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山水画的四时意象

2020-06-09 14:13刘晓华刘小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云烟青花山水画

刘晓华 刘小娟

青花山水画意象,就是在意境中的形象塑造,把意境和形象结合在一起的“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意造境生”,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

李可染先生说:“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即借景抒情,经过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诗的境界,这就叫做意境。”

郭熙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雾塞人寂寂。”四季的时令山水环境的变化给人的心情造成一些波动起伏,如果春天里人寂寂,冬天里的人欣欣又怎么表述,其实都可以在山水画中得到体现。孟浩然诗有“春眠不觉晓”,刘禹锡有诗“我言秋日胜春潮”等反其道而行之的诗句。人们对大自然长期的观察中所形成的一般经验所形成的山水意象,在创作山水画时还需要“悟得活用”。

青花山水绘画彩饰,就是充分利用青色料的渐渐变朦胧虚拟的意象掩映,隐显藏露,似真似幻的对立因素有机地结合。这种手法的形成比较类似于中国艺术创作中追求的最高境界“虚境与实境”的统一,实处落笔造型,虚处赋彩掩映。中国诗画的空灵意境往往就是在一片空朦虚化的背景中,来突出人物和性情之灵趣的流动,感动力与想象力,而可以将其意境加深加远;青花因绘画的真情实景的有形再现互为映衬,可获得更为具体完善的美感。经过画家用思想感情与艺术技巧创作画出以后,变成有形的,在心灵感受的同时,有了视觉和具体形象。“墨以破用而生韵,色以清用而无痕”清,笪重光。青花色料渲染浓淡成一种超象虚灵的圆成,而具象的绘画能腾绰万象的实现,相谐相辅相成表现为“山虽一阜,其间环绕无穷;树虽一林,此中掩映不尽”的无穷景深;映现出“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物态严凝,俨然三冬在目”的幻境,造成“目力虽穷情脉不断”的极境,此情此景,是精到细致的手绘与自然天成的窑变釉彩击节联袂上演的一出绝妙好戏。瓷画创作当中讲究意境与表现上的虚实变化,把握虚实相生这一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则运用其中,显现山川万物阴阳虚实的变化,避免画面上的“布置迫塞”气韵不生。虚就是无,实就是有,但中国古典美学一直认为与实相对的虚是流动聚散的元气弥漫其间。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云雾烟霭之气,为岚光山色,遥岑远树之彩,善绘者,得四时之真气,真山水因时令欣赏位置不同而变化无穷。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过:“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想象的是‘虚’,由形象所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显然,艺术中虚实相生构成的因素能引发观赏者由实而虚地从有限中获取无限的独特审美境界。

由于绘画艺术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每一幅画只能表现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可能在一幅画面上把一切思想内容都表露无遗。可能表现的境界是有限的,受限于时空间的绘画,从画面的形象去想办法,也很难扩大画境;运用艺术中含蓄的手法能突破有限的境界,从而进入到无限的境界之中。绘画艺术尽量简化有限的直接性,以及追求无限的间接性,从有限的空间造型中脱卸,具体景物融进艺术家感情和意图,从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景象,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颖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过于直露的绘画有时候会堵塞人们的想象空间,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在物象的交接处通过一实一虚,一重一掩来互为映衬,疏精通脉,以显示层次。在笔绘的迫塞处往往以釉彩的虚拟来提空,以显示灵动。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的虚实相生互为映发而存在的想象与形象的统一。青花山水以抽象性(虚)的特定方式表现某种画外的意象、情趣和特征;而具象(实)性艺术刻划客观世界的真实美。抽象性与具象性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无论是工笔描写,还是兼工代写,着力点都在于将某种合于天意的思想借助于雅致的情感在画面中得以倾诉。郭熙说:山水画应该是“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心取可居可游之品为上。因为它优美引人入胜,是“渴慕林泉者”所向往之地。通过作者的意近经营,能创造出的意境更加美丽,更感人的令人向往游居一体的广阔无垠的空间。

青花山水画色料交织喷涂的各种色釉彩变化的抽象图形,显现着形的聚散、起伏、浓淡的节奏感,釉彩相互呼应的自然形态起承转合,元气淋漓、意象壮阔、起伏不定的气势于山水画云烟变幻无穷似曾相识。釉彩是流动性的,云烟是运动着,运动就意味着沟通天地万物、云蒸霞蔚的大自然生命的节律感。

中国的山水画实际上是一种“云烟”的游戏。(明)董其昌说得好:“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雾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运矣。”山与山之间紧挨着就不显高远,用云烟断续拉开距离才能显得高远。山实,虚之以烟霭;山虚、实之以亭台,烟霭、亭台之虚实,可以用笔墨,技法去体现。陆俨少先生的山水画大量布置云烟、水波来虚空、间隔实景,造成灵动空濛感;当代画家郑百重先生的国画采用虚实互补,细腻景物的小写意与水色交融的泼墨泼彩结合,构筑的精妙处可邀可捉摸,烘染的飘渺处便无真像有真魂。空濛、飘然的云烟实际上是一种虚境景象,换一种逻辑思维,国画与瓷画虽然物质载体不同,道理是一样的,窑变釉彩朦胧晃动若隐若现的意象予云烟气象有异工同曲之妙。拿之用来间隔、遮掩、铺垫绘画的实景物象以增添画面纵深效果,拉开了层次、疏密、虚实,形成了青霭隐约的云烟氤氲气象,酿造成山色岚光之境,遥岑远树之彩,凸显静伏、浮动的意境及所触发的联想,它所揭示的艺术创造过程中物我、情景、虚实等结合的审美原则。

中国的诗画最讲究“随类赋彩”的认识方式,是画家、诗人根据客观物象作我主观情思的色彩意象。[唐]王维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描写了夏天里的白色和黄色的对比彩色。[唐]李群玉诗“江上晴楼翠霭间,满廉春水满窗山”,描写了翠绿色的春天色彩。

中国画的“水墨为上,黑分五彩”,青绿山水画里的五彩彰施的色彩变化,水色:春绿、夏碧、秋红、冬青;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等可直接显现四季山水的色彩意象变化,这种四季的颜色不同,并不一定指具体的颜色,而是人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源于山水景物随季节变化的色彩对比所造成的意象色彩氛围,体现了客观物象内在本质与人的情感因素相互交融的第二自然。

而青花颜色属于单一色彩,必须要通过青花色料的浓淡干湿的变化表现千岩万壑、草木茂盛的四季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青花色可以演变成各种色相的渐变,从自然界的客观景物到心中的山水意象都能主观表达出来。荀子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是象征着东方的颜色。“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映日”晋,顾恺之。中国画里青色是比较受欢迎的色彩。白居易诗有“春来江水绿如蓝”,青色也可以是蓝色,比蓝色更纯真,也可以是绿色,比绿色更含露。青色基本上可以表达作者心里憧憬追求的色彩。

青花颜色里的青色又是天然的雪景的意象色彩,蓝色又是雪景意象的固有色彩。借地为雪,雪景又是瓷器里“白如玉“的空白,原汁原味。

青花山水瓷上绘画《春夏秋冬》刘晓华

猜你喜欢
云烟青花山水画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青花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烤烟新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对比分析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富源县不同烤烟品种试验示范
水云烟作品
繁华云烟过,始觉素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