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事实的吊诡与反思

2020-06-09 12:16何日生
中外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桑德斯知识经济信念

何日生

“真理”是一种信念与信仰,不是指社会真实。但人们都习惯以自己的信念、定见,去选择性地接受或忽略某些事实。真理之战,没有赢家,只有“善”,才能在多元的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共荣点。

真理还有未来吗?

今年二月,哈佛大学政治哲学家麦克·桑德斯,在肯尼迪学院发表了一场题为《真理还有未来吗?》的演讲,提出“事实”与“真理”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桑德斯说:根据《华盛顿邮报》统计,在特朗普总统上任的3年中,说谎与误导言论的次数总计15413次。一个总统说了15413个谎言,但支持他的选民始终没有动摇。为什么?

同时,桑德斯也表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不相信科学家所提出的观点,认为“温室效应”跟人类行为并无太大关联。为什么?科学不是真理吗?为什么受教育多的人反而不相信?

这两个议题其实都没有突出性的具体答案,但却值得大家深思:真理与真实到底是什么?

先有定见,再“选择性地看”

我曾私下借机与桑德斯交流,分享著名传播学大师华特·李普曼的一句名言:“我们不是先看才有定见,我们是先有定见再选择性地看。”

桑德斯马上说:“我喜欢这句话。”

我继续说,您提到美国开国元勋、宪法之父麦迪逊在制定宪法时所说:“人类生而平等,这是充分、而且是不证自明的真理。”当麦迪逊说这句话时,他指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而不是指社会真实,因为真实社会中不平等一直存在。人们一般都是以他的信念、他的定见,去选择性地接受或忽略某些事实。

一边是传统制造产业外移,一边又是美国一般百姓做不了知识经济的工作,特朗普就把过错归给移民,归给中国

这说明了为什么特朗普提出“美国第一”,他提出的是信念、是梦想。接受他这个信念、把“美国第一”当成最高政治真理的选民,会选择性地忽略、或接受某些事实。

因此当有人批评特朗普说话不实时,支持他的人会选择性的忽略。只要特朗普持续倡议“美国第一”,坚持盖美墨边境的围墙,他的选民就认为他没有说谎,他没有违背自己提出的美国第一的信念或梦想。甚至会认为:说谎是欺敌、战胜“政敌”的手法,以达到他的政治理想、实现“美国第一”的信念与真理。但是,谎言更靠近真理,这不是很吊诡吗?真理作为信念,远远超越“真实与否”的谴责或论证。

我们都是用自己认定的“真理”在看这个世界,在选择所谓的“事实”。

桑德斯非常认同我的见解与分析。他说,这正是他所想要表达的。

所以真理不是“究竟的”、更不是绝对的。依着“真理”而认知与接受到的事实,更是南辕北辙。

真理非究竟,善才是根本

我最后跟桑德斯分享了《礼记·学记》的话:“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矣”。

真理之上,还要善。善,是利益万民、嘉惠万物。

比起谈真理,善,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框架,可用来讨论、研究、实践人类社会中“个人的、分别的、共同的”幸福与出路。

特朗普坚持的“美国第一”,被许多美国人奉为圭臬、真理、信念。其实这个“美国第一”的真理,反而相对的给世界带来了更多冲突,这就是我所说的真理之上必须善。善就是利他和合,以和合的方法利益万民。

特朗普的做法带来一部分的美国利益,但是损害了美国在世界的形象与基本价值。所以许多美国知识分子认为:特朗普这么做只会让美国成为第二。

认知失能背后,是社会结构剧变

这跟美国当前的社会结构有关。美国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都逐渐掌握在少数人手上,政经权力的寡头化与固化,是美国当前最大的问题。正如我跟哈佛大学法学院资深教授昂格尔(奥巴马老师)讨论寡头政治与多数暴力的议题时,他认为美国已经走上寡头政治。

一般民众在巨大的政治垄断与经济寡占的结构下,感觉被剥削了。当他们正在苦恼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困窘,权力越来越少时,特朗普给了他们答案:中国。都是中国惹的祸,也都是墨西哥移民抢了你们的工作!

此处先不谈移民问题,先谈谈美国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不是从特朗普开始,但是特朗普应该是集其大成者。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有经济结构的必然性:中国劳动力充足、中国人勤奋、中国市场广大。沃尔玛中60%的产品是中国制造,世界最大的口罩制造国是中国,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国也是中国。那么,为何美国人一方面买中国制造的产品,一方面还敌视中国呢?

