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分析

2020-06-09 01:18夏新曙王昌伟郭烽丽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梯次厦门大学双一流

夏新曙 , 王昌伟, 郭烽丽

(1.福建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福建福州 350117;2.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科研处,福建福清 350300)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精神,福建省人民政府于2017年3月16日公布了《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2017〕1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2018年3月23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5所高校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工程学院、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闽江学院、泉州师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8所高校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7月12日福建省教育厅将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新增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至此,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5所.

省域内的“双一流”建设布局是推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本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有力引擎.然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因此《实施意见》中,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作为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对“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评估和分析,是我省“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作为基础研究主要资助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被研究人员认为是国内最规范、最公正、最能反映研究者竞争能力的研究基金,学界普遍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情况作为高校、科研机构、地区等研究对象竞争能力的表现[1].近年来,丁奕然[2]、马廷灿[3,4]等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量、项目经费等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用来衡量研究对象的基础研究竞争力.

本研究将借鉴丁奕然[2]的研究方法,对我省1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015—2019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和学科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1 总体数据处理

本研究分析所采用的13所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15—2019年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资助项目数量、项目经费情况数据,通过科学网的基金查询系统(http://fund.sciencenet.cn/)检索得到,共检索到3373条项目信息.

1.2 分析指数的建立

运用丁奕然的研究方法[2],对13所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15—2019年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据进行处理,量化指数选定为NCI-FJ ( Competitiveness Index on NSFC),即福建省“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并构建出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该公式凸显了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基础研究个体水平与平均水平的比值,并且同时考虑了项目数量与经费数量2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将项目数量和经费数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用公式(1)可以分别计算基于青年项目信息、面上项目信息以及二者综合信息所代表的基础研究竞争力,分别用yNCI-FJ竞争力、gNCI-FJ竞争力、sNCI-FJ竞争力表示.从NCI-FJ定义可以看出,其数值大小反映了该高校获得NSFC资助能力的,同时也反映了基础研究竞争力的强弱.本文将NCI-FJ分为5个梯次级别:第一梯次,NCI-FJ≥2.000,代表基础研究竞争力很强;第二梯次,1.000≤NCIFJ<2.000,代表基础研究竞争力较强;第三梯次,0.500≤NCI-FJ <1.000,代表基础研究竞争力一般;第四梯次,0.100≤NCI-FJ <0.500,代表基础研究竞争力较弱;第五梯次,NCI-FJ<0.100,代表基础研究竞争力极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其资助项目分为8大学科体系: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医学科学.陈穗丽[5]从学科的角度,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析了广东省主要高校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本文借鉴其分析方法,构建了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NDCI-FJ ( Disciplinary Competitiveness Index on NSFC),运用与NCI-FJ相同的梯次级别,进一步分析8所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基础研究实力.NDCI-FJ公式如下:

其中某高校某年某学科项目数量、经费数量为相应的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的值之和.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情况分析

图1是2015—2019年13所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资助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5年间,13所高校面上项目数量和经费量均呈现上升趋势,面上项目由2015年306项(经费17844.3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97项(经费2310.90万元),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国平均资助率自2017年以后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分别为2017年的22.59%,2018年的20.46%,2019年的18.98%,13所高校面上项目获资助项目数量和经费量不降反升,表明5年间13所高校基础研究的实力在不断增加.这一结果得益于2017年3月福建省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甚至可以追溯到2014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的实施.

图1 2015—2019年13所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

表1列出了2015—2019年13所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资助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这13所高校项目资助情况呈现不均衡的态势.厦门大学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以绝对优势在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方面均排名第一.青年项目方面,福建农林大学超过福州大学,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方面均排名第二.福州大学在面上项目数量和经费方面排名第二.福建工程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闽江学院5年间青年项目、面上项目数量均低于50项,经费均低于1000万元以下,表明这些高校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表1 2015—2019年13所高校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资助情况

2.2 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分析

为了进一步量化13所高校基础研究的竞争力,采用公式(1)分别计算出2015—2019年间13所高校的基于青年项目信息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yNCI-FJ、基于面上项目信息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gNCI-FJ、基于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综合信息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sNCI-FJ,结果分别见表2、表3和表4.

青年项目由于在申报的时候就有年龄限制,主要资助对象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博士,各高校青年项目获资助情况,代表着各高校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潜力.从表2中可以看出,13所高校5年间yNCI-FJ值总体上相对稳定,个别高校出现当年度青年项目零资助的情况.根据NCI-FJ梯次划分标准,以2015—2019年间yNCI-FJ平均值将13所高校的基础研究竞争力划分为5个梯次.第一梯次,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州大学的yNCIFJ平均值均大于2,说明3所高校有着很强的yNCI-FJ竞争力,特别是厦门大学,以3.762的平均值远高于其他2所第一梯次高校.华侨大学yNCI-FJ平均值大于1,但是小于2,位列第二梯次,说明其有较强的yNCI-FJ竞争力.第三梯次高校为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yNCI-FJ平均值均在0.900左右,说明这2所高校yNCI-FJ竞争力一般.第四梯次为厦门理工学院、集美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南师范大学、闽江学院,yNCI-FJ平均值均在0.500以下,说明这些高校yNCIFJ竞争力较弱.泉州师范学院位列第五梯次,yNCI-FJ平均值为0.094,说明其yNCI-FJ竞争力极弱.

