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咽喉区渐变连续梁施工技术

2020-06-09 10:06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底模道岔张拉

丁 凡

(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道岔梁是有效连接火车站与桥梁的重要结构形式,将道岔施作于桥梁上,可达到降低成本、控制土地资源的效果,因此在客运铁路中取得广泛应用。受惠于道岔形式,线路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 工程概况

惠环车站两端咽喉区连续梁桥孔跨布置为4×26.5m+3×26.5m+2×24.5m+惠环站217.5m+2×24.5m+2×53.5m+4×26.5m,工程中使用到2×53.5m道岔连续梁,该处里程GDK90+033.500~GDK90+140.500,现场施作了2×24.5m四线支架现浇连续梁,该结构与小里程侧有效连接;并施作了4×26.5m四线支架现浇连续梁,此部分与大里程侧连接。

2 道岔连续梁施工工艺

2.1 支架施工

(1)现浇支架施工。惠环车站两端设置有咽喉区,该处011#~013#道岔连续梁桥结构均采取的是满堂支架的方法制作而得,搭建了WDJ碗扣式钢管支架。该结构的特殊之处在于使用了带齿碗扣接的方式,具备优良的力学强度与自锁能力,且提升了拆装效率,省去了螺栓作业等多道工序,整个现浇支架的受力均匀,可有效控制弹性变形。

(2)支架搭设。碗扣式脚手架搭建中,顶托与底托是尤为关键的部位,需形成平面布置图,以此为基准精确测量放线,完成底座以及整个支架的搭设作业。关于立杆的搭接,要求接长缝相互错开,根据现场情况,若拼装持续到3~5层高时,需全面检查各横杆与立杆的位置情况,分析立杆底座是否出现了松动现象。若稳定性不足,需旋紧可调座。另外,完成支架搭设且经过加固处理后,需在立杆上安装可调顶托,于该处设置I20工字钢,铺设五分板,最后再紧密铺设竹胶板,从而形成底模。

2.2 桥梁支座安装

(1)支座安装。根据支座布置图,将支座稳定置于支承垫石上,使用钢楔块将其置入支座四角,使其足够平整与稳定,调整上支座板顶面标高,使其与设计值一致。经上述处理后,支座板四角高差不可超过1mm。检测支座底面与支承垫石的位置关系,该处需形成20~30mm空隙,设置灌浆模板并使其超出支座上表面50mm。关于支座的安装情况,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支座安装示意图

(2)模板安装。做好准备工作,有序完成各模板的安装作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前期检查。要求板面达到平整、光洁的状态,不可出现凹凸变形现象,模板接口处足够干净;各模板连接端与底脚都要足够完整,不可出现碰撞现象,以免对正常施工造成影响;模板焊缝处不可发生破损,否则需采取补焊等处理措施。②铺设底模。底模铺设实行的是人工与机械相协同的作业方式,需调节支架预留拱度,无误后安装底模板。③侧模安装。调节侧模位置,通过滑移的方式使其到达指定区域,与底模板对准,现场使用顶压杆及时调整,使其侧模垂直度足够合理,并做好与端模的连接工作。结束侧模安装作业后,要求各螺栓的联接足够稳定,且要安装好所有拉杆。及时调整其他紧固件,检测模板规格,如长度、平整度等,如实记录各项信息。④内模安装。以模板结构为参考,选择合适的内模安装方法。若内模设置为拼装式结构,此时可通过吊装的方式完成内模安装作业,随后检查各部件尺寸,需足够合理。⑤端模安装。选取波纹管,将其设置在端模各孔中,确保端模位置的合理性。实际安装作业时,需逐根检查,应达到紧密连接的效果,侧模与底模之间不可产生裂缝,否则会出现漏浆现象。

2.3 混凝土施工

(1)梁体砼浇筑。①严格控制浇筑厚度,此处选择的是插入式振捣器,以梁体作用长度为准,要求浇筑厚度达到该值的1.25倍。②浇筑作业需具有持续性,若现场施工环境特殊必须间隔时,需考虑如下几点:若施工现场温度>25℃,时间需控制在2.5h内;若现场温度<25℃,允许适当延长间隔时间,但需在3h内;部分情况下会超出该时间,此时需按施工缝对其接磋处理。