原因当然是经济不如以往,美国国家财政虽然在增加,但老百姓的生活却没有更好。究其原因,如昂格尔教授所言: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使贫富差距加剧扩大。知识经济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尖端人才才能从事,以人工智能、互联网经济、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知识产业,都需要具备相当专业的知识才能从事。

知识经济的财富成果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还没有能够下放到每一个阶层,让每一个阶层都受惠。工业革命之后,会拧螺丝钉的人都能有工作,都能因此赚到钱。但是知识经济涉及到的工作,写一个程序、研发一个生物科技项目,一般人完全无法胜任。

美国大厂基本是以市场营销为主,美国已经很久不制造产品,而是以全球作为工厂。而且工厂主要集中在人工成本较低、政策优厚、工会乏力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道德意识的提升,许多消费者开始抵制Walmart、Levis等这些被贴上“血汗工廠”标签的公司。传统产业在美国式微,是美国的商业策略导致,不是谁在迫使他们这么做。

特朗普在用“制造业回归”麻痹美国人

一边是传统制造产业外移,一边又是美国一般百姓做不了知识经济的工作,特朗普就把过错归给移民,归给中国。

过去帮他们致富的人,如今成为抢他们工作的入侵者。东南亚国家及中国的百姓都是付出了血汗才赚取到美国人的钱,他们没有说美国人剥削他们,但面临问题时,却被指控抢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至少特朗普这样制造舆论。

昂格尔教授说:特朗普倡导的传统产业回归,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政策,只能让不可避免的经济萧条再推迟几年。只要知识经济不能创造一种垂直的利益分享机制,让每个阶层的人都雨露均沾,经济衰退一定会到来。

为什么?因为知识经济越发达,意味着工人越没事做。机器取代人工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是失业率增加,购买力减退,社会动荡剧增,整体经济不可能好。特朗普以“制造业回归”唤起劳工阶层的信心,给予他们就业与好日子的愿景,其实只是暂时麻痹一下美国人,紧接着美国人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经济困境。

当务之急:为知识经济的垂直整合找到出路

美国的知识经济发展一直属于精英阶层。但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却创造了基层物流、仓储等众多就业机会,也因此持续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之,中央政府对精准扶贫的强力作为,让所有富裕地区的地方政府精准投入贫穷县市扶困。

所以,西方学者赞誉中国是最快速脱贫的国家。但这些都不是西方国家政府能做到或愿意做的。他們相信市场机制,相信自由竞争会带来均富。每一次政府这样相信,都再一次造成经济的寡占,这已经是被历史无数次验证过的,但即便如此,许多欧美国家仍然执意如此。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困境,不是自由市场能够解决的。因为知识经济的受益者,有绝对的财力与智力优势,自由市场不能造就均富的公平经济秩序。

中国文化的最高政治智慧允执厥中”在多元的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共荣点。如何在多极的观点中,找到共容、共同的“致中和”之道,考验着当今世界领袖是否能领悟善”的智慧。

特朗普没有从根本上思考并解决自身处境,所显示的不只是他的人格状态,更是他对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特朗普带给美国最大的危机是:美国无法借此机会作更深刻的反省,摆脱寡头政经体系,摆脱责任外移的鸵鸟作风,真正面对知识经济的困境。如同昂格尔教授所建议的,跨政府与民间,跨大中小型企业,一起成为伙伴关系,一起为知识经济的垂直整合找到出路,缔造知识经济的普遍荣景。

“善”比“真”有力量

从真理的角度言之,特朗普认为他是真理的斗士。相同的,反对他的人,不管在美国或他国,也都认为自己代表真理。这场真理之战,没有赢家。这就是为什么我告诉桑德斯教授,“善”比“真”有力量。

善不追求唯一的真理,善接受多极的观点,善着重“利益万民,利益万物”。比谁更“真”,只会造成彼此对立;比谁更“善”,则是比谁更能奉献更多。“善”是以和合的方式利益万民、利益万物,而不是抡起真理的大旗去抗争、去斗争,去消灭一群人,以保护另一群人。

中国文化的最高政治智慧“允执厥中”,在多元的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共荣点。如何在多极的观点中,找到共容、共同的“致中和”之道,考验着当今世界领袖是否能领悟“善”的智慧。

(本文作者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善学”发起人及首席导师)

责任编辑:王爽

猜你喜欢
桑德斯知识经济信念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老男孩”之战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的策略
信念
乔治·桑德斯的《巴多中的林肯》
知识经济供给侧改革五大着力点论析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信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