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的研制

2020-06-09 06:24李珂娴蒋定文刘玉明
医疗卫生装备 2020年5期
关键词:核辐射事故现场核设施

李珂娴,蒋定文,刘玉明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上海200433)

0 引言

核设施内一旦发生核事故,除了不同类别和程度的辐射损伤外,还可能伴随烧烫伤、骨折、炸伤、冲击伤、挤压伤等多种伤情[1]。核事故现场医护人员配置人数有限,药材基本采取集中管理,在等待外界救援过程中难以对每位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核舰船等场所的严重核事故下,还需要实施紧急区域隔离。目前,国内核设施内配备的是常规型急救箱[2],未考虑核事故的伤情特点,药材品类配置不包含核辐射损伤防治药[3],品量配置不能满足核事故应急的需求。因此,在核舰船、核电站等场所配备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十分必要,能实现事故时全体人员的有效自救互救。为了满足核事故环境下的应急救治需要,项目组研制了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该箱划分为急性放射病防治药放置专区和常规战伤急救药材放置区,配置辐射损伤急救药材和非放射性损伤急救药材,用于解决核事故时人员的核辐射损伤、烧烫伤、骨折等伤情的自救互救问题。1 结构设计

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外形尺寸为360 mm×240 mm×150 mm,由箱盖、箱体、包角、包边、锁具、把手、背带环等部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箱体采用5 mm 防水板材,表面覆压花铝板,内衬木质纤维板,外层喷涂亚光漆。根据药品尺寸和功能划分的需要,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划分为急性放射病防治药放置专区和常规战伤急救药材放置区。箱盖内侧设计插槽和布兜,用以放置照明器材和药材。箱盖边缘设计有防水橡胶密封圈,药箱配有锁扣一对。急性放射病防治药放置区设计3 个Φ50 mm 孔洞和4 个Φ30 mm 孔洞,放置配备的抗放药品(鲁士蓝胶囊采用Φ50 mm 药瓶,碘化钾片、“523”片、呋赛米片、“408”片均采用Φ30 mm 药瓶)。箱盖内侧设计LED照明装置,内部分区如图2 所示。

图1 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结构示意图

图2 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内部分区图

2 功能特点

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的箱体材料具有防水性能优、材质轻便、防锈耐腐蚀、抗冲击减振性能较好等优点。箱体包边角铁采用铝合金型材,防锈耐腐蚀、强度高、材质轻便,该型材被工程界广泛使用,适配性强、易于拆装维修。箱体包角采用钢材一次性压制成型,防锈、涂镀工艺,耐腐蚀,能大幅提高急救箱的紧固性和安全性。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外观如图3所示。

每个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配置预设量的核辐射损伤急救药材和非放射性损伤急救药材,药材分区域放置,标志明显易辨识。放射性损伤急救药品有独立放置区域和专用标志,便于快速、准确地取用。该箱采用夹帽式LED 灯作为紧急照明装置。该灯电源为3 V×2 纽扣电池,照明时间长、亮度高、安全性高;外型为夹帽式可移动设计,灯背面有弹簧夹,可夹于箱盖内侧,保证箱体照明或拆卸作为移动照明,轻便灵活;灯泡采用4 颗LED 灯,分中亮度和高亮度2挡,手动调节。灯具照明部分可360°旋转,满足不同情况的照明需求。区域标识和照明器材布置如图4所示。

图3 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外观

图4 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内部布置图

3 应用效果

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用于核事故现场人员的应急自救互救,根据核事故现场实际情况设计,箱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标识清晰,药材配置经过科学论证,针对核事故现场多发伤,适配于各种核设施。根据核事故时各种伤情的发生概率,每个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配置的辐射损伤和常规急救药材,能满足核事故现场人员的核辐射损伤、烧烫伤、骨折、脑震荡等多发常见伤情的自救互救需求。每个急救箱内配备使用说明书1 份,用文字和图解详细说明利用该急救箱内的药品和器材有效实施自救互救的方法,使未经培训的人员也能根据说明书开展自救互救。

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在军队和地方涉核单位推广扩试,得到较广泛应用,并在现场开展了各类常见伤情的模拟救治,详见表1。

经现场试用,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中配备的药材可满足上述伤情的现场自救互救需要,适用于核舰船、核电站等核设施内人员事故现场自救互救,能有效提高核事故现场伤员存活率和待援能力。

表1 模拟伤情设置

4 结语

目前,核设施尤其是核舰船等空间较狭小、环境相对密闭的核设施内,伤员的现场急救和后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自救互救十分重要[4-7]。本便携式核事故急救箱是非常实用的核事故现场救治医疗器材,符合核事故现场应急自救互救的使用需求,核设施现场模拟救治反映良好,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核辐射事故现场核设施
滑轮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印巴“新年礼物”:分享核设施清单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核设施退役产业全球经验探析
核设施退役去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医用手术膜在核辐射重伤员伤口精密洗消中的应用
靠脸吃饭
幽默大联盟
核辐射及其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