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生,不同选择

2020-06-08 10:21唐悦蔡殿梅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荒诞存在本质

唐悦 蔡殿梅

摘  要:本文基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试图分析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多主角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一书中米娅、理查德森太太、琳达、贝比、伊奇和珀尔六个角色,并以期从中找到积极的处世态度。

关键词:伍绮诗;萨特存在主义;存在;本质;荒诞;自由选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2

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在2014年发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无声告白》之后,名声大噪。2017年伍绮诗又发表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多主角小说《小小小小的火》,该作品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巨大反响,更是一口气拿下了27项年度图书大奖。而《小小小小的火》这本书不仅有与《无声告白》相似的种族、家庭和阶级主题,更包含了梦想艺术等多方面的主题。本文主要采用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视角对文章内容进行解读。

萨特的存在主义又称萨特存在主义,或简称为存在主义,但其仅只是存在主义哲学中一个流派。它是以让·保罗·萨特、阿尔贝·加缪和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主要包括三个原则: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的和自由选择。“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基本上不是一种对世界如何认识的世界观,也不是对社会历史如何认识的社会观,而基本上是一种人生观,是对某种人生态度的提倡。”[1]

一.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存在主义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不同于传统的唯物主义观点,他认为世界本无规律和秩序,在这荒诞的世界上的规律是在人的行为下由人的主观创造力赋予的。因而,世界人生也本无意义,它们的意义是由人的行为创造的。这就是说,“存在先于本质”强调要从人的主观角度来看待和理解社会,并以此达到找到社会的真正面目的目的。[3]

在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中,理查德森太太由于从小在西克尔高地长大,所以对于西克尔人的“规则是秩序之母”的观念深入骨髓,这也是理查德森太太对于社会的最基本的观点。在这样的观点的影响下,对于西克尔高地的一些看似很“一丝不苟”的规定,比如“早晨几点起床,窗帘该是什么颜色,男人的头发该留多长,祷告时如何交叉双手”等等,理查德森太太都奉为圭臬。因为在她的观念中,社会就该是这个样子的,任何与之相对的观点和做法都是谬误。也正是在她的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理查德森太太始终认为:“遵守规则的人功成名就,违反规则的人则可能将全世界都付之一炬。”[4]

然而,米娅——一个人们眼中的艺术家,却有着和理查德森太太完全不同的观念。从小喜欢摄影的米娅,一心想要进修艺术,这与她父母所期望的学商科或酒店管理大相径庭。但在自己内心对于摄影的渴望之下,米娅最终选择了申请艺术类大学,虽然这意味着她得不到家人的支持,而且还需要自己承担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甚至是在学校不能再为她提供奖学金资助的时候,米娅竟然选择为别人代孕,以此来换取能够让自己继续学习的学费。虽然米娅一直是有主见的、自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可以为了钱而放弃自己的孩子,所以她逃离了。她带着自己的女儿颠沛流离,但她从未有过后悔,也从未放弃过摄影,她眼中的世界永远都充满了自由。

“存在先于本质”并不否认外在世界脱离于人的意识的实际存在,但是却强调,社会的意义必须借助于人的意识来定义,这也就是说,“人是参照他自身的可能性和意欲来观照世界的。”[2]理查德森太太对于社会的认知体现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因为在她的意识中,所有的一切都必须遵守规则,因而在她眼中的世界也永远都在规则的束缚之下。但作为艺术家的米娅,追求的是自由的艺术,所以她又如何会被现实的困境所折服,她只会自己来定义自己眼中的世界—永远充满着艺术感。

二.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

“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这是萨特存在主义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它与“存在先于本质”认识社会的方向是相同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原则认为,在这个人的主观性林立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矛盾,世界上也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社会带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和消极,穷人如此,富人也是如此。[6]

在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中,贝比,怀揣着能与男友幸福生活的梦想,从中国来到美国找自己的男朋友,而男友却在自己怀孕两周的时候抛弃了她。独自一人生下美玲的她,得了严重的产后抑郁,因为英语不好,还丢掉了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美玲不肯吃奶,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奶水,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将刚出生不久的美玲遗弃在消防队门口。后来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贝比,在同事米娅的帮助下,又再次得到了美玲的消息。她想要回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的领养家庭——琳達一家不同意。她给他们打电话,去敲他们家门,并去他们家门口等待,但却只换来琳达一家的闭门羹。最终走投无路只能诉诸法律和媒体手段的贝比,却被人们认定是不合格的母亲,因为她抛弃过美玲。人们觉得贝比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更不能好好照顾美玲,因为她没有琳达一家有钱。尽管也有人对贝比表示支持,但最终这个可怜的母亲被判定失去了她的孩子的抚养权,并且不能探视。面对这个绝望的境地,这个伤心痛苦的母亲只能选择在半夜潜入琳达的家中偷走她的孩子。

