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讨

2020-06-08 10:43张万秋关秀献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张万秋 关秀献

【摘 要】本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论述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寓思政课教学于文化涵养中;丰富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课  融入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20)03C-0127-02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掘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育人功能,形成倍增效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学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全方位的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精髓,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基础力量。高校应该积极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以文化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教育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然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思想基因、精神支柱和丰富的道德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国家高度重视并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而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课堂不仅是德育主阵地,也是传承、弘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国家实现文化强国的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必须不断地创新、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一个新的教学路径。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加以提炼,赋予时代性,然后融入课堂,感化学生。在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下,增强传统文化的思政育人理念,同时赋予传统文化新感染性和时代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努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领悟并传承其精神要旨,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升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思维方式、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使思政课教学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

(一)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都蕴含有丰富的德育精神,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相通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使他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特征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对实现德育目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也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以文化人”之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以文化人”之本,均为“立德树人”的目标服务。

(二)就实施保障而言,国家不断出台的良好政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相通的有效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和督导机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坚强保证和良好条件”。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党和国家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重视,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相通的有效保障。

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该树立“文化+思政”的教学新理念。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课的源头和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如“知行合一”“以和为贵”“厚德载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憂,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土壤,为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提供参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赋予其时代性,发挥其当代价值,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文化内涵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滋有味”的“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道“大餐”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生长、壮大,不仅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还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文化+思政”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渗透,对二者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积极意义。

(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寓思政课教学于文化涵养中。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寓教于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不是简单的讲授相关知识,而是要充分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拓展网络教学平台,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例如,播放《诗韵中国》《方言读诗》等电视节目;利用超星学习通等APP与学生一同分析优秀的文化作品;开通中华传统文化微信公众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微言大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中,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做到以文化化人、以文育人,寓思政课教学于文化涵养中,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思维,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国民,为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好基础。

(三)丰富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目前,高校思政课堂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第一课堂。新时代下,国家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应该稳固主阵地,开拓更广阔的教育阵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因素,引导学生成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学生社团,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宿舍文化评比和主题演讲比赛等,让校园文化环境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地,使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高度,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感染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

[2]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

[3]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csdp.edu.cn/article/3314.html,2017-12-07

【基金项目】2014年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研究”(2014MSZ014)

【作者简介】张万秋(1981— ),女,仫佬族,广西罗城人,硕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关秀献,女,广西蒙山人,硕士,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