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积分评价

2020-06-08 07:17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教版形式交流

学生思维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有的时候被认为是一种“无稽之谈”,甚至有些“荒诞”。可是,小学生处于思维“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要对其思想和意识进行“尊重”。阅读文本中充斥着各种“怪诞”“奇幻”的内容,是小学生向往的精神世界。然而,在通往文本“智慧殿堂”的道路上,充满着各种“荆棘”和“怪兽”,使小学生无法汲取文本中的知识。如何促进文本知识的“供给”,让小学生茁长成长,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积分评价好似一道“天梯”,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带领学生大步向前,进入知识的殿堂。

一、注重思维概念的转化,掌握学生的动态

积分评价将孩子头脑中“天真”的想法具体化,让老师全面地掌握小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程度。学生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千奇百怪”的想法,以及“稀奇古怪”的幻想,都会通过积分的形式“跃然纸面”“清晰可见”。

1.场景A

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中,教师依据内容进行积分设置,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设置标准如下表所示。

表1 小学生积分评价表

注释:评分为1-5分,分数越高代表约符合

依据上表的简单要求,小学生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用一种量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内容虽然简单,但充满兴趣和畅想,小学生更加乐于进行评价。积分评价在小学生与教师间建立一个“语言”的转换平台,老师更加懂得学生。

2.场景B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爸爸的计划》中,学生通过与文本的“交流”,掌握文本中“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信息,可是信息的了解程度并不能准确表达,思维如何变为老师理解的语言,可以利用下表进行表述。

表2 知识积分评价表

注释:评分为1-5分,分数越高代表约符合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凝炼”掌握了故事的梗概,借助积分评价“桥梁”,让教师准确地掌握自己的思想“动态”。思维概念是抽象的存在形式,小学生与教师的“鸿沟”就是思维形式的转化。思维形式的积分评价,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加“协调”的交流。

二、发挥学生的内在优势,反馈相应的知识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认为,孩子的个性是其优势的体现,也是潜力的发展,要尊重其优势。文本阅读中充满了“奇幻”“缤纷”的知识点,仿佛天上的星斗一样繁多,如何摘得最“璀璨”的星星,是老师“冥思苦想”的梦想。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老师要引领学生实现“追星”梦,更好地掌握阅读知识。积分评价就是“阿基米地杠杆”,让学生用“微弱”的力气,撬动“颗颗繁星”。积分评价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案例A

人教版六年级(上)《习作:多彩的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在思维的海洋中“畅想”,引出课堂主体“多彩的活动”。采用小组打分形式,各小组选出最优的“参赛者”,相互之间进行精彩的“角逐”,具体积分表如下所示:

表3 表达积分评价表

学生与文本“交流”过程中,掌握了多彩活动的组织过程,并利用积分评价表展示“自我”。不同的学生对于活动理解不同,积分评价表通过“量化”的方式,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展示的“淋漓尽致”,让教师“一目了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案例B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金色的鱼钩》8-9课中,学生深刻领会文本的内涵,懂得如何用文字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然而,真情实感要与文字相“匹配”,文字又可以推动“情感”的发展,积分评价如下表所示

表4 情感积分评价表

上述积分表中的寥寥几个问题,学生深思“情感”的意义,注重以后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更加注重与文本间的“感情沟通”,用丰富且饱满的情感,传递文本的内容。

上述分析有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让对方都不能了解阅读情况。积分评级是联结教师、文本与学生之间的“立交桥”,让知识在错综复杂的桥面驰骋。积分评价让客观存在的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给教师的反馈性辅导提供一盏“明灯”,引领学生踏入知识的殿堂,让天马行空的想法驰骋“宇宙”。积分评价可以发挥学生的优势,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猜你喜欢
人教版形式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