同样,这个选择“抢”走美玲的琳达也是这个荒诞的世界的受害人。生活富足的琳达和她的丈夫只是想要一个孩子,然而先后怀孕六次的琳达,想尽了办法都没能保住她腹中的胎儿,而这时候,她的好朋友理查德森太太却一个接一个地生小孩。从第六个孩子不幸流产以后,琳达“开始讨厌孕妇,甚至想要扇她们耳光,朝她们扔东西,抓住她们的肩膀咬她们”,她开始变得冷血。[4]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是想要拥有一个孩子。她满怀期待地想要领养孩子,却屡屡受挫,而就在这次几经波折终于能够领养美玲的时候,贝比却又在半夜偷走了自己费尽心思领养到的孩子。那一刻,这个一心想要孩子的母亲却是伤心欲绝。

“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面对着瞬息万变,没有理性的社会,处处受限,只能感到无尽的苦痛。一心求子的琳达机关算尽,却最终竹篮打水;只想母女团聚的贝比,却只能“偷盗”亲子,连夜奔逃。

三.自由选择

“自由选择”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它认为,上帝死了,人是绝对自由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何种情况,作出何种决定,怎样实施决定,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即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是绝对自由的。同时,在“存在先于本质的条件下”,如果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自由选择,那么就相当于失去了自我,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

在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中,14岁的伊奇是理查德森太太的小女儿,但不同于理查德森太太的按部就班和规则至上的性格,她在人们的眼中叛逆、疯癫,简直就是一个怪胎。她孤僻、少言,基本不参与理查德森一家的家庭活动,就算是参加了也总是把事情变得一团糟。甚至“在校乐队拉小提琴的时候,她掰断了老师的琴弓,并砸到了老师的脸上”,[5]并因此被勒令停学在家反省。但伊奇这样做却是因为她的酒鬼乐队老师侮辱乐队队员在先,却没有人愿意为这个平白受辱的小姑娘出头。只有这个看似古怪的伊奇,愿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仍旧坚持自己内心的正义。而后伊奇在与米娅的进一步熟识之后,发现了米娅身上不同于西克尔高地人的温暖、真诚和自由,为了追随这种突破西克尔高地束缚的感觉,米娅甚至不惜选择用火烧掉自己的家,然后逃走来突破这种禁锢。尽管伊奇的行为过于冲动,但伊奇却是选择希望能够用这把火让理查德森一家冲破阻碍,重获新生。

而珀尔——米娅唯一的女儿,她在米娅一次又一次的搬家、流浪、漂泊中长大,她是自由的、独立的。哪怕是来到西克尔高地,她依旧保留了自己的自信与独立。但随着与理查德森一家的交往越发频繁,她开始沉迷理查德森一家的安稳生活,她恳求米娅在这里定居,甚至抛弃自己最好的朋友穆迪与他的花花公子哥哥崔普在一起。為了自己的爱情,她学会了撒谎,学会了不顾一切。但是在得知母亲米娅的弟弟沃伦的事情,也在母亲的一次次恳求之后,她最终忍痛选择了和母亲继续去流浪。

其他人也是一样,不管他们的选择有何不同,但他们都是自由选择的,自己决定了自己的选择。米娅选择继续她的流浪;理查德森太太选择一生坚守西克尔的“规则”,哪怕为此她就像米娅最终留给她的照片里那样,成为笼中鸟;琳达也在悲痛之后选择了再次领养小孩,她坚信自己能够领养到一个孩子;而贝比选择哪怕潜逃一辈子也要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自由选择”,人无法摆脱无可理喻的荒诞世界,但人是自由的,人的行动是自由选择的。人是自己的行为的唯一指令者,只有人自己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小小小小的火》这样一部多主角的小说中,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尽管每个人作出的选择大不相同,但是当他们作出自己的选择的那一刻,便肩负起了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四.总结

伍绮诗在《小小小小的火》中构建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每个人物的故事都在过去和现在相互交叉、分叉。[5]面对一个荒诞的世界,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理念,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自由地作出了自己人生中的选择,就像本文所分析的六个人物——为艺术流浪的米娅、为安稳束缚的理查德森太太、为女儿偷盗的贝比、为孩子等待的琳达、为自由逃跑的伊奇以及为了母亲离开的珀尔。尽管这些选择有苦有泪,但他们都保留了自己对于这个荒诞世界绝望的内心的一丝火种,并用尽全力地活着,这丝火种,就是他们在面对荒诞社会的希望。而面对当今社会的日新月异,也希望大家能够保住自己心中的这个火种,永远不要失去对于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柳鸣九.《魔鬼与上帝》译本序.漓江出版社,1986.

[2]雷卡·占吉.《论创造性:萨特的实存艺术观》.西方学者眼中的西方现代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3.

[3]马小朝.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的价值批判.外国文学评论,1992:24-31.

[4]伍绮诗.孙璐.《小小小小的火》.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5]张玉婷,马瑜.《小小小小的火》中人物形象的召唤结构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5):29-30.

[6]百度百科.萨特存在主义[DB/OL]. https://baike.baidu.com.

猜你喜欢
荒诞存在本质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一篇充满荒诞色彩的小说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金承志:人生要“荒诞”,生活得找乐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聚焦城镇人生的荒诞与神圣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