(2)混凝土的振捣。较为可行的振捣方法有两种:①垂直振捣。此时振动棒与混凝土面处于垂直的空间关系,可有效控制插入点距离,确保插入深度的合理性,以免出现漏振现象,且不会对钢筋与模板造成不良影响,混凝土在振动作用下密实性随之提升。②斜向振捣,此时振动棒的方向发生改变,其与混凝土面形成40~50°交角,可达到施工便捷、出浆快的效果,有效避免离析现象。实际作业时,需注重如下几点内容:①遵循“快插慢拔”的基本原则,通过“快插”的方式可避免混凝土分层离析现象,而“慢拔”则指的是在振动棒抽出时要适当降低速度,以免出现空洞。②调节各振动棒插入点,各点的设置相对均匀,不可出现漏振现象。振捣作业时控制好单次移动距离,需在振动设备作用半径的1.5倍以内。

(3)混凝土的养护。①结束浇筑施工后,采取覆盖的方式对其养护,以免出现水分蒸发现象,但覆盖物与混凝土面要间隔一段距离,不可直接接触;检测混凝土状态,初凝后采取洒水养护措施。②本次使用的是洒水养护的方式,其持续时间至少为14d。③控制好浇水次数,要求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④选择合适的养护用水,其应当与拌制用水一致。⑤注重首次浇水作业,需要使砼热气完全散发。

2.4 预应力张拉

(1)逐根张拉,所用设备为QYC27-200型千斤顶,控制好此环节的张拉应力,应为终张拉应力的0.1倍,使得钢绞线处于受力状态,同束每根钢绞线的受力情况要相同。

(2)逐根张拉结束后,需对整束采取张拉处理措施,以最终的张拉应力为准,采取“0→20%→40%→100%”四级张拉的方式,达到设计张拉应力后持荷2min,最后回油锚固即可。要求两端同时张拉,位于两侧的千斤顶工作状态保持一致,即顶升降压、伸长值等都要完全相同。设置油泵装置,连接至张拉油缸,以便给千斤顶的运行提供支持,分5级上升油压,具体为20%、40%、60%、80%、100%,每结束一级加载作业后均要安排专员检查伸长值,明确该值与设计值的偏差,当达到指定油压后,保持荷载状态并检验伸长值,各项指标与设计要求相符后需及时锚固。

2.5 孔道压浆

(1)灌浆。①选择灰浆材料并将其掺入灌浆泵,若高压橡胶管出口存在浆体溢出现象,同时此部分浆体浓度与泵内部材料浓度相同时,随即关闭灌浆泵,连接高压橡胶管,使其与孔道灌浆管达到紧密连接状态,将浆液压入管道。②检查排气管状态,若该处溢出的浆液稠度与尚未灌注时相同,需随即关闭排气阀,但依然要维持2~3min的灌浆作业,确保管道中存在部分压力,经上述操作后关闭灌浆阀。

(2)清洗。卸下空气滤清器与灌浆胶管,对相关设备做好清理工作,如灌浆泵、阀门等都要足够洁净。

2.6 梁体封端及封锚

结束压浆作业后,需随即采取梁体封端与封锚措施,两项兼并进行。为确保封锚质量,施工前需处理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对该处采取凿毛处理措施,所有的锚具都要经过防锈、防水处理,锚头、垫板等区域残留的油污要得到有效的清理,锚垫板设置有螺孔,需向其中拧入螺栓(设置有弯钩)。完成预应力钢绞线锚固作业后,要求其外露长度为30mm,超出部分不具备使用价值,需将其割除。确保锚后钢筋稳定性,立模并灌注封锚砼,此处所用材料为C50无收缩混凝土。

3 梁体支架拆除

安排专员检查预应力孔道梁体强度,当该值上升至30MPa后便具备拆除梁体支架的条件。卸架过程中,遵循的是由中间逐步向两侧的方式,现场安排专员指挥。结束张拉作业后,侧模板均出现微弱的脱模现象,有助于拆模作业。实际操作中,需要降低可调顶座高度,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依次拆除。首先要拆除翼缘板底模,随后再展开侧模与底模的拆除工作,最后拆除支架。为提升拆模效率,需轻微敲打,不可出现砼棱角损伤现象。

4 结束语

道岔连续梁施工复杂度较高,对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实际施工中诸多因素均会对其造成影响。对此,应从施工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技术,采取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底模道岔张拉
智能张拉技术在预制T梁施工中的应用
论述道路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施工要点
专利产品板式消浪块预制施工技术
中低速磁浮道岔与轮轨道岔的差异
场间衔接道岔的应用探讨
既有线站改插铺临时道岔电路修改
移动模架底模折叠设计
预制梁预应力欠张拉状态下补张拉方法研究
高桩墩台式码头底模拆除工艺的探讨
三塔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吊索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