表2 基于青年项目信息的13所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

面上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最为广泛的项目类别之一,项目难度、项目创新程度以及完成的任务指标均比青年项目要高,各高校获得面上项目的资助情况,反映着各高校基础研究的积淀程度.与表2基于青年项目信息的yNCI-FJ梯次分布相比,表3所列出的基于面上项目信息的gNCI-FJ梯次分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梯次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说明这2所高校有很强的gNCI-FJ竞争力,且厦门大学以6.079的gNCI-FJ平均值占据绝对优势.第二梯次的高校增加至4所,分别为: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华侨大学,说明这4所高校有较强的gNCI-FJ竞争力.第三梯次为福建医科大学和集美大学,说明这2所高校有一般的gNCI-FJ竞争力.第四梯次为厦门理工学院、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和闽江学院,说明这5所高校有较弱的gNCI-FJ竞争力.

表3 基于面上项目信息的13所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

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是大多数高校申请与资助的主体,其综合情况反映了高校整体基础研究能力.表4列出了基于综合项目信息的13所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从梯次分布中可以看出,第一梯次高校只有厦门大学,sNCI-FJ平均值高达5.232,而yNCI-FJ和gNCI-FJ竞争力均为第一梯次的福州大学降为第二梯次.福建农林大学紧随福州大学其后,位列第二梯次,说明其有着较强的sNCI-FJ竞争力.福建医科大学、华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为第三梯次,说明着3所高校的sNCI-FJ竞争力一般.sNCIFJ竞争力较弱的第四梯次高校有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和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和闽江学院位列第五梯次,表明这2所高校的sNCI-FJ竞争力极弱.

表4 基于综合项目信息的13所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

续表

2.3 学科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分析

yNCI-FJ、gNCI-FJ和sNCI-FJ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信息和面上项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的,无法看出各学科的基础研究竞争力,特别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中,除了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高校,其他高校均是专业性较强或者从专业性较强高校逐渐转型的高校.对这1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NDCI-FJ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它们的学科优势,掌握各高校各学科的基础竞争力.鉴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很多学科获得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资助极少,因此本部分主要是对8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5年间的NDCI-FJ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2-5.

图2 8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理科学和化学科学NDCI-FJ平均值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厦门大学数理科学NDCI-FJ竞争力很强,华侨大学和福州大学NDCI-FJ竞争力较强,福建师范大学的NDCIFJ竞争力一般,其余高校NDCI-FJ竞争力很弱或极弱.化学科学方面,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NDCI-FJ平均值均大于2,说明2所高校化学科学NDCI-FJ竞争力很强.华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NDCI-FJ平均值均在0.500左右,说明2所高校化学科学NDCI-FJ竞争力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化学科学NDCI-FJ平均值1.000~2.000的高校没有,表明福建省在化学科学基础研究竞争力“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图3 8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NDCI-FJ平均值情况

从图3可以看出,生命科学方面,福建农林大学超越厦门大学,排名生命科学NDCI-FJ平均值榜首,其值是厦门大学的2倍多,表明福建农林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NDCI-FJ竞争力在省内遥遥领先.地球科学方面,厦门大学以4.111的平均值位居榜首,福建师范大学以1.398的平均值位列第二,表明福建师范大学地球科学领域NDCI-FJ竞争力较强.

图4 8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工程与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NDCI-FJ平均值情况

从图4可以看出,在工程与材料科学方面,呈现出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三家独大”的局面,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NDCIFJ竞争力很强,华侨大学表现出较强的NDCIFJ竞争力,其余高校工程与材料科学NDCIFJ竞争力较弱或很弱.在信息科学方面,厦门大学依然位居榜首,福州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NDCI-FJ平均值在1.000~2.000之间,说明这2所高校NDCI-FJ竞争力较强.

图5 8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管理科学和医学科学NDCI-FJ平均值情况

从图5可以看出,管理科学方面,厦门大学位列第一,说明其有很强的NDCI-FJ竞争力,福州大学紧随其后,说明其有较强NDCI-FJ竞争力.福建农林大学和华侨大学NDCI-FJ竞争力一般.在医学科学方面,厦门大学超过2所医学类院校,位列榜首.福建医科大学以2.609的NDCI-FJ平均值位列第二,说明其有较强的NDCI-FJ竞争力.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科学是在8大学科体系中唯一进入前三名的学科,而且除了数理科学外,其他6各学科体系的NDCI-FJ平均值均为零,说明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学科体系单一,仅仅医学科学NDCI-FJ竞争力较强.

3 结论与建议

基于对2015—2019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信息的深入统计分析,本研究对13所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和学科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福建省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布局,有效的促进了13所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的提升,为这13所高校的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注入了新动能.建议在今后的“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始终应当把“提升基础研究竞争力”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2) 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基础研究力量分布不均,呈现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综合性较强的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独大,其他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较弱的局面.如何突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应该解决的一大难题.

(3) 8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厦门大学在8大学科体系中均有很强的学科基础研究竞争力,福州大学在工程与材料科学、化学科学领域有很强的学科基础研究竞争力,福建农林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有很强的学科基础研究竞争力,福建师范大学在地球科学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研究竞争力.其他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可以逐步发展交叉学科,提升相关学科基础研究竞争力.

(4) 基础研究的核心是人才,基础研究竞争力较弱或极弱的高校应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近年来福建省借助“五区叠加”的优势,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重要人才政策文件.各“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人才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基础研究支撑条件建设,为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的氛围.

猜你喜欢
梯次厦门大学双一流
一种航空装备使用最优梯次间隔时间计算方法
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专辑1(2021年第2期) 文章回顾
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专辑2(2021年第3期) 文章预告
工信部:编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
老年大学施行梯次教学的思考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浅论动力电池在通信基站的梯次使用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春秋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