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知识二十条

2020-06-09 12:27
大众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染源肺炎病人

1.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同类不同种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

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它跟SARS冠状病毒是平行的,二者是同一类(病毒),但不是同一种。

2.新冠病毒与菊头蝠冠状病毒有关联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和在蝙蝠中传播的冠状病毒(CoV)之间存在联系。更具体地说,是与在蝙蝠亚种菊头蝠中传播的冠状病毒有关。

不过报告指出,此次疫情暴发最初的传播途径仍然不清楚,目前最可能的情况是某种中间宿主动物将病毒传染给了人类。目前中外专家都在努力寻找新型冠状病毒的动物传染源。

3.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4.确诊病例绝大多数是轻症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患者绝大多数是轻症。

5.潛伏期多为3-7天

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钟南山院士:我们根据患者讲述过接触传染源时间以及症状最早出现的时间进行计算,最长的是24天,但1099例中只有1例。以这仅有的1例患者报道的时间作为疾病的最长潜伏期是不够科学的。我们的研究显示所有患者潜伏期的中位数是4天。

6.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但是目前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更多地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无症状感染者病情偏轻,病毒量相对少,因此在传播能力上可能会弱一点。

7.人群普遍易感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大家都没有免疫力,人人易感。要避免用手触摸楼梯的扶手,电梯的按钮等小区公共设施的表面,触摸之后一定不要去触摸自己的眼睛、嘴巴、鼻子,要尽快洗手。

目前死亡病例以高龄为主,男性占2/3,女性占1/3,80%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数有一种以上的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8.若局部病毒量很高,2秒也会传染

新冠病毒总体来说传染性上比较强的,15秒接触造成传播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没有防护,局部病毒量又很高,一句话工夫飞沫就可能到了,你就被感染了。别说15秒,2秒也会造成传染,所以防护很重要。

9.冠状病毒变异概率较低

冠状病毒是单链的RNA病毒,相对来讲比较稳定,它可能会变异,但是和流感病毒相比变异概率比较低。流感病毒几个月会发生变异,冠状病毒变异的概率比较低。但是仍要警惕它是不是会发生变异。

10.未发现宠物传染新型冠状病毒

目前研究显示,冠状病毒有50多种,四个属,可以感染到很多动物,但这之间有物种屏障,并非随意相互感染,能感染人的只有7种,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宠物感染病毒,传染给人,也没发现患者感染,传染给宠物。

11.核酸检测不是唯一诊断依据

目前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从核酸检测、肺部影像学、临床症状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判断病人状况。

核酸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也就是一部分病人没有检测出来。这样可能造成一些传染源没有真正被识别出来,有扩大的风险。以前诊疗方案把核酸检测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现在第五版诊疗方案把CT和临床也作为依据,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作为对病人恢复情况的判断。

12.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13.全国出院标准一致

患者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者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14.新冠肺炎治愈后有后遗症吗

目前很难确定是否有后遗症,因为新冠肺炎暴发前后才四个月不到时间,还需要密切观察,但免疫力低的人群需更重视

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临床上占比超过80%以上。轻症患者如果身体基础条件比较好,休息好,保持良好心情,饮食得当,发病以后,人体免疫整体上占有优势,就有可能逐渐康复。

即使是比较重的病人,如果能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适当用些药物,必要时吸氧,就能维持一个好的人体免疫状态,缩短发病期,较快的进入到康复期。一般也不会造成后遗症,因此大家不必过分恐慌。

但是如果是高龄老人,或者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疾病的人,如果不重视,即使普通感冒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器官或者组织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免疫力低的人群患有新冠肺炎,应该更加重视,患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受凉,适当加强营养,最重要的是不要恐惧,要有信心,保持良好心態,心态是最好的免疫力,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也可以逐渐康复。

15.体内无病毒复制传播,康复者不具有传染性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会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复诊,这期间都实施严格的封闭居家隔离或是在指定隔离点隔离。经医疗机构数次回访、复诊检查,并显示各项指标正常的出院患者,其体内病毒基本已被杀灭,病毒已经停止复制,更不会进行传播,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大家没有必要恐慌。

16.新冠病毒污染蔬菜肉类概率低

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的方式污染到蔬菜、水果、肉类的几率很低。建议蔬菜、肉、水果买回家后先用流水清洗。通过将食物洗净煮熟,“饭前便后”洗手等方法可预防病毒经消化道传播。

17.新冠病毒污染快递可能性小

一般情况下,快递包裹在运输过程中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小,目前尚未有因接收快递而感染新冠肺炎的报道。建议取件人在收快递时最好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处理完包裹后要及时摘下手套,并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18.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全程戴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全程戴口罩,如果要摸拉手,可以戴着手套,直到抵达目的地再摘下来,摘掉手套马上洗手,不必专门戴医用手套。建议记下自己的行程,万一出现不舒服,要主动报告行程。

19.吃饭时尽量保持距离

外卖是不是百分之百安全,但总体来讲造成疾病传播的概率很低。建议戴口罩出门到外面取外卖,把外包装直接扔进垃圾桶,不要带回房间。进屋洗手后再取里面的餐食,再洗手后吃饭。吃饭时尽量保持距离,最好自己吃自己的,不要说话,快速吃完。因为吃饭时必须脱口罩,一定要保证间隔一米以上的距离。

20.为什么要寻找“零号病人”

首先回答什么是“零号病人”?“零号病人”通常是指第一个患有某种传染病,并开始扩散传播病毒的人。“零号病人”是一个通俗说法,在流行病调查中,又被叫做“首发病例”“标识病例”。但这个携带了病毒的人不一定会发病。因此还有“一号病人”的说法,标记的是第一个出现症状的病人。

“零号病人”和“一号病人”两者并不一定等同,往往还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在他们身上,流行病学家能找到重要的指征意义,为后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那“零号病人”为什么重要?

无论是寻找“零号病人”,还是当下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都有助于最快、最准确地确认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阻止疫情发展。

通过“零号病人”的细致调查,能够锁定传染源,是否接触了什么动物?锁定传播方式,与动物是如何接触的?了解流行病史,了解到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有多长?对血清、疫苗等抑制或治愈性药物的研发起到重要作用。

事实上,“零号病人”很难一锤定音,远不是研究的终点,“零号”后还可能会有新的“零号”发现,其确认过程本身就是对病毒发展情况的复盘与再认知。

寻找“零号病人”的过程是针对病毒而非人,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前提下,事实才会慢慢呈现。

猜你喜欢
传染源肺炎病人
谁是病人
来势汹汹的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探讨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