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2020-06-09 08:07卢晓楠史海芳刘蒙蒙
哈尔滨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性休克白细胞计数

卢晓楠 史海芳 刘蒙蒙

(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河南濮阳457000)

随着医疗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逐渐增多,而输注白细胞含量较高的浓缩血小板容易引起肺溶血性发热、免疫反应等发生[1],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白细胞过滤能够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法:在6h 内采集400mL 全血,于4~6h 内22℃下以2075g×19min 重离心,分离出白膜层富含血小板,然后以402g×6min 轻离心获得2U 浓缩血小板,并保留部分血浆。浓缩血小板用无菌导管接口机连接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并留样检测。

1.2 指标检测:①PLTWBC、PCT、血小板比例及分布宽度采用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②黏附率=(黏附前-黏附后)/黏附前×100%;③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最大聚集率;血小板低渗性休克(%)=(样品值-样品最小值)/(对照值-对照最小值)×100%;④血小板CD62p:加入mouceIgG1 FITC、mouceIgG1 pE 于对照管及测定管,然后再加入CD61-FITC 和CD62p-PE 处理好的样本于测定管中,混合避光15min,1%多聚甲醛固定血小板,采用流食细胞仪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前后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比较:过滤后PLTWBC 均降低(P<0.05),浓缩血小板回收率为90.21%,白细胞去除率为90.10%,详见表1。

2.2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前后血小板形态学指标比较:过滤前后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例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过滤前后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比较 (±s)

表1 过滤前后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比较 (±s)

组别 过滤前 过滤后 t 值 P 值血小板(×1010·袋-1) 5.24±0.78 4.64±0.65 4.179 <0.05白细胞(×1010·袋-1) 239.47±67.72 0.32±0.01 25.157 <0.05

表2 过滤前后血小板形态学指标比较 (±s)

表2 过滤前后血小板形态学指标比较 (±s)

组别 过滤前 过滤后 t 值 P 值血小板压积 0.26±0.05 0.24±0.04 0.843 >0.05平均血小板体积(fl) 10.58±2.43 10.63±2.45 0.037 >0.05大血小板比例(%) 27.32±5.63 25.54±5.03 0.622 >0.05血小板分布宽度(fl) 12.32±3.46 12.26±3.40 0.026 >0.05

2.3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前后血小板体外功能指标比较:过滤前后血小板黏附率、最大聚集率、血小板低渗性休克及CD62p 表达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过滤前后血小板体外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过滤前后血小板体外功能指标比较 (±s)

组别 过滤前 过滤后 t 值 P 值黏附率(%) 62.18±8.63 58.65±7.94 0.790 >0.05最大聚集率(%) 37.32±6.64 40.56±7.19 0.842 >0.05血小板低渗性休克(%)88.65±11.23 89.41±11.26 0.123 >0.05 CD62p 表达率(%) 16.48±7.53 17.27±7.44 0.193 >0.05

2.4 白细胞滤除前后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白细胞滤除后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04%显著低于滤除前的1.54%(P<0.05),详见表4。

表4 白细胞滤除前后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研究表明,血制品的白细胞能够引起输血反应和噬白细胞传播风险。故过滤白细胞对临床治疗及输血安全至关重要[2-3]。过滤是清除白细胞最有效方法,具有清除率和血小板回收率高等优势[4]。本研究结果显示,过滤后血小板计数降低,说明白细胞去除会对血小板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在可接受范围内;过滤后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说明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后,可有效去除其中白细胞;白细胞滤除后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滤除前,说明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后可有效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血小板可反应巨核细胞的增生、代谢及生成情况[5]。血小板体积和PDW 增加说明PLT 呈上升趋势,若差异较大则提示血小板可能发生聚集,原因可能是体积较大的血小板中含有大量致密颗粒。过滤前后PCT、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例及PDW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后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低渗性休克是反应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恢复率越高,说明血小板在体内存活能力越强,而过滤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低渗性休克无明显差异,说明白细胞过滤不会其造成影响;CD62p 是活化血小板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过滤前后CD62p 表达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白细胞过滤不会导致血小板活化。

综上所述,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可有效去除白细胞,降低输注反应的发生,可更安全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性休克白细胞计数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古人计数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观察建立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绿色护理通道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