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一起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2020-06-08 11:23林常平王金秀周启转李亚文谢国信李布勇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6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养羊

章 瑶,林常平,王 牌,王 刚,王金秀,代 蕾,方 莉,周启转,李亚文,谢国信,李布勇

(1.海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海口 571100;2.东方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东方 57260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临床上羊、牛、猪对其最易感,潜伏期为14~18 d[1-2]。家畜感染后易影响生产性能,母畜出现屡配不孕、流产等,公畜发生睾丸炎或关节炎,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3]。人可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多途径感染,感染后多表现发热、乏力、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还可损害人的生殖系统,是一类需要重点防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4]。

2017 年3 月27 日,海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称,辖区内某镇一村庄有2 位村民确诊感染布鲁氏菌,怀疑该镇存在羊布病流行,为此海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联合调查处置组,前往该镇展开调查,了解疫情发生的详细经过,明确疫情来源,追踪疫情去向,并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

1 方法

1.1 病例定义

阳性动物:2017 年1 月1 日至4 月20 日,该镇范围内,经虎红平板及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均为血清阳性的羊只。

阳性群:存在1只及以上阳性羊的养殖场(户)。

阳性村:存在1 个及以上阳性群的村庄。

1.2 现场走访

前往该乡镇所属的市畜牧兽医局、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现场同养殖户、相关兽医人员等座谈,了解疫情来源、发生经过,以及羊只调运和饲养情况、养殖场点生物安全情况及目前已采取的措施等,并搜索可疑病例。

1.3 实验室检测

对疫情村庄所有的8 户养羊户采集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试验进行筛检,对筛检阳性样品再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查[5]。

2 结果

2.1 疫点基本情况

发现人感染病例的村庄位于海南省西南部,其中2 名患者为养羊户。该村有黑山羊饲养户8 户,养殖模式均为自繁自养,每日午后将山羊赶至山坡放牧。种羊多购置于本地市场,调查时该村总存栏羊437 只。饲养户羊舍多建于自家屋舍前后,人畜生活区未完全隔离;羊舍简陋,多采用木板搭建而成(图1~2);粪便清理不及时,羊户购入种羊后多直接混群饲养。

图1 羊舍内部

图2 羊舍外部

2.2 实验室检测

3 月27 日下午至4 月18 日,对该村所有的8户养羊户展开布病检测,共采集360 份羊血清,从中检出阳性38 份,个体阳性率为10.56%,场户阳性率为62.5%(5/8)。

第1 次检测样品78 份,检出阳性15 份,阳性样品来自陈某胜、郑某武、郑某贵及杨某家,并对阳性动物全部扑杀;第2 次检测样品238 份,检出阳性22 份,阳性样品来自陈某胜与郑某贵家;随后对全村阳性群及陈某皇家的3 只羊,共 223 只羊进行了扑杀,并将王某、冯某及张某家的羊放至村外进行隔离饲养;第3 次将剩余的3 户进行全群采样检测,检出1 只阳性;随后将该村所有羊全部扑杀。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该村养羊户羊布病检测情况统计

2.3 疫情追溯

2016 年12 月,该村养羊户郑某贵从板桥镇一张姓羊贩处购买从广西非法引入的种羊10 只,其中公羊1 只、母羊9 只,在未检测和隔离的情况下,直接与原有的29 只羊混群;2017 年1 月,羊群开始出现母羊流产状况,2 月发生流产的病例数量增多,但其未采取有效治疗措施;3 月中旬郑某贵因身体出现低烧、关节疼痛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并诊断为布鲁氏菌感染,相继同村王某也被确诊感染;随后卫生部门在该村的摸排工作中检测出郑某贵配偶及同村陈某胜、苏某也感染了布鲁氏菌,而陈某胜和苏某家距郑某贵家均不到50 m。

