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2020-06-08 10:43施维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互联网金融高职

施维

【摘 要】本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概述,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协同育人意识缺乏、教学观念因循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合作管理机制缺乏等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出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策略:明确校企协同育人目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打造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高职  互联网金融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C-0089-03

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有效性,成为当下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议题。在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应用,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对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协同育人机制概述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来看,应注重把握与企业发展具有相关关系的人和物,从全面角度出发,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把握,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

利益相关者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等,还涉及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媒体等。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人力资产和人力关系的集合,提出在实践中要注重对利益方的分析和把握,分析各个利益方之间的关系,把握各方的需求,从而对各方利益进行平衡,以实现整体利益目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看高职教育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考虑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即高职院校向企业输送职业技术人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接纳高职技术人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二)协同育人机制。协同育人机制是一种综合性、合作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协同育人机制强调对教育的组织领导和规划协调,把握教育发展的目的,使需求方参与到教育和教学管理当中,实现需求方与学校方的有机结合,通过扩大教育主体,实现多方参与和协同发展,从而发挥多主体合力作用,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以高职教育为例,在协同育人机制应用过程中,应注重把握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对应,形成强关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让企业参与到高职教育实践中,为高职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辅助和指引,通过双方的有效合作,增强高职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二、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协同育人意识缺乏。当前,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不够积极主动。部分高职院校沿用传统教学安排,不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缺乏走向企业、走向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部分企业则没有真正树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意识,忽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投资,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主动意识。

(二)教学观念因循守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观念因循守旧,认为开展校企合作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基于高职院校的经济利益考虑,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此外,教师往往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实践教育的落实,因此对于校企合作的关注度明显偏低。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设定比较模糊。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推进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也意识到了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但是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协同育人失去方向,流于形式。其次,从本质上来说,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就是校企共建课程,目的是促进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的深度结合。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眼界不够开阔,校企协同育人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无法满足校企合作条件。

(四)合作管理机制缺乏。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不仅高职院校方面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和管理,企业方面也没有安排相应的负责人,使得校企协同育人仅仅停留在签订合作合同上,缺乏相應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影响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推进与落实,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协同育人效果。

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策略

(一)明确校企协同育人目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有意识地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校企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第一,要深入分析和把握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形势,明确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即既要强化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又要实现金融知识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第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根据校企协同育人目标,明确职业核心能力,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相对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广西X高职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为例,该专业结合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特点,采用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基于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的典型业务,从学生的具体工作岗位出发,分析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基本业务流程,设置了P2P网贷与众筹、互联网理财实务、互联网金融营销、金融数据统计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与法规、互联网金融基础等核心课程,详见表1。

如表1所示,在互联网金融专业所构建的课程体系中,围绕产品开发、产品运营、风险控制和销售推广四个主要工作岗位,设置了与典型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课程及其学习内容和训练任务。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能力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三个子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二)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中,作为利益相关方的企业和高职院校应共同参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构建满足互联网金融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构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参与“订单班”的人才培养,充分掌握企业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校企共同完善课程设置、共同编写实践课程教材、共同开展校内外理实一体化教学,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让校企成为深度利益相关者,发挥校企的协同效应。

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可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引入合作企业,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树立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步,加强校内的综合实践,结合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用人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第三步,充分发挥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作用。当“订单班”学生理论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根据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和岗位要求将部分实践课程转移到企业完成,充分发挥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掌握岗位技能。

(三)校企联合打造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从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两个方面推进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有效联系。在校内实训过程中,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知识进行实训,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积极了解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调整和改善,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的针对性。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考虑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企业、学生各方利益,把握各方之间的关联性,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为指引,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一是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职业素养,以符合企业需求。二是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做好实践教学设计,使企业有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加强课证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对互联网金融教学工作进行深化改革。四是增强实训基地建设针对性,借助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有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可以为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一定借鉴,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顾红,李晶晶.高职院校保险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讯,2019(34)

[2]李芳.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11)

[3]吴振英,倪碧君,邵利群.企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研究——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为例[J].科技风,2019(32)

[4]车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究[J].智库时代,2019(44)

[5]缪顾贤,朱伟芳.产教融合视域下跨境电商人才“三段三层”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9(20)

[6]阮进军,吕立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7]高保雪,于立华.新時代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9(38)

[8]杨理连,邢清华.新时代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2019(7)

[9]刘帅.高职院校“引企入校、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之探索与实践[J].工程技术研究,2019(13)

[10]闫娟,王华兵,韦静.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3)

[11]任雪梅.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智库时代,2019(27)

[12]赵作伟,葛兰云.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农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6)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第二批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广西职业教育金融管理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研究”(GXGZJG2018A032)

【作者简介】施 维(1985— ),男,广西人,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讲师,研究方向:普惠金融、金融风险。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互联网金融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