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个维度,写好情境作文

2020-06-08 10:09韩亚林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体演讲稿文体

韩亚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道作文题都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作,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说:“充满生趣的美的情境,能吸引全体儿童快乐地学习……是情境的美激发了儿童热烈的情绪。”[1] 情境是一种引人设身处地置身其间的环境,是一种蕴含着特殊意味的场合,是一种能引发主体情感体验的氛围,是一种进入特定角色的心理状态。刘勰《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就形象地表明了情境对于写作的激发作用。创设写作情境,就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按照写作指令表达交流。

情境作文,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2019年高考作文的鲜明特色,也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在2020年作文复习备考中,要注重练习情境作文。写作情境作文,也要重视审题立意、讲究谋篇布局、注意遣词造句,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情境作文的特点,关注情境作文写作的细节,具体而言,就要设定身份与角色,明确对象与读者,熟悉体裁与格式,注意口吻与语体。从微观上把握住这四个维度,有助于写好情境作文。

一、身份与角色:什么人在表达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过程,写作的主体是作者。一般情况下,作者就是讲述者,按照写作的目的,作者选择一定的方式,以讲述者的身份和角色表达交流。但写作特殊文体和特定情境的文章时,讲述者并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作者设定的某一角色,具有特殊的身份。小说作者与故事讲述人就不能混为一谈,比如《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故事讲述人却是小说中的人物小弗朗士。在一些特殊的写作情境中,为了完成特殊的写作任务,作者也要转换角色,设定身份,比如《為徐敬业讨武曌檄》(又名《讨武曌檄》等),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但文章却是用徐敬业(因其祖父徐勣被唐高祖李渊赐以李姓,又名李敬业)的名义和口气写作的,也就是骆宾王转换角色,以三军统帅的身份写出讨伐武则天的檄文。

情境作文因为创设了特定的情境,写作者往往要根据需要,转换角色,设定身份,确定讲述人,以讲述人的口气表达交流。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在演讲稿、家信、书信、观后感或慰问信等五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不管选择了哪一个写作任务,作为写作的主体,考生要转换角色,“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讲述表达。

写作情境作文,离不开想象,只有通过想象,才能置身“当事人”所处的情境,以“当事人”的身份讲述表达。例如,2016年北京卷优秀作文《神奇的书签》[2],就是通过想象,转换角色,设定身份,以“书签”作为讲述者写作的。在作文复习备考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情境,转换角色,设定身份,写出高质量的情境作文。

二、对象与读者:表达给什么人

文章的写作目的和用途不同,阅读对象也不同。一般的文章,阅读对象广泛而难以确定,一些实用性文章,阅读对象则是确定的。学生作文的阅读对象,首先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可以说是直接读者;学生在写作时,潜意识里还有个交流与倾诉的对象,这个不确定的对象可以称之为“隐性交流对象”。高考作文的直接读者是阅卷老师,“隐性交流对象”因写作要求及文体特点而有所不同,一般的叙事议论类作文,学生在潜意识里虚拟一个交流与倾诉的对象,这个对象是不确定的;一些实用类作文,诸如演讲稿、倡议书、感谢信等等,交流与倾诉的对象是具体而又明确的。

情境作文往往要求学生根据特定情境,面对确定的交流与倾诉的对象写作表达。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要求“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考生写作演讲稿时就应该明确,演讲的对象和受众是“复兴中学”的同学。全国Ⅱ卷作文要求在演讲稿、家信、书信、观后感或慰问信五个任务中选择写作,考生因选择不同,表达的对象与受众也不同。选择写演讲稿,受众就是参加“五四”运动集会的学生;选择写作家信或书信,读者就是家人或者同学;写观后感,读者其实就是自己,也可能是交流观后感的同学或朋友;写慰问信,读者就是2049年的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确定了讲述与表达对象,写作时,就好像在与听众或读者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清楚而流畅地表达。

在训练写作时,学生要心有读者,确立对话意识。对话是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心灵交流的过程,有了对话意识,也就确定了作文的阅读对象,这样,写作的过程,也就是作者与读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比如,2018年高考优秀作文《你与中国同在》[3],就是写给2035年18岁的“少年”的,全篇都是作者与“你”(即“少年”)的对话,显得情真意切。在作文复习备考时,心有读者,确定阅读对象,确立对话意识,有助于表情达意,写好情境作文。

三、体裁与格式:用什么形式表达

潘新和教授说:“诗人用诗思维,散文家用散文思维,小说家用小说思维,记者用新闻思维,学者用论文思维……优秀的作者往往得益于不同寻常的文体敏感。”[4]虽说“文无定法”,但就像古人所说:“定体则无,大体须有”,作文还是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或文体规范写作。

情境作文更有严格的文体规范或格式要求,虽说一些实用性文体的格式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但从学生平时写的作文来看,有些学生写出的作文却是“四不像”,对实用性文体的格式也不是很熟悉,因而有必要强调文章的体裁与格式。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要求写演讲稿,全国Ⅱ卷作文试题提供五个特定写作情境,要求考生在演讲稿、家信、书信、观后感或慰问信等实用性文体中选择写作,这就明确了文体要求,考生选择了写作任务后,就必须按照相应的文体规范和格式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文章体裁和格式写作,树立规范意识。学生有了规范意识,就会按照文体和格式写作,就不会出现“四不像”的作文,也就不会在文章格式方面出现常识性错误。比如,2018年高考优秀作文《写给2035年的你》[5],作文采用书信体写作,思路清晰,语言优美,在形式上也很好地体现了书信的格式要求。在复习备考时,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进一步熟练掌握文体与格式的知识和写作技能,按照文体规范和格式要求写出好的作文。

四、口吻和语体:用什么语气表达

表达与交流的目的、对象、场合等不同,口吻与语体也相应地不同。表达与讲述时的口吻,或亲切生动,或慷慨激昂;或平实朴素,或严肃庄重;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定。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还要选用风格不同的言语体式,即语体。语体的分类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口语语体包括会话语体、演讲语体等;书面语体包括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6]写作时,要根据需要,选择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表达,使作文内容与语体相协调。

情境作文创设了特定的情境,学生要通过想象进入情境构思写作,更应该注意表达的口吻和语体风格。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要求写演讲稿,全国Ⅱ卷作文要求在演讲稿、家信、书信、观后感或慰问信等五个任务中选择写作。写演讲稿要采用劝说激励的口吻,体现演讲语体风格;书信、慰问信要采用真诚交流的口吻,突出会话的语体风格。

在作文训练中,学生要注意表达与讲述的口吻和语体风格,做到得体地表达。比如,2013年高考安徽考生以演讲稿的形式写的作文《树起追求梦想的旗帜》[7],这篇高考优秀作文语气亲切,感情热烈,多用呼告、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很好地突出了演讲稿的口吻和语体风格,受到阅卷老师的好评。在作文复习备考时,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合适的句式,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使学生写出的作文在口吻和语体方面符合写作要求,并与整体内容协调一致。学生能够得体地讲述表达,也就会写出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的作文。

参考文献:

[1]李吉林.40年情境教育创新之路带来的6个甜果子[J].人民教育,2018(24).

[2][7]韦民.高考作文素材大全[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3][5]高长城.高中作文 素材+方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4]潘新和.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3).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语体演讲稿文体
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综述
另类文体巧谋篇
阳光住进我心里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路径、热点与趋势
“三招”助你写好爱国演讲稿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的思考
祖国在我心中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