的党内政治生活
宜宾召开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推进会
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