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重视的特殊比喻词

2020-06-08 10:09洪润涵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词典青丝义项

洪润涵

比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在灿烂辉煌的中国古典诗文中,我们通过品读那些匠心独运的比喻句,可以领略古人笔下的种种别样风情:吴均的《咏雪》“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运用比喻修辞展示了一副空灵雪景图;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比喻使亡国之君的哀怨具体可感;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则借比喻抒发了其旷达放逸的人生态度。这些诗词名句中的“如”“似”等比喻词,其意义古今相同,学生一望便知,不会有理解的困难。但古诗文中还有些特殊的比喻词,其常用义往往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容易给今天的学生造成理解障碍,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下面我们从教材中撷取数例,分成两类加以阐释。

一、教材注解错误的比喻词

(一)为

周密《观潮》:“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人教版初中八上语文教材注“海涌银为郭”:“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笔者认为,此处将“为”释作“成为”,有以今律古之嫌。诗句引自杨万里《浙江观潮》,结合诗中情境来看,说“潮水翻涌时突然成为城郭”,显然荒谬不经。再结合周密《观潮》一文的写作目的来看,引用杨诚斋的诗句,目的是增强潮水翻涌的逼真感,将“为”字解释为“成为”,显然也有悖于周密的本意。笔者认为此处“为”字应解释为比喻词“好像,似乎”。曹植《杂诗》:“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谢眺《别王丞僧孺》:“花树杂为锦,月池皎如练。”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昔如水上鸥,今为罝中兔。”在这些诗句中,“为”和“如”相对为文,可证“为”是比喻词“好像”的意思。徐仁甫《广释词》:“为,犹‘如。”今天权威的工具书《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也在“为”字下收有“如同;好像”的义项。据此,“海涌银为郭”谓海水翻涌起来,好像是银子砌成的城郭。这样理解,不仅准确形象,而且更能体现潮涌时的雄奇瑰丽。类似的误解也出现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一文中,其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一句,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其解释为“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其实,这里的“为”字也应作比喻词理解,意谓如今项羽一方正如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像是任人宰割的鱼和肉,形象地说明了敌强我弱的形势。

(二)甚

吴均的写景散文《与朱元思书》被选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其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的“甚箭”,教材注为:“即‘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超过。”持相同注解的还有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汤克勤主编的《古文鉴赏辞典》等。从文意上看,这样解释似乎也讲得通,但从语法修辞上看,却是有失妥当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著名的骈文,形式上要求上下两句句法结构和词性相对。“甚箭”解释为“比箭还快”,即将“甚箭”理解为偏正结构的短语,便不能与下句动宾结构的“若奔”构成对文,显然破坏了句子的对称美。那么可以将“甚箭”看作动宾结构的短语吗?回答是肯定的。从对文的修辞特点上看,“甚”与“若”相对成文,二者词义应该相同,即为比喻词“好像”的意思。徐仁甫《广释词》:“甚犹‘如。”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肯定了这种用法,吴均《与柳恽相赠答》:“岁去甚流烟,年来如转轴。”其中“甚”跟“如”构成对文,也可证“甚”为比喻词“好像”的意思。据此,“急湍甚箭”谓急流好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快,“甚”为“好像、仿佛”义,教材注解当作修订。

二、教材缺少注解的比喻词

(一)作

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堪称“用常得奇”之佳作,其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最为人称道。对其中的“作”字,人教版初中九上语文教材没有解释。若以今之通行义“兴起”“做出”“成为”释之,显然不能切合文意。笔者认为这里的“作”字宜解释为比喻词“好似”。苏轼《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陈毅《游桂林》:“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在这些诗句中,“作”“如”相对成文,可见“作”有好似、好像的意思。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指出:“作,似,如,象,动词。”徐仁甫《广释词》也认为:“作犹‘如。”今之《汉语大词典》在“作”字下也收有“似;如”的义项。因此,“辞根散作九秋蓬”的“作”当理解为“好似”“好像”,此句意谓流落异乡的生活好似秋天的飞蓬漂泊不定。《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便选入了《孔雀东南飞》一课,其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中的“作”字教材没有解释。笔者认为此处的“作”字也应解释为比喻词“似”“好像”。“君当作磐石”意即“君当如磐石”,以磐石的稳固来比喻爱情之坚贞和不可动摇。

(二)成“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语出李白《将进酒》,对其中的“成”字,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没有解释。在实际教学中,“成”字容易被理解为“变成”,从而将“朝如青丝暮成雪”解释为“早上还是黑发到晚上就变得雪白”。如此解释,似有违常理。笔者认为,应将“成”字解释为比喻词“好像”。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庾肩吾《芝草》:“如龙复如马,成阙复成宫。”阴铿《闲居对雨》:“山云遥似带,庭叶近成舟。”这些诗句中的“成”和“如”或“似”相對为文,可证“成”是比喻词,有“好像”之义。徐仁甫《广释词》:“成犹‘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也收有此义项。因此,“朝如青丝暮成雪”意即“朝如青丝暮若雪”,以“成”作比喻词,将人生易老,青春不再的感慨极为传神地抒写了出来。

(三)欲

沪教版六上《语文》收有纪昀的《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诗,其中“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句中的“欲”字,教材没有解释。笔者认为,这里的“欲”字亦当作比喻词理解。江总《别袁昌州二首》:“徂年若惊电,别日欲成秋。”李商隐《陈后宫》:“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王安石《题齐安壁》:“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这些诗句中的“欲”跟“若”“如”构成对文,可证“欲”是比喻词“好像”的意思。徐仁甫《广释词》:“欲犹‘若。”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欲,‘似‘如‘若的意思。”尹君《文言虚词通释》:“欲,‘象‘似‘如同。”《汉语大词典》也在“欲”字下收有“好像;如同”的义项。据此,“翠色随人欲上船”即言富春江的翠色好像随人跃上船一样。

猜你喜欢
大词典青丝义项
离别
青丝与白线
陆谷孙请人“找茬”
姻缘眷属,天作之合
柳絮
“英语大师”陆谷孙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
“绿卡”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