陈某胜从2002 年开始养羊,调查时家中共存栏羊74 只,其中公羊2 只、母羊68 只、小羊羔4 只。陈某胜曾将自家的种公羊借给郑某贵家配种。据其描述,2017 年2 月曾出现1~2 只母羊流产。

该村内其他养羊户分别为郑某武、陈某皇、杨某、王某、张某与冯某。他们均于每日下午将羊群赶至村内的草地上共同放牧。2016 年12 月到2017 年3 月,除郑某贵外,无其他养殖户引入新羊;2017 年2—3 月,杨某、郑某武、郑某贵饲养的个别母羊出现流产情况,但王某、冯某、张某家未发现。

2.4 时间及空间分布

根据疫情发生情况绘制的该村羊布病流行曲线见图3。

图3 该村羊布病流行曲线

该村外围有一条环村大道,村内共有13 条村道,人口密集,房屋排列非常紧密。通过实地走访大致确定8 位养羊户的居住位置如图4 所示,存在阳性群的养殖户多集中于村北方(红色表示);患病的王某保与苏某虽不养羊,但居住在被阳性群包围的中心位置(黄色表示);位于村外围的张某、冯某及陈某皇家的羊未检测到感染情况(蓝色表示)。

2.5 周边区域监测

监测区域为以疫情村(A 村)为中心周边3 km范围内的8 个村庄。此范围内无大型河流山川,也无规模养殖场,多为村落与农田。其中B 村检出布病阳性,群体阳性率为11.11%(表2)。空间分布(图5)显示,B 村是距G98 环岛高速最近的村庄。与A 村距离最近的C 村与E 村未检测到阳性动物。

3 分析与讨论

图4 该村养殖户位置空间分布示意图

表2 监测区域内8 个村庄的布病检测结果

图5 监测区域内8 个村庄空间分布

海南岛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1999 年就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严格实施畜禽进出岛控制,使得养殖业一直处于相对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黑山羊养殖是本地特色养殖项目之一,有着上千年的养殖历史,因皮薄脯厚、爽滑鲜嫩、无腥无膻等优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6]。由于海南省近10 年来未出现过布病疫情,所有家畜均处于布病非免疫状态,民众对布病基本不了解,缺乏防控意识。而海南省内外的黑山羊存在巨大价格差,尽管海南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禁止活羊调运,但走私贩卖活羊现象仍屡禁不止,导致输入布病的风险较高。

依据调查结果,此疫情可初步判定为输入性羊布鲁氏菌感染。由于该疫情村所处地区从未出现过布病,该村其他村民均未引入新的羊只,且郑某贵引入1 个月后即发生母羊流产等布病症状,因此推测羊贩非法引入外省未经检疫的羊并贩卖给郑某贵导致疫情传入,再因不同养殖户羊群共同放牧、公用种羊等行为,导致疫情在该村扩散。养羊户或村民因缺乏生物安全防控意识,与病羊有较紧密的接触导致感染。

本起疫情提示,要实行人畜隔离。建议在村外500 m 处建临时病羊隔离圈舍,同时划分并固定草场放牧,严禁共同放牧;发现阳性病例后,应全面扑杀阳性群,在疫点村庄分叉路口对出入人员、车辆喷洒消毒,以防止疫病向周边村镇蔓延;设立监测区域,提升监测密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发放布病宣传册,告知村民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做好安全防护[7]。

本调查为回顾性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存在信息遗漏,无法确证疫情来源,也没有深入探讨同村健康群与感染群之间的传播风险因素。今后需要结合布病传播风险因素,制定完善的防控措施,防止人畜布病疫情的发生,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4 结论

调查认为,该起疫情很可能由非法引入未经检疫的患病羊只引起,且因不同养殖户羊群共同放牧、公用种羊等导致疫情扩散,养殖户和其他村民因缺乏安全防护意识,与病羊紧密接触导致感染。调查提示,严格引入动物检疫、隔离,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对于预防人畜布病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养羊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